以荒诞的形式呈现儿童关怀

2021-09-15 02:09马忠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小说儿童

我一直认为,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荒诞远比作家的想象要多得多。在近20年来,深受解构之风影响的中国文坛,作家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地去虚构一个严肃的故事,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一个深刻主题的写作,日益减少,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显得“另类”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儿童文学更是如此。杜梅儿童小说《妈妈变小的日子》就是以看似荒诞的形式,建构了一个更接近于生活现实本质的艺术世界。

塑造生活的真实,勾画成长的轨迹

主人公田小磊是一個白天“枯萎”,夜里“鲜活”的手机游戏迷,和妈妈整天进行“猫鼠游戏”——在妈妈严密监视之下,田小磊破译电脑、手机密码,抓住一切可能的时机玩游戏。每次被妈妈抓住之后,他总在洗心革面和故态复萌之间来回反复。真正是,“游戏能让他霎时变成天使,也能让他俄顷变成魔鬼”。田小磊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可自拔,让恨铁不成钢的妈妈无计可施,逐渐走向崩溃。一天早上醒来,田小磊发现妈妈突然变小了,恰巧爸爸又在这个时候失踪。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乱了田小磊的生活节奏,故事由此展开。

小说采取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线是田小磊想让妈妈变回原样,另一条线是去神农架寻找爸爸。妈妈变小之后,田小磊细心地照顾妈妈,比如吃饭的时候,餐桌太高,他便抱来《百科大辞典》垫在妈妈的椅子上;当妈妈呛到的时候,他会用手轻轻地拍着妈妈的后背,去厨房帮她倒一杯水;看到妈妈举着小勺子,对着饭桌一顿乱敲,他赶忙摁住她的手,说敲坏了得花钱买……俨然一个大人。真是“祸”不单行,就在妈妈变小之后,爸爸在神农架大山里失踪了,田小磊第一时间到附近派出所报了警,五天过去,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于是,心急火燎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了证件,带着妈妈去找爸爸。他们顺利通过检票口,坐上开往宜昌的火车,结果被查票的乘警给拦了下来,冒险终止。

整个小说在情节的推演中丝毫没有割裂生活的完整性。小说写成人,往往透过孩子的眼光来探察;写孩子,又时时借用成人的视角去评判。这样就全面而清晰地呈现出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立体、多元的互动关系。换句话说,小说是以“成人——儿童”两个维度塑造生活的真实,勾画成长的轨迹。因为只有把孩子还原到真实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去,才可能洞悉童年与成年的内在关联。在照顾变小的妈妈和寻找失踪的爸爸过程中,田小磊得到顿悟。经过一番磨难和痛苦的挣扎,他正视了自己的内心,与妈妈和解,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实现了真正的成长。为了让妈妈早日恢复正常,他先是带妈妈上医院,随后在网上寻找各种民间土方,又在热心同学的帮助下找到高人——白胡子老头儿,答应可以帮他,条件是得用他最心爱的东西来交换。但白胡子老头儿的测谎魔水证明,田小磊最心爱的东西并不是他所说的小黑猴绒毛公仔。小说至此宕开一笔,留下悬念。直到最后,在夏大雨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下,才揭晓答案——田小磊最爱的就是打游戏!

满怀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尊重

一次意外“变故”,三人重获新生。最终,妈妈恢复到正常人的模样,爸爸在神农架遇险也被及时救回,田小磊不再沉迷于手机游戏。当田小磊重返学校,“心里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三个小学弟当面吹嘘他们如何破解家长手机密码,田小磊此时的反应不再像从前,而是“露出轻蔑的眼神,哼了一声:‘幼稚!”他在家里甚至开始监督起爸爸来。而妈妈对打游戏的态度也发生了逆转。当田小磊让妈妈管一下打游戏的爸爸时,妈妈说出了这样暖心的话:“要是你想玩,可以跟爸爸联机玩一下。游戏既然被发明出来,就是用来玩的。注意时间就可以了。”话语里包含着无限的理解和爱意,由此,一个全新的妈妈形象跃然而出——不再是从前那个无计可施、歇斯底里的妈妈。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她懂得了要成为诱惑的主人而不是仆人的真正核心方法,是培养自控力,而不是把你的意图强加给孩子。

家庭角色与亲子关系,当然是这部小说绕不过去的主题。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家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最为熟悉,也最被信任和依赖的所在。焦虑的妈妈、缺位的父亲、叛逆失控的孩子,田小磊的家庭模式,不正是当下迷茫的中国家庭的一个缩影吗?小说在揭示手机游戏网瘾对儿童的伤害之大的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身定位的探索和情感需求,以及对亲子关系的潜在不满。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妈妈变小的日子》从家庭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来探究儿童的现实生存状况,期望向儿童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导向,同时也呼吁成人对儿童生存与成长环境更加关注,表达了对儿童的深切关怀。

对于手机游戏网瘾,小说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但它却带给父母们这样的启示: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喜欢什么,你一定要试图去了解他喜欢的原因,你甚至可以跟他一起喜欢一个东西,比如打游戏。我认为,正是因为作者满怀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尊重,才让这个故事莹莹闪烁,温暖而明亮。

作者简介

马忠,生于七十年代,四川南江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1990年开始业余写作,2004年起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百余万字,出版论著《站在低处说话》《诗美探真》《儿童文学现象观察》等14部。曾获全国青工文学评论奖、吴伯箫散文评论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现居广东清远。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小说儿童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留守儿童
文学小说
六一儿童
不在小说中陷落
手机游戏试了才说好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