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向“取经”, 打造带流量的“产业IP”

2021-09-15 02:15王运宝
决策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安徽产业链

王运宝

产业形象是一个区域的硬实力,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都会有自带流量的“产业IP”:说到杭州,会想到数字经济;提到深圳,会想到智能电子;说起成都,会想到休闲消费。这些都已经印刻在人们的大脑中。

如果提起安徽的产业形象,会想到什么?

企业排行榜是一个极好的观察视角。在财富世界500强中,安徽在2019年实现零的突破,两家企业上榜;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安徽9家上榜;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安徽仅有4家。在产业结构上,安徽近86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上市公司只有85家,占比仅为0.9%!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安徽产业形象的现状。

当下的安徽,产业形象如何树立?

向沪苏浙先发地区学习,东向“取经”,借梯登高、乘势而上,是塑造产业新形象的好方法。从沪苏浙的发展经验来看,要抓好“高、大、上”三个关键点。

“高”是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这是提升产业形象的基石。沪苏浙的产业形象塑造,最明显特征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2020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3.2万家,浙江突破2万家,上海超过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掌握核心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嵌入全球产业链,为产业形象提供品牌支撑。

“大”是用好大战略大平台的机会窗口。不管是上海、杭州、南京,还是苏州、宁波、无锡,从40年前的经济开发区开始,再到如今的自贸区,都是在平台思维上做文章。从安徽省内的合肥来看,同样如此。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打造产业资本+科创转化的新兴产业,建设“世界新型显示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国IC之都”等一系列做法,产业“含金量、含绿量”持续上升,为安徽的产业形象塑造提供了范本。

“上”是进入产业链上游。根据“微笑曲线”,低端加工业塑造不出亮丽的产业形象,只有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实验室”,抢占产业链上游,参与全球角逐的龙头企业才能具有话语权,会对整个产业生态和产业形象产生影响。

三个关键点之外,将沪苏浙的经验做法结合安徽实际,还需要做什么?

首先,手法、打法要创新。2021年8月,安徽省政府连续10次召开专题会议,通过政府、专家、企业、商协会共同研讨的方式,更加精准地理清了十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构成和安徽“双招双引”的发力重点。安徽产业新形象的DNA基因,就蕴含在十大新兴产业里。

其次,企业与政府要攜手。沪苏浙地区提升产业形象,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利用政府之手的组织与操盘,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社交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已发生根本改变,新的打法是要搞清楚形象宣传的目标群体是谁,深度报道要有思想内涵,短平快的推广要有爆点,在传播上能够“破圈”。

“链时代”的产业形象推送,需要创造更多“现象级”的产业标识符号,进而带动区域形象、人文形象同步提升。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也是安徽学习“取经”后,打造带流量的“产业IP”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安徽产业链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