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价值及策略

2021-09-15 01:24唐杰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价值策略

唐杰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价值意蕴,阐述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逻辑层次架构,提出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策略:开展以专业群为单位的社会调研,为专业群实施动态调整提供可行性意见;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平台,培植专业群品牌优势;提升专业群教师“双师”素质,满足提质培优、促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专业群育人体系。

【关键词】中职专业群 提质培优 动态调整 价值 策略

为适应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国务院对中职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促进了中职学校“增效提质”。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其从内容到形式更加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任务。中职学校专业群要适应《行动计划》设定的新目标、新任务,需准确研判、清晰定位并进行动态调整使之与其相适应,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优化并动态调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需要,有效对接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价值意蕴

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是指职业类院校在专业组建与调整过程中,与政府、行业、产业、学生及职业类院校自身等内外部需求主体要素之间建立的多维度动态适应关系。专业群围绕《行动计划》进行动态适应性调整契合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建立多维度动态适应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中职专业群的多维度动态适应关系中,必须遵循国家政策指向、产业发展变迁,通过专业群适应性诊断和改进,进行专业群结构调整与优化,形成内外主体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适应关系,做到外部要素引领与内部要素方向相统一,不断提升专业群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加强专业群建设、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固本强基,助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一)树政策之观:国家政策指向

教育政策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教育行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对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具有重要指導作用。中职专业群理应围绕《行动计划》的目标与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提质培优强调必须明晰职业学校办学定位,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并明确要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指向、专业目录调整、教育绩效评价等任务建设实现固本强基。另一方面,专业群通过动态调整不断适应国家政策指向,也是提质培优的重要体现,强调通过动态调整夯实中职办学基础、补齐育人短板,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因此,把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对中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耦合浸入,为中职专业群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二)固办学之体:稳固社会多元主体办学的格局

社会多元办学是专业群办学的重要模式,是深度联结教育链与产业链的重要轴心,专业群应通过提升办学质量、增强服务效能来稳固社会多元办学模式。一方面,专业群办学需要社会多元办学主体发挥各自的职能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通过专业群办学平台,汇聚社会多元主体资源,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协同编制专业群发展规划、协同制订体现专业群内外部主体价值需求的“群”范式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性,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另一方面,专业群需要通过动态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增强对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吸引力,实现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加稳固。此外,稳固的社会多元主体办学格局,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行业企业的距离,增加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深化学生对行业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中职专业群通过动态调整来不断稳固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利于社会多元主体在加强教学与生产结合、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及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发挥同向发力作用。

(三)强发展之基: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明晰办学功能定位,通过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实现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指明了中职教育在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中的方向,明确了要因“势”而为、因“位”而定的要求。中职专业群的“势”就是需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发展特色、内涵特点,进行专业群设置和动态调整规划,不断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位”就是需要根据内外部主体需求,找准专业群办学定位,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彰显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规格变化和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需求,形成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内生性行为,自主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对产业岗位群的适合度,提升专业群办学水平,充实德技并修内涵,实现专业群与社会多元办学主体的共生耦合发展,推动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重育人之道: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获得感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根本。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职业性”育人特征,本质就是要始终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发展需求指学生对职业行为的渴望与追求,具体指学生通过岗位工作获得物质财产和社会地位,实现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能力发展、地位提升、价值实现等需求。一方面,学生实现职业发展需求的有效路径是通过专业学习。专业群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需要为学生提供满足其职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案。在教育方案中理应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职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群通过动态调整确保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专业群教育目标的始终耦合适应,实现把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中职专业群在动态调整中必须确保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紧密、更加适合,从而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获得感。

(五)立服务之本:激发专业群释放更大的服务产业动能

专业群匹配区域产业是国家政策和专业群本质属性的重要价值意蕴,专业群建设匹配区域产业既是职业教育的内生价值追求,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要求。其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中职学校组建专业群的最大表征。立足区域、服务区域产业,不仅是专业群建设自属的基本职能,更是中职专业群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其二,专业群以有效对接岗位群为构建依据。产业岗位群能力要求需要专业群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引导专业群人才培养层次、招生与就业、课程设置等各个办学要素与其深度耦合。其三,人才培养作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载体,支撑着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有效满足产业岗位群需求侧,助推着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变化相适应。此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会导致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产生不同的需求,需要与其对接的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群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对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进而激发其释放更大的服务产业动能。

二、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逻辑层次架构

《行动计划》强调要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受技术迭代更新发展、产业发展需求变化和职业教育规律三个重要因素影响,因素间互成逻辑变量关系。技术的迭代更新引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产业改变人才供给结构,推动着职业教育内生自觉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使其与之相适应。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的更新发展提供动力,技术的更新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精准的产业人才予以支撑。在动态调整中需专业群在人才供给结构、专业群结构、教育体系结构三层结构上耦合共进,形成“三层次三变量”的动态调整逻辑架构。层次上满足、适应、稳固对应逻辑变量的更新、变化与发展,在关系上却又互为牵引同构共生,其“三层次三变量”架构如图1所示。

(一)人才供给结构层:满足技术迭代更新发展对技术学习的需要

职业教育表征为一种技术学习,而技术的强势力量以其器物之变引领职业教育的变革发展,倒逼职业教育在人才供给结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上与其走向深度耦合。因此,为适应技术迭代更新,需要对课程进行体系结构优化、内容更新,推动技术迭代更新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与技术内容进行调整,把技术发展所需所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人才培养中,确保专业群所授之知识要素、技术要素与技术迭代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以此满足学生对技术学习的需求,夯实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实现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专业群结构层:保持专业逻辑链与产业逻辑链保持“同型同构”

《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依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引导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强调专业群优化必须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确保专业群设置始终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方面,专业群所具有的专业与职业属性,明确了专业群设置与调整不仅要发挥其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还要始终紧随产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自觉调整适应变化。另一方面,专业群为适应产业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有助于中职专业群结构的逻辑链条与产业的逻辑链条保持“同型同构”。因此,专业群动态调整理应遵循产业发展的变化性,因地制宜,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特色,自觉进行专业群动态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性,实现专业群人才供给结构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三)教育体系结构层:稳固职业教育规律

职业教育规律遵循教育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内在关联,强调稳固专业群内部与外部多维度动态适应关系的必然性。专业群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态,理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稳固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专业群在动态调整中必然受到来自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与外在牵引作用。首先,内在驱动作用来自专业群适应社会外部环境的自觉调整,强调专业群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能力本位、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次,社会外部环境的转变和发展,从外部形成牵引作用,引导专业群各组成要素的发展及调整。因此,专业群在动态调整理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保专业群在教育体系结构内通过动态调整沿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发展壮大。

三、中职专业群提质培优的动态调整策略

(一)开展以专业群为单位的社会调研,为专业群实施动态调整提供可行性意见

形成专业群多维度动态适应关系,准确把握《行动计划》之要义,掌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变化,科學研判市场对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规格,精准的社会调研是关键。一方面,社会调研是系统化资讯收集、归纳、分析的工作,需要建立以专业群为单位的调研论证小组予以保障。调研应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要求,科学分析国家政策,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及专业群办学现状,获取精准、有效的资讯材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专业群进行动态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以调研报告为基础,组织专家开展论证,研判专业群与产业岗位群之间的吻合度,为专业群实施动态调整提供可行性意见,把准专业群动态调整方向,形成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专业群调整规划及工作方案,使专业群动态调整始终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二)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平台,培植专业群品牌优势

《行动计划》明确要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实践中,通过打造育训实训基地、职业技术培训服务中心、产教技术服务中心的“一基地两中心”平台,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创新与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联结。强调专业群在动态调整中内部不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外部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牢平台基础、补齐短板,强化服务产业能力、激发活力。创建“技能人才育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产教融合创新”三个专业群办学标杆,培植极具行业特点、专业群特色的品牌专业群。

(三)提升专业群教师“双师”素质,满足提质培优、促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为满足提质培优、促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精湛的生产技术技能,强调“教”与“产”的双重职业能力,因此,掌握生产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表征。实践中,通过校企轮训、师徒结对等方式,教师在实践生产岗位上、师徒在结对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生产技术应用能力、生产技能操作能力。同时,通过畅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高层次技能人才与专业群教师双向流动,实行动态调整及管理,完善校企“双师互聘”机制,实现专业群教师队伍始终适应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需要。

(四)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专业群育人体系

第一,构建完善校企“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群”范式人才培养。专业群动态调整应围绕“能力本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促使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迁移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与技术迭代更新发展、产业需求变化、职业素养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专业技术能力突出、职业素养过硬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学生职业的获得感。

第二,构建“三重融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建设本质是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专业群课程秩序重构。课程秩序重构具有动态性特征,因此,在课程秩序重构中应立足专业群内部与外部变化,注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充实思政课程的内涵,使岗位技能、通用技术、思想政治等内容得到充分体现。构建形成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生产岗位职业标准相融合、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三重融合”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实现专业群课程秩序与专业群结构处于一致性的状态。

第三,强化“群”范式教学资源开发及使用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方面,围绕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知识要素与技术要素的改变,专业群需要动态丰富、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切实有效满足从“群内—校内—校外”的使用需求,实现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不断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职业技术教育”,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利用“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进只读学习资源向互动学习资源、静态资源向立体视频资源、专题资源向学教做一体化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向统一集中云存储资源的转变,并大力开发、使用活页式教材、融媒体教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专业群教学资源的内容、结构、形式与技术发展变迁相适应、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

第四,构建促进专业群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形成“动静螺旋结合、自我诊改提升”的动态调整质量保障体系。强调专业群内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动静结合、互相督导,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实现有效监控和管理专业群的动态调整,保障专业群办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专业群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职学校专业群围绕《行动计划》设定的新目标、新任务,要从根本上实现增值赋能、固本强基,应优化并动态调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对应产业链,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群动态调整策略,保持专业群结构的逻辑链条与产业的逻辑链条“同型同构”,让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需求更精准对接,切实把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京岚,邱以亮.立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多维协同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

[2]趙明安.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根本指向与内在逻辑[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3]马骏,陈文珊,郑静姝.职教集团实体化内涵发展与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9).

[4]赵宇侠.“00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6).

[5]陈保荣,高文杰.专业群匹配产业的价值向度及协同治理要义[J].职教论坛,2020(7).

[6]朱德全,熊晴.技术之器与技术之道:职业教育的价值逻辑[J].教育研究,2020(12).

[7]张雪华,赵占香.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与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8]林克松,许丽丽.课程秩序重构: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架构与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作者简介】唐 杰(1981— ),男,广西桂平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与研究。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价值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一块石头的价值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