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2021-09-15 11:53胡合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胡合苹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结论:针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采纳。

【关键词】多元化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15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心脏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坏死,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因和患者年龄增高、血液壁薄等均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加剧,该疾病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老年群体的死亡重要原因[1]。经过临床研究得知,及时的建立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预防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可以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后遗症。以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对象,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1±4.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具体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备沟通能力且无任何手术禁忌。排除标准:患者在治疗前曾接受过心脏手术;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存在其他器官衰竭等[2]。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到达医院后及时送入抢救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遵医嘱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吸氧、镇痛等针对性治疗。对患者的术后用药目的和相关作用等要及时的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待患者治疗结束可以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复查的时间,与此同时也要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的文字资料[3]。

观察组:①建立档案,汇总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和疾病相关情况,成立护理小组,共同商讨制定延续护理计划。②健康宣教:首先系统的评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综合患者的了解程度和具体病情、文化程度等,采用图片、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教。③随访: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况做好记录,并且定期做随访,每个月固定两至三次电话访问,每周要进行微信询问,仔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身体反应等。在随访的过程当中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同时也要叮嘱患者一定按照医生叮嘱的方式用药,避免自己出现减药或是停药等现象。临床的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特点,若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等现象时,要及時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参与健康教育护理的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其专业能力,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护理人员的整体操作。针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身体需要来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计划,可以选择有氧运动,但要控制好运动的时间,避免过长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例如对患者进行散步、打太极等都会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最后,护理要直接且明确的告诉患者免疫力对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同时要让家属明白相关药物的原理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监督患者每天的药物和运动情况,避免出现断药等现象。最后也要告诉患者相关的预防注意事项,以此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④家属同步教育护理:对于日常生活中与患者亲密接触的家属需要正确的引导,仔细注意患者的生活情况,针对出现不良习惯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待患者完成治疗回家休养时,护理人员要建立网上群,由专业的人定期在群内发布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让患者可以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以此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微信群来互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按照不同的恢复给予专业性的引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SF-36)评价量表统计,主要评价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融入这4方面进行评分,每项25分,每份量表分数为百分制,60分即可判定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和PSQI评分情况[8]。经过焦虑量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进行分析,其分数越高就代表患者的不良情绪越高,总分为5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分析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现如今,在我国医疗技术不断上升的发展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成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患者最后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语言功能缺少、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患者家属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5]。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主治医生治疗后才可以按照医嘱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急救,这样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还有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本文提出了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心率平稳,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患者过度的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导致血糖不稳定或是情绪较大等现象发生。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可以依照患者的个人口味习惯来合理化的安排饮食,对整体的饮食要丰富且健康,避免患者出现暴饮暴食等不良现象,护理人员要事先为患者和家属普及该疾病的来源和预防措施,以此减少护患纠纷的事件出现。常规护理忽略了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此导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从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随之较差。故此以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来替代常规模式,通过科学的角度来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以此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通过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模式等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以此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疾病认识水平主要是患者针对所有疾病的常识性认识,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促进患者可以主动的采取健康行为。但常规的护理方式当中对患者都是单一化的护理模式,丧失了不同文化程度以及生活背景患者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没有关注其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需要,从而直接导致不同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有较大的差异,难以获得较佳的理想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急症现象,该疾病具备发病较急等特点,疾病会在短时间内发展较严重,并且病情的变化很快,因此患者出现致死率的结果很高。急性心梗在发病的同时,冠状动脉会出现闭塞,心内膜下的心肌细胞会出现坏死的情况,3h后心肌坏死的位置会出现扩张到全层的一半以上,6h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因此,在急性发作期间后的6h之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若是超过了该时间,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7-8]。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论是在急诊停留、急诊急救还是在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相对较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并且,患者对于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高,这说明此种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支持。健康教育护理是一套系统、成熟、科学且完备的护理体系,通过建立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护理,能够在短时间内明确的诊断病情,这可以避免挂号、等待医嘱、缴费等程序造成时间浪费。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患者病情变化快,需要在入院后接受这种系统的护理,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抢救、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和相关学者陈莉华,张泽波[9]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其可以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护理的特点为患者满意度高[10]。本文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从举办讲座,邀请权威的专家对患者进行知识的普及,告知患者生活方式、心理以及饮食等对自身疾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诉患者服药的重要性,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上述分析的结果与杨晓红,李艳玉,闫艳芳[10]在研究报告中的结合基本吻合。由此能夠得出,在手术科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获得的护理效果更为突出,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及高产出的护理模式,可作为首选的护理办法。

综上得知,针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罗东雷, 郭靖涛, 周江, 等. 三阶段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6): 576-578.

[2] 李雪仪, 罗利霞, 邝云娟. 门诊随访配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23): 131-133.

[3] 万双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60-361.

[4] 刘琳, 丁蔚, 徐美芳. 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5): 455-459.

[5] 周彤, 周成超, 唐碧,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126-128, 129.

[6] 蒲静, 王秋林, 王沛坚, 等. 运动训练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2): 109-113.

[7] 罗慧, 朱琼瑶, 田礼义, 等.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 62-64.

[8] 马玮, 刘敬, 陈娟, 等. 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3): 73-76.

[9] 陈莉华, 张泽波.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短信教育对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10): 115-117.

[10] 燕丽.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认知及行为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0): 22-25.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