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综合立体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2021-09-15 02:08孙瑜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轨道交通

孙瑜

摘 要:泰州位于江苏省几何地理中心,拥有资源条件较优的深水岸线,同时兼具丰富的内河航道网络。本文从泰州城市发展特征、综合交通现状特征以及泰州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等角度出发,探寻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策略。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1 泰州城市特征分析

泰州擁有优越的地理区位的条件,地处江苏省地理几何中心,位于沿江通道和江苏省南北中轴,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市之一。隔江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苏南四市相对,两侧处于南京都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交汇,具有襟西带东、承南启北的明显区位优势。

泰州区域特色化原则,立足现有基础,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增强泰州的资源集聚力、资源配置力和区域竞争力。

2 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现状及评估

1996年,泰州由县调整为设区市,建市24年来,综合交通基本形成公铁水空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呈“十字形”主通道,横向通道内主要有京沪高速公路、启扬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纵向通道主要包括泰镇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广靖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泰州大桥等。

“十三五”以来,泰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总体成效显著,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需求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泰州交通运输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交通未能有力支撑泰州发挥区位优势。泰州作为江苏省地理中心城市,是承南启北、横贯东西的重要节点,但目前泰州与南京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联系力度不足,难以吸引高端要素资源集聚,交通支撑和引领市域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力度明显不足。

铁路方面,泰州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已建高铁项目的城市,泰州铁路客运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主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间的铁路时效性有待改善。

高速公路方面,市域高速公路网呈现“两横两纵”布局,但北部横向高速公路明显缺失,往南京、扬州方向出行不便。泰州与周边扬州、镇江、无锡、盐城、南通等城市实现直达,但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经济区、锡常泰都市圈直达性仍有待完善。

跨江融合能力不足,过江通道规模不足,布局仍需完善,江阴大桥呈现常态化拥堵,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相距较远,无法有效分流,常州至泰州城际铁路前期进展滞后于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步伐,制约跨江融合进程。

(2)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较弱。泰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规划深水港口岸线59.1公里,深水岸线资源条件较优。但港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一是港区岸线资源利用较为粗放:泰州港单位生产性泊位综合通过能力在全省沿江港口排名倒数第三,港口泊位作业效率低;二是泰州港三大港区功能有交叉:煤炭及制品、矿建材料、金属矿石等均为三大港区的主要运输货种,港区分工不明确。三是港口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较弱,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有待提高。

(3)交旅融合功能发挥潜力较大。泰州里下河区域水网纵横,是全省首个批复的生态示范区规划项目,其中兴化是国家生态示范区,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岛菜花”。泰州拥有众多景点,如千垛菜花景区、溱潼国家湿地公园、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等景点。多方式“快进慢游”生态旅游交通体系基本未构建。

3 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新形势

(1)党的十九大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要求交通把握先行官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目标。

为积极响应交通强国建设的相关要求,应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功能。结合交通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先行官”,紧密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2)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交通提供强有力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泰州交通需把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协同打造高效集约、共享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泰州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网络、提升枢纽,做好“动脉”、活跃“末梢”,使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成本更低。

(3)把泰州建成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要求交通发挥好服务保障。2020年12月,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泰州要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泰州交通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按照区域协同、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突围中游、跨越发展、提升能级贡献交通力量。

4 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1)总目标。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紧密围绕“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战略定位,积极打造“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率先建成泰州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总体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有效支撑泰州“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构建幸福宜居家园。

(2)发展思路。泰州交通在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和交通强国建设中,准确把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过江通道和高快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交通助力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效能,做强临港经济;打造多方式生态旅游交通,在践行美丽江苏建设中,塑造“水韵江苏”新名片。

5 泰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方案举措

5.1 交通助力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构筑功能完善的过江通道系统。以“省内全域一体化”为方针,充分结合泰州、常州、无锡、苏州等两岸发展需求,力争隔江相望的县级行政单位实现过江通道100%覆盖。充分考虑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两岸及区域客货多方式便捷沟通,以此加快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促进泰州加快成为统筹并进的融合发展高地。

(2)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泰州须以高铁为突破口,围绕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加快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加快形成“南北通达、东西贯通”的区域性高铁枢纽,助力长三角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

加快建设“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速铁路。规划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沿江高铁,推动泰州主动融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沿江高铁通道等国家高速铁路主通道,打通泰州高快铁路对外通道。加快推动“两纵”城际铁路前期工作。通过规划建设扬泰州至常州城际铁路、无锡至江阴至靖江城际铁路(江阴至靖江段),加强泰州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一体化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超前谋划市域(郊)铁路网,支撑中心城市都市区发展。在城泰州国土空间规划中预控市域(郊)铁路廊道,科学把握市域(郊)铁路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线路的合理分工,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提高城市交通组合效率。

(3)完善公路网络基础服务功能。完善多向联通的高速公路网。增加泰州往常州、苏州方向的高速公路过江通道,促进两岸经济快速融合发展,在交通上实现与苏南城市的“同城化”,推动泰州与苏锡常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快速对接交流;加强兴化地区横、纵向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宁盐高速、兴化至东台高速公路和阜兴泰高速公路兴化至建湖段,增强泰州里下河地区与周边县区快速联系能力;实施沪陕高速公路广陵至平潮段、盐靖高速公路扩容改造,进一步保障泰州与南通、上海、无锡方向的通行能力。

5.2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和效能,做强临港经济

加快泰州港口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泰州承南启北、横贯东西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航运资源优势,将泰州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水运枢纽、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中心港。充分利用丰富的内河航运资源,完善内河干线航道网,实现江海河联运无缝衔接。优化泰州内河港口布局。构建水上旅游生态航道网络,重塑河道环境生态,提升航道生态活力。

5.3 构建多方式生态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公水航多方式生态旅游交通体系,彰显泰州生态宜居旅游名城特色。

打造“快进慢游”旅游公路体系,提升旅游交通高标准服务。依托城市铁路体系、高快速公路网、航空运输发展,构建区域交通“快进”体系;依托农村公路,打造市域交通“慢游”体系。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推进泰州“快进慢游”旅游公路体系。“点”是指依托泰州南站、扬泰机场、城乡客运场站等交通枢纽,配套旅游集散中心,做好旅游信息导流工作。“线”是指围绕泰州市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以及地方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旅游小镇,推进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村公路建设。围绕“四好农村路”,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公路”。

构建水上旅游生态航道网络,打造水上旅游示范项目。建设水上旅游生态航道网络,加强水上旅游线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筑融经济、生态、城市形象、文化于一体的水上景观帶;深入挖掘里下河水城生态环境基底,结合泰州里下河区域航道网络及重点景区,推进水上旅游示范项目。

6 总结

在交通强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泰州交通应紧扣自身发展定位和城市特征,立足江苏,从长三角区域视野,实施交通先行定位,推动泰州综合立体交通创新发展,全力提升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支撑引领泰州发展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交通强国江苏方案[R].2020.

[2]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R].2016.

[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R].2018.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长三角一体化下苏州市城市候机楼发展研究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长三角一体化:省界毗邻基层政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