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冬枣设施栽培产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2021-09-16 09:19宋民斗
北方果树 2021年5期
关键词:冬枣设施栽培

宋民斗

(陕西省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陕西大荔715100)

发展一个产业,富庶一方百姓。产业的兴旺,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市场引导、政策扶持、规划引领和科技驱动下,大荔冬枣设施栽培产业呈现区域布局、“三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建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果业体系的雏形。但其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使之真正成为大荔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 大荔冬枣设施栽培的原因与效果

大荔冬枣的引进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种植以露地为主,销售期集中在9月下旬一10月下旬。由于花期温度高,冬枣坐果率低[1],且成熟期遇雨易裂果,因此,冬枣仅限于大荔县安仁镇、埝桥镇,面积不足0.67 hm2,产量500 kg/666.7 m2,收入2 000 元/666.7 m2。直到2005年以后,果业部门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借鉴大棚西瓜的栽培经验,改露地栽培为设施栽培,解决了花期遇高温焦花,成熟期遇雨裂果两大问题;且浙江客商黄宏波在江浙一带打开了销路,冬枣很快成为市场的新宠,收入达到2 万元/666.7 m2以上。在经济效益驱动和市场的拉动下,大荔冬枣种植面积急剧扩大,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期间,发展到2.8 万hm2,产量50 万t,产值50亿元。

2 冬枣设施栽培的主要模式

温室 墙体底宽1.2 m、顶宽0.8 m,北墙高2.8~3.0 m,长80~100 m;东西山墙脊高4.5~5.0 m,跨度10 m。支撑骨架由镀锌钢管弯成拱形搭建,保温性能较好,果实成熟期为5月中旬—7月中旬,产量1 000 kg/666.7 m2,产值5 万~10 万元/666.7m2。该模式约占栽培面积的10%。

大棚 分为两种。一种是钢骨架棉被大棚,棚体全钢骨架,脊高3.6 m,底部设有支撑杆,长度因地而定,外部覆盖棉被,保温性能较温室差,果实成熟期7月中旬—8月中旬,产量1 500 kg/666.7 m2,产值4 万~5 万元/666.7 m2。第二种是简易塑料大棚,建材以“水泥桩+竹木”“水泥桩+钢管”为主,棚体两边肩高1.5~2.0 m,脊高2.8~3.0 m。保温性能差。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9月下旬,产量2000kg/666.7m2,产值2 万~3 万元/666.7m2。该模式约占设施栽培面积的85%。

避雨栽培 以“水泥桩+竹木”“水泥桩+钢管”为主,在高于树体50~60 cm 处搭建一个“人”字形架,上覆塑料薄膜,防止果实淋雨。成熟期9月中旬—10月下旬。产量2 500 kg/666.7m2,产值1.5 万~2.0 万元/666.7 m2。该模式约占设施栽培面积的5%。

目前,在冬枣设施栽培中,钢骨架棉被大棚因其土地面积利用率高、遮荫少、抗风力强、作业方便、果实成熟早、效益好等特点,在冬枣设施栽培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利用。

3 关键技术

3.1 适期扣棚与温湿度调控

温室需冷量达到431 h 后开始覆膜,大荔县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钢架棉被大棚、简易塑料大棚1月下旬—2月上旬开始扣棚。各个物候期的适宜温湿度范围如表1。

表1 设施冬枣不同物候期适宜温湿度控制范围

3.2 保花保果

实行枣吊摘心、留辅养枝环剥和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枣吊留10~12 个叶片摘心,节约营养,促蕾壮蕾。盛花期环剥,集中营养,提高坐果率。盛花期喷赤霉素10~15mg/kg+0.1%硼肥+0.01%芸苔素内酯3000 倍液,调节树体激素水平,提高坐果率。

3.3 病虫害绿色防控

开展“灯(诱虫灯)、板(粘虫板)、带(诱虫带)、芯(性诱剂诱芯)”物理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冬枣品质和节本增效。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100%。

4 大荔设施冬枣产业的成功经验

4.1 大荔被确定为冬枣优生区

大荔冬枣以其“甜、酥、脆、香”而被评为“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9%,维生素C 含量488 mg/100 g,铁0.48 mg/100 g,锌0.548 mg/100 g。果实枣香浓郁。各项品质指标明显优于GB/T32174-2016《冬枣》特级要求。其中维生素C、铁、锌的含量高于参照值1倍(2019年9月9日,农业农村部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制定的陕西省《冬枣绿色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中,对冬枣优生区的主要指标做了明确的划定。土壤要求通气、透水性强,保肥保水,土层深度≥2m,地下水位>2m,有机质含量≥10g/kg,总盐量<0.3%,pH 值5.5~8.5;年平均温度≥12℃,≥10℃积温2 000 ℃,果实发育期日温差≥9 ℃;年降水量400~700 mm 或有灌溉条件的区域为冬枣的优生区[2]。以上条件大荔县均具备,成为陕西省主栽区。

4.2 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证冬枣质量,提高冬枣效益的有效手段。产前,全县762 户农资经营户,在农业执法大队的严格整顿下,守规经营,确保了农用物资调运、供应工作正常运转;产中,农业的相关技术部门(果业中心、农技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分重点适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冬枣生产技能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服务;产后,主要抓流通服务,在政府扶持下,冬枣集中栽植的镇(办)、村建立秩序良好的冬枣交易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在北京、深圳、昆明等大城市设立大荔冬枣形象店,使之成为集大荔冬枣产品销售、信息搜集、品牌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荔冬枣体验店。并引进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等,将优质的冬枣销往全国各地,有力地促进了大荔冬枣产业的发展[3]。

4.3 重视品牌建设

近年来大荔冬枣的品牌全国驰名。2014年年底,大荔县完成“大荔冬枣”国家证明商标的注册,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和绿色产品基础认证。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冬枣企业20 家,1.67 万hm2冬枣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16年,“大荔冬枣”荣获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荔冬枣连续6年跻身 “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15 强”;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100 个农产品品牌”中,“大荔冬枣” 榜上有名,2020年品牌价值达到48.30亿元(较2016年35.75 亿元增长12.55 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5.1%),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13 位,枣类排名全国第1,成为我县目前唯一具有价值的农业品牌。2020年又荣获 “2020年度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 强”。

4.4 科技应用逐渐普及

科技进步是提高冬枣效益的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开展科学试验,通过肥料、农药、栽培方式等一系列试验,制订一套《冬枣绿色标准化栽培综合体》,并于2019年通过省地专家评审,经陕西省技术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2019年5月起实施。二是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在推广冬枣绿色标准化栽培的同时,推广智能温度、湿度自控等物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卷帘机、自动卷膜器等设备。枣农通过手机App 就可实现冬枣大棚的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操控,省力、省工、省时,把果农从繁琐的作务中解放出来。三是强化技能提升。为了提高枣农管理水平,更好地应用现代化科学知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大荔分校普及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2014—2020年,全县培育初级职业农民2 340 人,中级职业农民469 人,高级职业农民92 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县落地生根。

5 问题与建议

5.1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品牌保护。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占有率,只有好的市场销售,才能确保产业健康发展。这其中,品牌打造与保护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目前,部分果农一味追求果个大、产量高,不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过度地使用肥水,使果实变形,风味降低,品质下降;一些不良客商为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以次充好、次好混装、以假乱真等违规行为,电商线上交易产品宣传和实际到货不符,果品包装较差影响到货质量等诸多问题[4],给“大荔冬枣”这个著名品牌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设施栽培模式布局不合理、品种单一、人工投入量较大(666.7 m2用工量35 个左右,一个工按120 元计算,666.7 m2人工投入4 200 元,占到果园总投资的60%以上)、设施内病虫害(痘斑病、黑红点病害,白粉虱、蓟马、桃小食心虫等虫害)逐年加重、过量用药给冬枣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是大荔冬枣皮薄肉脆,不耐贮运,主要以鲜枣销售为主。当年12月至翌年5月中旬出现销售空季,而冬枣的冷藏贮运和系列枣产品研发的短缺,使冬枣产业的潜在效益难以发挥[5]。

5.2 发展目标及建议

结合“大荔冬枣”的生产实际,在考虑“大荔冬枣”目前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为了做大做强 “大荔冬枣”产业,大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坚持“1+”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设施冬枣为主的水果百亿元产业”,通过强化规划引领、良种推广、示范带动、品牌营销和产业化服务等5 项工作举措,使冬枣生产呈现基地规模化、品种新优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6],让果农成为全县最富裕的农民群体,实现“人均666.7 m2园、2 t 果、2 万元纯收入”的发展目标。为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5.2.1 合理布局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境内按自然条件分为北部塬区、中部洛惠灌区、南部沙苑地区及东部黄河滩区,海拔、土质、环境条件等差异较大,且每种设施栽培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生产要求。因此,冬枣设施栽培模式应依照本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北部塬区属于黄土高原的南缘,海拔530 m 左右,黄绵土,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温室栽培;洛惠灌区,海拔400 m 左右,粘质娄土,地下水位较高,适宜钢架棉被大棚栽培;沙苑地区及东部黄河滩区,海拔330 m 左右,面沙土,生长季节风较大,适宜简易塑料大棚和避雨栽培,并要按比例发展。

5.2.2 技术提升

一是丰富鲜枣品种。当前生产品种仅仅冬枣一个,过于单一,必须从引种、选种等途径入手,将适于大荔县地域栽培、品质优良的鲜枣(秦荔820、蟠枣等)引进来,优选,推广。再通过不同的模式栽培,实现产业错季生产,错峰销售。二是开展冬枣轻简化技术的研究推广。以果业部门为核心,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7],示范推广轻简化栽培,让栽培技术简单化、省力化,从节省生产成本这个角度增加果农的收益。从目前部分农户配药系统装置使用情况调查来看,常规使用车载汽油机喷施666.7 m2,需2 个人40 min 完成,而喷药系统完成666.7 m2喷药任务1 个人仅需10 min。省力效果显著,并且施药安全。还有肥水一体化、简化树形及一些现代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把果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技术亟待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三是《冬枣绿色标准化栽培综合体》的宣传普及。尽管标准综合体发布已经两年多,并在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普及应用,但覆盖率太低,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植保上要重视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并对常见病虫害采取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探索研究。果业部门要对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进行总结,形成合理的技术规范并加以推广。

5.2.3 完善产业链

一是采后处理。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严格执行《大荔冬枣商标管理办法》,实行果品的分级、检验和贴标包装等标准,确保优质冬枣上市。二是冷藏保鲜。借助国家冷库建设项目,支持有基础的企业、合作社建成一批以低温贮藏为主的贮藏库,给枣农及县域内果品保鲜做好基础性保障。三是冬枣系列产品研发。鼓励加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研发冬枣加工产品(枣醋、枣饮料、枣酒等),解决残次果的处理问题,实现价值增值,提高冬枣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四是观光旅游。在沿黄观光路(大荔段)、大朝路旅游专线两侧,建设一批以大荔冬枣为主题的“冬枣小镇”“冬枣农家乐”“冬枣采摘园” 等休闲观光区,扩充产业发展空间。

5.2.4 品牌保护

保护品牌,是今后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的大事。一是营造品牌保护的氛围。以果业发展中心为主体,每年定期召开冬枣评优,征集大荔冬枣宣传语等活动,给予获奖者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并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二要强力推介品牌。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果品展销会、评优会,进一步提高大荔冬枣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大荔冬枣”广为人知,消费者更加信任,在全国40 多个大中城市畅销;通过边贸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越南、缅甸等多个国家。三是应依法保护品牌。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统一标识和包装,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侵害品牌权益的违规行为,确保大荔冬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冬枣设施栽培
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草莓的立体栽培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设施农业文摘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