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帕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9-16 09:13赵路通马忠美杨卫立
矿产勘查 2021年4期
关键词:砂砾铅锌矿岩性

赵路通,马忠美,杨卫立

(1.中色紫金地质勘查(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2.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 830000;3.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地质勘查院,厦门 361000)

0 引言

新疆境内的乌拉根成矿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产于中—新生界的层控砂砾岩型铅锌铜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祝新友等,2010;刘增仁等,2011;李志丹等,2013;陈兴和薛春纪,2016)、萨热克大型铜矿(祝新友等,2011;李志丹等,2011;方维萱等,2018)、巴什布拉克铀矿(韩凤彬等,2012),以及花园(张宇寒等,2017)、江格结尔(贾润幸等,2018)、加斯、托帕和吉勒格(赵路通等,2020)等中小型铜铅锌矿床。托帕铜铅锌矿床位于乌拉根成矿带东段,其地质特征与乌拉根成矿带内其他铅锌矿床相比有相似性,但在赋矿层位、成矿特色(Cu、Pb为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目前,关于托帕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报道较少,尤其缺乏对其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不利于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在总结托帕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以期为区域上砂岩型铜铅锌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 矿区地质特征

托帕铜铅锌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图1A),在地理上位于新疆阿图什市西北约32 km处(图1B),其范围位于75°42′00″E~75°48′00″E、39°47′15″N~39°49′00″N,面积约28 km2。

图1 托帕铜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和矿区地质图(A据Xue et al.,2014修编,B据刘增仁等,2016①修编)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和乌拉根组(E2w)、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E3-N1)k、中新统安居安组(N1a)等6个主要单元。矿区整体为复式背斜,核部出露下二叠统,翼部由内向外依次对称出露下白垩统、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中新统,背斜北翼受断裂切割出露不全,各地层单元分布及岩性组合特征如下:

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呈近东西向不规整带状分布,岩石出露较好,有一层分布较稳定的底砾岩,厚度1.30~1.50 m。矿区主要出露该群上段(P1by2),岩性主要为褐红/暗紫色(猪肝色)块状粉砂质泥岩、泥岩夹少量中薄层状灰-灰绿色生物碎屑灰岩、砂质灰岩、砂岩,出露宽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1岩性段(K1kz1):该段底部局部见一层厚约1 m的灰色底砾岩,其上岩性为褐红色块状泥岩夹灰绿色、灰白色中薄层砂岩,其中灰白色砂岩为矿区主要含Cu层位,此层位东、西两侧逐渐变窄,至东部转折端处出露仅宽约10 m。第2岩性段(K1kz2):岩性主要为褐红色-灰白色块状砂岩、岩屑砂岩夹少量褐红色泥岩,局部夹有透镜状褐黄色砂砾岩。其顶部为一层透镜状褐红色块状泥岩,矿区中、西部靠上部砂岩局部因后期蚀变而成褐黄、灰黄、灰黑色,此砂岩节理面充填大量的黄铁矿,表面褐铁矿化强烈,局部还可见黑色沥青。第3岩性段(K1kz3):岩性主要为灰黄-褐黄-灰黑色块状砂砾岩、砾岩、含砾砂岩,顶部为一层透镜状泥岩。该段在走向上厚度变化较大,西部转折端处较厚,向东逐渐变薄,至东部转折端时呈褐红色、浅褐红色,砾石粒度变细,砾石含量变少,且厚度小于1m,本岩性段为矿区Cu、Pb、Zn主要赋矿层位。

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下部为透镜状坍塌角砾岩,上部为灰、灰白色灰岩夹灰绿色泥岩,局部含生物碎屑及牡蛎化石。

始新统乌拉根组(E2w):下部为灰绿、灰黄色含牡蛎钙质泥岩,上部为灰黄色含介壳钙质泥岩,顶部见有透镜状生物碎屑灰岩、砂岩。

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E3-N1)k:主要岩性为褐灰色砂岩、块状砾岩,褐灰、褐红、灰绿色泥岩。依据岩性组合特征,细分上、下两段:上段(E3-N1)k2:岩性为褐灰、褐红、灰绿色泥岩夹砂岩,整体以泥岩居多。下段(E3-N1)k1:底部为灰色、浅褐红色砾岩,砾岩在西部转折端处稳定,向东逐渐变薄直至消失,其上为褐灰色砂岩夹泥岩,整体以砂岩居多。

中新统安居安组(N1a):在矿区西南部分别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浅褐红色泥岩、砂岩,整体以砂岩为主。

1.2 构造

1.2.1 断裂构造

矿区断裂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北东部,主要为逆冲推覆断裂,其次为平移断裂(图1)。

(1)逆冲推覆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北东部,较大规模的有2条,走向近东西向,长度分别大于2.1 km、3.3 km,断面北倾,倾角70°~85°。断裂构造北侧(上盘)均为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南侧(下盘)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

(2)平移断裂:矿区西部、西南部发育数条北西、北东向平移断裂,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古近系始新统乌拉根组(E2w)、卡拉塔尔组(E2k)及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E3-N1)k地层分布区,断裂延伸长度不大,一般长约0.3~0.8 km,对岩层及矿(化)体错断特征较明显。

矿区南部孜洛依组下段(E3-N1)k1底部砾岩、砂泥岩及乌拉根组(E2w)局部地层倒转,且在卡拉塔尔组(E2k)生屑灰岩及灰绿色钙泥岩、泥灰岩中见有断层擦痕、镜面,推测在卡拉塔尔组中存在一断面南倾的正断层,倾角70°~80°。

1.2.2 褶皱构造

矿区整体为托帕-塔什普什背斜,长约17 km,南北宽约3~4 km,其核部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北东部,出露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地层倾角60°~80°,地表显示背斜轴起伏不平,两翼由内向外依次对称出露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乌拉根组(E2w)和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N3-N1)k地层,形成不规则状环带分布。北翼地层总体倾向340°~20°,倾角35°~63°,推覆特征明显,地层出露不全,南翼地层总体倾向160°~230°,倾角60°~80°。在翼部形成多个次级褶皱,具复式背斜特征。

背斜北翼地层东部转折端北翼发育一近东西向向西倾伏的向斜,为一北陡南缓的倒转紧闭向斜,向斜轴较为平直,核部为渐新—中新统,翼部地层由内向外依次对称出露为:渐新—中新统、下白垩统,该向斜北翼因逆断层影响部分地层缺失,北翼地层倾角70°~80°,南翼地层倾角30°左右。

矿区中部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所夹K1kz1组地层为一北陡南缓的向斜,向斜轴起伏不平,南翼产状350°~10°∠40°~76°,北翼产状160°~190°∠40°~80°。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根据矿区铅锌、铜矿(化)体分布位置及地段,本文将其划分为西矿带、中矿带、南矿带等3个成矿分布区。

2.1.1 西矿带Pb、Cu矿(化)体特征

(1)I-1号铜矿体:位于托帕-塔什普什背斜西转折端始新统卡拉塔什组(E2k)下部的褐黄色灰岩中,矿体围绕背斜呈弧状展布。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220 m,控制延深小于48 m,推测延深24 m,真厚度1.50 m,单样铜品位0.77%,伴生铅品位0.20%,矿体倾向245°~323°,平均约289°,倾角34°,呈似层状产出。

(2)I-2含铜铅矿体: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3岩性段(K1kz3)中部砾岩、砂砾岩层中,矿体围绕背斜呈弧状展布。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90 m,延深小于190 m,推测延深95 m,矿体真厚度4.98 m。矿体单样铅品位0.57%~3.65%,平均铅品位1.71%,伴生铜品位0.03%~0.46%,平均铜品位0.16%。矿体倾向251°~287°,平均约275°,倾角34°,呈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

(3)I-3号铜矿体: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3岩性段(K1kz3)中部砾岩、砂砾岩层中,矿体围绕背斜呈弧状展布,位于I-2含铜铅矿体东侧,形态与之基本一致。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90 m,延深小于250 m,推测延深125 m,矿体真厚度1.30 m。单样铜品位0.88%,伴生铅品位0.13%,矿体倾向251°~287°,平均约275°,倾角34°,呈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

(4)I-4号铅矿体: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3岩性段(K1kz3)中部的砾岩、砂砾岩层中,矿体围绕背斜呈弧状展布,位于I-3铜矿体东侧,形态与之基本一致。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90 m,延深小于256 m,推测延深128 m,矿体真厚度0.91 m。矿体铅品位1.26%,伴生铜品位0.14%,矿体倾向251°~287°,平均约275°,倾角34°,呈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

(5)I-5号含铜铅矿体:分布于始新统卡拉塔什组(E2k)上部的角砾状灰岩(坍塌角砾岩)中。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203 m,延深小于105 m,推测延深57.5 m,矿体真厚度1.12 m。矿体铅品位0.79%,伴生铜品位0.21%。矿体倾向215°,倾角23°,呈似层状产出。

(6)I-6号铜矿体: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3岩性段(K1kz3)砾岩、砂砾岩层中,根据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205 m,延深小于150 m,推测延深75 m,矿体真厚度2.21 m。矿体铜品位0.59%,矿体倾向212°,倾角57°,呈似层状产出。

2.1.2 中矿带Cu矿(化)体特征

(1)II-1铜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下白垩系统克孜勒苏群第1岩性段(K1kz1)底部灰白色中薄层砂岩层中,矿体长508 m,控制矿体延深小于25 m,推测延深12.5~50 m,矿体真厚度0.96~3.89 m,平均真厚度1.90 m。矿体单样铜品位0.47%~1.03%,平均铜品位0.64%,矿体倾向0°~5°,倾角42°~84°,呈似层状产出。

(2)II-2铜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下白垩系统克孜勒苏群第1岩性段(K1kz1)底部灰白色中薄层砂岩层中,单个见矿工程推断矿体长度100 m,延深小于50 m,矿化体真厚度0.31 m,铜品位0.70%。矿体倾向0°~5°,倾角42°~84°,呈似层状产出。

2.1.3 南矿带Cu矿(化)体特征

(1)III-1号铜矿体:分布于始新统卡拉塔什组(E2k)中部坍塌角砾岩中,地表延长367 m,钻孔控制最大延深大于305 m,矿体真厚度0.95~1.63 m,平均真厚度1.39 m。矿体单样铜品位0.23%~0.86%,单工程铜品位0.53%~0.86%,平均铜品位0.59%,矿体倾向166°,倾角52°~76°,呈似层状产出。

(2)III-2号铜矿体:分布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3岩性段(K1kz3)灰褐-褐红色块状砂砾岩层中,矿体走向近东西向,80°~85°,地表推测延伸长度228 m,矿体真厚度1.96 m。矿体平均品位0.91%,矿体倾向175°,倾角52°,呈似层状产出。

(3)III-3号铜矿体:分布于始新统卡拉塔什组(E2k)中部的块状灰岩层中,矿体地表走向近东西向,单工程推测矿体延伸长度约224 m,钻孔控制最大延深大于162 m(图2),矿体真厚度0.76 m。矿体单样铜品位1.61%(也是单工程和矿体平均品位),矿体倾向175°,倾角52°,呈似层状产出。

图2 托帕铜铅锌矿区第104勘探线剖面图(据刘增仁等(2016)①修编)

(4)III-4号铜矿体:分布于III-1号铜矿体的西延带上,产于始新统卡拉塔什组(E2k)中部的块状灰岩层中。矿体地表北东-南西走向,单工程推测矿体延伸长度约224 m,钻孔控制最延深大于162 m,矿体真厚度1.15 m。矿体单样铅品位0.86%~1.35%,平均铅品位1.01%。矿体产状多变,倾向217°~273°,平均245°,倾角50°上下,呈透镜体状产出。

2.2 矿石特征

2.2.1 矿石矿物组合

铜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孔雀石(图3A、B)、赤铁矿和褐铁矿,钻孔中可见少量辉铜矿(图3C)、黄铜矿和斑铜矿。孔雀石在矿石中常见他形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分布,砂砾岩中的孔雀石集合体多分布于砾石间隙之中,在碳酸盐角砾岩中也多分布于角砾的间隙中,集合体大小0.05~1.0 mm,单体粒度可达1.0 mm,一般多集中于0.04~0.4 mm。钻孔中可见辉铜矿与斑铜矿共生(相互嵌套),呈层纹状、层纹条带状分布。

铅锌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方铅矿,其次为闪锌矿、白铁矿和黄铁矿,偶见孔雀石及辉铜矿、黄铜矿。方铅矿在碳酸盐矿石中呈微粒-细粒结晶粒状集合体,粒度一般0.02~0.4 mm,与闪锌矿、黄铁矿(图3D、E)共生,偶可见与黄铜矿(图3F)共生,呈浸染状分布于砂、砾及碳酸盐矿物间。砂砾岩型矿石中的方铅矿与黄铁矿呈深浅交替的层纹状、层纹条带状产出。

2.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以粒状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和胶结结构为主。粒状结构为砂砾岩、砂岩容矿的矿石最典型结构,表现为金属矿物呈它形粒状均匀分布于碎屑颗粒孔隙中。交代结构普遍发育,表现为较晚生成的矿物交代溶蚀结晶较早的矿物而形成的结构,又包括交代侵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假象结构。胶结结构表现为砂岩容矿矿石中方解石胶结碎屑颗粒,当方解石胶结物被金属硫化物全部交代时,金属矿物则呈胶结物状态交代碎屑颗粒。此外,闪锌矿和黄铁矿还偶见同心环状结构、圆球状集合体结构,黄铁矿还发育莓球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为主。浸染状构造是砂砾岩、砂岩容矿的矿石最典型的构造类型,主要表现为辉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的细晶颗粒呈星散状均匀地分布于砂岩中,局部金属硫化物含量大于30%时构成稠密浸染状构造。金属硫化物沿着砂岩中的平行层理进行填充交代,形成条带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在矿区发育较少。角砾状构造和脉状构造是碳酸盐岩容矿的矿石主要构造类型,它们都是由含矿热液沿着碳酸盐岩的裂隙、破碎的角砾或白云岩己存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形成的。脉状构造表现为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沿着白云岩裂隙填充,脉体形态不规则,与围岩界限清晰。角砾状构造表现为破碎的白云岩角砾被金属硫化物胶结,胶结物主要为闪锌矿,白铁矿呈放射状构造不均匀地分布于闪锌矿中,或呈环状包围白云岩角砾。

2.3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岩石的褪色蚀变(图3G),主要蚀变类型有碳酸盐化、天青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孔雀石化。

围岩蚀变多呈带状展布,与矿化体基本一致,自矿化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黄铁矿化(褐铁矿)→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碳酸盐化,其中碳酸盐化范围分布较广,与含矿层原生沉积相关,黄铁矿化、硅化范围则相对较小,与矿化基本一致。

矿区赋矿砂岩、砂砾岩普遍黄铁矿化(图3H),局部见有草莓状(图3I)、肾状黄铁矿,黄铁矿呈胶结物分布于岩屑或矿物颗粒之间,多为胶状体,结晶程度差,总体上沿岩层具有定向排列的趋势。孔雀石化多为细脉状、星点状、浸染状,分布与赋矿层位吻合。

图3 托帕铜铅锌矿区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

3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3.1 沟系次生晕元素特征

矿区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显示Pb、Ag、Ba、Sr、As、Sb等为区域性丰度值相对富集元素,其浓度克拉克值(KK)分别为1.86、1.83、1.42、1.34、4.85、3.84;Cu和Zn为区域性丰度值相对贫化元素,其浓度克拉克值(KK)分别为0.46和0.61。除Ag元素的变异系数值(Cv)为0.71,属均匀分布型元素外,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值(Cv)均大于1,属强分异型元素。Cu和Pb元素为该区主成矿元素,Ag和Zn为该区成矿伴生元素,Ba和Sr为该区沉积环境特征指示元素,As和Sb为该区热液活动特征指示元素。

根据综合异常元素组合关系说明,异常元素组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多金属元素Cu-Ag-Pb-Zn-(Sb-As)组合,反映出与热液成因作用关系密切,另一类为Cu-Ba-Sr-Ag元素组合,反映出与沉积成因作用关系密切。

3.2 综合异常特征

根据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及所处地质背景,矿区综合异常整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主要元素组合为Cu-Pb-Zn-Ag,西段以Pb、Zn异常为主,具异常范围大、异常强度高特点,至中部则以Cu、Ag异常为主,形成范围大、异常强度高的综合异常。实际勘查结果显示异常所对应矿化区在西段以Pb、Zn矿化为主,至异常带中部以Cu矿化为主。

4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4.1 物性参数特征

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岩(矿)石视极化率在0.28%~0.87%间变化,K1kz1砂岩、P1by砂岩、K1kz3生物碎屑灰岩和坍塌角砾岩极化率稍高,其余岩(矿)石极化率略低,极化率差异不明显。岩(矿)石电阻率(ρs)在20.81~362.24 Ω·m 间变化,K1kz3砂岩和砂砾岩电阻率较高,其余岩(矿)石电阻率相对较低。整体上矿区内岩(矿)石极化率不高且相差不明显,多数表现为低极化率、低阻的特征。

4.2 激电异常特征

矿区范围内激电区域场总体变化不大,激电异常(ηs)值在1%~4%范围内变化,一般0.5%~1.5%之间,局部出现了与地层走向一致的相对高值异常带(1.5%~4%),高值异常带由西向东呈近东西向。激电特征反映矿区地层ηs背景值不高,属低极化率岩层,且该区无碳质等干扰层因素,因此高极化率异常区可认为对应地层中金属硫化物的富集地段,同时高极化率异常带与地层或断裂构造走向基本一致,显示受其控制特征。

矿区内视电阻率大面积为低阻,仅K1kz2、(E3-N1)k、N1a出现断续高阻岩层,分布在托帕-塔什普什背斜的两翼,显示了托帕-塔什普什背斜的轮廓特征。

矿区视极化率背景值取1%,异常下限综合确定为1.5%,但由于下二叠统比尤列提群(P1by)极化率普遍较高,P1by相关的视极化率异常下限定为2.0%。根据上述确定的激电异常下限值,矿区共圈定IP1、IP2-1、IP2-2等3个异常(见表1、图1B),异常显示视极化率异常强度不大、呈近东西展布、基本对应于背斜的轴部及翼部地层的特征。

表1 托帕矿区激电异常特征汇总表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托帕矿区铅锌矿体控矿岩石组合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三岩性段灰白色(K1kz3)砂砾岩和上覆的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底部的坍塌角砾灰岩,整体具有层控特征,围岩蚀变以砂岩褪色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是褪色砂砾岩的一部分。矿石矿物组合以方铅矿和孔雀石为主,闪锌矿、黄铁矿次之,可见白铁矿、斑铜矿及黄铜矿,金属矿物多呈现交代或开放空间充填的矿化特征并表现出矿物间穿插、包裹现象,表现出后生低温热液成矿作用特点,矿体成因是与盆地卤水成矿作用有关(祝新友等,2010)。

与区域乌拉根铅锌矿床相比,托帕铜铅锌矿床也存在一定的成矿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乌拉根铅锌矿床控矿岩石组合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岩和上覆古新统(E1a)阿尔塔什组底部坍塌角砾灰岩,而托帕矿区地表缺失K1kz4、K1kz5、E1a等地层,表现为K1kz3和E2k组合;(2)乌拉根铅锌矿床成矿以Zn为主(Zn-2.61%、Pb-0.45%),托帕矿区成矿以Pb为主,Zn仅达到矿化级别,同时托帕矿区还以发育Cu成矿,与江格结尔铜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相似(贾润幸等,2018)。一般认为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铅锌矿床成因与盆地内的红层岩系具有密切联系,该类盆地底部通常存在一套或多套红色沉积层,因此成矿物质最直接或最有可能的来源就为这些陆源碎屑岩层(Brown,1997)。托帕矿区赋矿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紫红色砂岩层可能为矿床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但由于矿区红层较薄,不足以提供矿床所需的全部成矿物质,推断矿区出露的高金属元素背景值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长城系浅变质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乌拉根铅锌矿区容矿的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砂砾岩其源区主要与苏鲁铁热列克隆起和乌拉根隆起有关,即源区与基底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克苏群(Chak)有关(何岸北,2017;高荣臻,2018),笔者注意到托帕矿区和江格结尔矿区除了发育基底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克苏群(Chak)建造,还发育晚古生界建造,因此推测成矿差异性可能与基底建造或物源区不同有关。

5.2 找矿标志

(1)赋矿层位标志: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灰黄-褐、黄-灰黑色块状砾岩、砂砾岩层及卡拉塔尔组(E2k)底部的坍塌角砾岩及中上部角砾状灰岩为矿区铅(锌)和铜矿化赋存层位,其中含砾砂岩为乌拉根式铅锌矿的赋矿层位,矿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

(2)褪色蚀变标志:矿区蚀变褪色明显,出露宽度常达数十米,铅(锌)和铜矿(化)体产于褪色的砂砾岩石中。

(3)角砾岩标志:卡拉塔尔组(E2k)碳酸岩层下部的坍塌角砾岩发育程度与成矿呈正相关性。

(4)围岩蚀变标志:围岩蚀变主要为天青石化、黄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等。

(5)化探异常标志:以Pb-Zn-Cd-Ag-W-Mo-Sr和Cu-Pb-Zn-Ag-As-Sb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浓集中心分别是寻找Pb、Zn以及Cu矿体赋存地段的有利地球化学特征。

6 结论

托帕铜铅锌矿床为与盆地卤水成矿作用有关的砂岩型铜铅锌矿床,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及始新统卡拉塔尔组广泛发育的褪色蚀变及含铜铅锌金属矿物为矿区宏观的找矿标志,以Pb-Zn-Cd-Ag-WMo-Sr和Cu-Pb-Zn-Ag-As-Sb为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及地球物理中激电高极化率异常区是寻找矿化有利地段的微观标志。

注 释

①刘增仁,叶雷,任经武,余子昌、吉蕴生.2016.新疆乌恰县托帕地区铅锌矿普查报告[R].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144.

猜你喜欢
砂砾铅锌矿岩性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高堆石坝砂砾石料的细观参数反演及三轴试验模拟
某银铅锌矿下向进路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南美亚马逊地区公路砂砾料底基层掺黏土改良方案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浅谈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新型电动轮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