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启示农民教育新使命

2021-09-16 02:44王留标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农业

王留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达到这些要求,哪一项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然而农民教育培训是当前国民教育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和迫切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理清农民教育培训的工作新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在总体思路上,要坚持把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结合、与教学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着力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稳步扩培训规模,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促进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在教育层次上,实行“高、中等学历教育、系统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多层次教育并举,以满足新时代农民的多层次需求。在教育方法上,实行教学、示范、推广、服务等一体化的教育培训方式,确保教育培训成效。在教育内容上,实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营及拓展知识、技能实践”多个模块内容统筹安排,确保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在教学师资选配上,实行专职教师、专家教授和乡土人才“三结合”,确保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办班形式上,实行“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六个一”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两个工作重点

为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务必要把握做好分类分层教育培训和优化教育培训内容两个工作重点。

(一)做到分类分层教育培训。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实行分类别分层次教育培训。一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骨干农民,以系统技能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二是针对小农户和广大农民,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一线劳动者队伍培养;三是针对各类返乡入乡人员,以农业农村知识、支农爱农情怀、创新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重点,促使各类人才更快融入乡村,更好创新创业;四是针对村委干部,以乡村治理、村庄建设管理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为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五是针对有学习意愿的高素质农民,积极开展高、中等学历教育,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二)优化教育培训内容。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的实际需要,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一是加强农业实用技術培训提升能力。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配套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突出抓好实用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积极推进农业节水新技术知识培训。二是加强农村政策法规教育的学习。广泛开展党的强农惠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扎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素质,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修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加强对农民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农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公德。弘扬优秀的传统民俗乡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加强生态和乡村治理等综合知识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广泛开展绿色生态理念宣传和普及,针对性地搞好乡村建设管理和乡村文化发展的教育培训,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和各类人才。

三、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保证质量和成效是农民教育培训的生命线。要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理念,遵循农民需求,遵循客观规律,精心组织实施培训,抓实落细关键环节。一要根据培训对象,推进分模块培训。强化培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类型农民、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科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容。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要强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内容;创业创新人员,要强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专业大户等生产型农民,要强化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农业经理人的培训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着力提高其管人的能力、管事的水平。二要按照培训需求,实施精准培训。科学设置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农民市场品牌意识,提升规划、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提升产业效益。三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和特点,创新教学培训方法。加强教学互动,综合运用案例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参与式教学增强培训吸引力,让参训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实现自主、理性参与学习。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围绕产业周期的分段式、交替式培育,提升实习实训比重。推进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实行农学结合、弹性学制、送教下乡等培养模式,就地就近定向培养具有中高等学历的高素质农民。四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培训模式,通过“云上智农”手机应用程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网络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线上辅导,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加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推广应用,组织发动各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下载使用云平台,以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要对象,利用云平台开展在线学习。五要加强跟踪服务。积极搞好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学员回访和走访,为学员提供有关市场、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指导和帮助。根据产业需求,开展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设高标准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构建由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农广校等专门机构为主体,上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加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教育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与集成技术和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服务功能,搭建成农民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的课堂,办成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阵地。

二是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事业,应保证条件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的投入。中央财政已列支专项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投资量。尤其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经费投入,各级财政也应相应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农民教育培训,确保扩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

三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农民教育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教师到农村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制度,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依托田间学校、示范基地进行种植、养殖过程培训,打造一批农业技术精英。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搞好顶层设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政策,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立法工作,创新培训扶持政策,保障培训顺利开展,吸引广大农民参加教育培训。整合政策资源扶持农民学员,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切实发挥参训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广校夏邑分校)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