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引发的思考

2021-09-16 09:31李华兴
新农民 2021年15期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管理

李华兴

摘要:国家储备林建设可以缓解木材紧张,促进人工林建设发展。林业局在发布的储备林制度方案当中给出“PPP”模式。基于此,文章就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储备林建设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PPP模式;风险管理

0  引言

国家储备林主要为利用人工建造起的多功能森林。国家储备林建设可以缓解木材过度需求情况,但具体建设期间,国内仍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PPP模式,希望能有效缓解建设资金等方面问题。

1  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现状

1.1  PPP模式含义

PPP模式即政府和私人部门间用特许权协议的方法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过程。结合国内相关政策文件看,PPP模式即社会资本与政府间的合作,其并非是私人部门,社会资本包含社会中的民营、民间、国企等企业资金,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有效扩大政府资金来源。

1.2  PPP模式主要模式

(1)外包;外包主要是政府投资,其他部门管理项目中的多项职能,比如在项目中管理工程建设或者维护等方面,接着经由政府付费获得收益,这种项目周期较短,通常在5年以内。

(2)特许经营;该经营模式在国内十分常见,具体而言,可以分为TOT、BOT、PFT三种。其中TOT:也就是经常说的移交、经营、移交。该方法常在国际上应用,政府部门将建好项目中的产权在某一时间内,有偿转给投资者,让其进行管理经营,;投资者则在相应时间内获得回报,待到合约到期后,投资者再将项目还给政府部门。BOT:主要为建设、运营、移交等过程,国内多用在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等方面项目中。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主要向用户回收投资,从而从中获利。该方法常在国内园林建设中使用,即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待项目完成后交给政府,让政府部门向社会资本付费的过程。PFI:即民间主动融资。这一模式主要是BOT項目融资优化的结果,政府结合社会需求建立基础设施项目,然后利用招投标工作,让获得权限的部门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特许期限内及时归还经营项目,私营部门则在其中回收成本,费用收取方法多是按年收取。

(3)私有化。通常可分为部分和完全私有两种。其中,完全私有主要为在国内储备林建设期间不具有操作性特点的方式。部分私有化,主要为私人部门包邮国有企业股权,私人参与项目建设中,政府部门主要发挥监督作用。

1.3  国家储备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家储备林建设期间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缺口较大,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政府部门没有大量资金独自支持项目进行。2015年国内林业项目申报数据就已经显示,国内储备林建设项目中的人造林指标投入应在30000元/hm?,再者,改造当前储备林投资标准应在1500元/hm?,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部分压力。此外,建设期间建设主体筹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政府部门,因自筹建设项目资金只有银行贷款这一条渠道,这不仅会增加贷款压力,还会对借款方带来较大压力。

2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PPP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2.1  国家储备林建设合理划分利益

储备林项目建设期间,政府收益较为直接,结合保护天然、人工林等方面情况,有必要提升木材供应力,保证国家木材与生态安全。再者,社会资本也参与到储备林项目中来,直接获利。PPP项目作为全寿命周期合作,结合林业木材生产情况,储备林项目建设PPP模式应用,并非是在生长周期内进行合作,比如,在中短伦工业原料林,生长采伐周期一般是10年以上,投资方由建设阶段开始,进行种植并投资,这一过程中要一直进行养护,指导树木成材;接下来才能进行采伐销售,最终获得实际回报。由于木材为市场化产品,销售价格及收入多会受到市场影响,本期销售能否将投资成本收回很难预料,加上社会资本投资多是盈利为主,若长期内没有获得有效收益,很难吸引到社会资本投入。大经级树种和材料成材需要更长时间,这种项目建设期间,如何回收成本,政府能否只收取生态效益仍有待深入研究。

2.2  国家储备林建设合理评估风险并制定最佳风险分担原则

PPP项目风险种类很多,一般情况下,主要包含运营、技术、建设、政治、财务等方面风险,储备林项目当中还包含自然灾害风险。各项风险发生都会影响PPP项目,因此,有必要确定职责,合理控制风险,全面降低损失,制定最佳风险分担原则,如此方能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

2.3  加大政府监管

签订项目合作合同,社会资本主要负责储备林维护与建设,政府应以监管工作为主,比如使用树种、苗木选择、病虫害防治、伐期控制、轮值补种、采伐额度限制等,保证林木质量、资源总量不断提升,木材供应不断增加。

2.4  保有协商空间与启动条件

政府及社会资本应积极开展合作,对未来阶段项目出现风险与收益进行协商,保留相应的协商时间与条件。比如,项目收益较高期间,则表明没有合理评估项目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制定期间应合理设置收益控制值,确保这一数值达标后,双方开启启动谈判,对超额收益进行合理分配。具体操作期间,可利用缩短特许期和降低补贴标准等方法实现。相反,若林木已经成熟,且到木材销售以后,由于非主观因素影响,通过降低销售收入补充成本,则会导致社会资本亏损,故而在合同中应设立亏损控制值,便于在数值达标后,开启相应谈判机制。

3  防范国家储备林项目风险的方法

3.1  主体变更和适应性变更风险

(1)政府方主体风险变更;PPP项目合同生命周期在10年以上,这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政府机构撤离等情况,所以,合同签订期间,应对未来智能继承进行约定。

(2)社会资本主体风险变更;为了防止社会资本中标后出现融资难题,从而使得项目难以落地,最终变为烂尾工程。采购社会资本期间,应提前设置竞标条件。合理评估社会资本财务情况,让其提供金融机构项目贷款意向书。同时还应让其缴纳投标保函,约定中标之后,认真履行保函,在不断提高违约成本期间,减少社会资本违约情况出现。

(3)社会资本主体适格性风险防范。当前,很多银行就PPP项目贷款条件中的是否有国企成员存在很大争议。以内,很多大型国企都不愿意加入县级政府项目中来。各地方逐渐使用本地区融资平台当做联合体成员,从而不断提升融资贷款信誉。为了防止政策风险出现,很多都要求遵照储备林制度方面规定。将政府和企业间债务分割开来,确定日后不同承担地方政府融资智能,便于创建现代化企业制度。

3.2  项目建设与运营风险防范

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多是由项目公司进行的,所以项目公司应承担项目运行中的主要风险。项目公司应加大管理,不断提升运营及建设水平,同時遵照项目合同标准全面开展项目运营建设。项目公司可借助下面措施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前期预算和造价处理;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病虫害与火灾防控;购买保险,设计最佳险种配置。

3.3  不可抗风险防范

一般情况下风险分担基本原则为下面几点:

(1)最有能力;项目中的某个风险需要让合作方中有能力的一方来承担,例如,政治风险及政策决策等交给政府来承担,项目技术与建设风险则交给社会资本进行承担。

(2)成本最低;项目发生风险会对成本支出造成影响,这部分支出由解决风险花费少的一方来承担。

(3)收益最大。收益最大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一般情况下财务与收入风险都交给社会资本承担。但是,仍有部分风险需要双方共同承担。为了转移和分担风险,可以选择购买商业保险。

4  结语

综上,为了缓解森林资源匮乏与木材进口方面问题,积极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问题。国家储备林建设期间,PPP模式应用作用明显,为了充分发挥PPP项目应用价值,国家储备林建设期间,应合理选择PPP项目,确保建设期间认真遵照风险分担与收益份额原则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此外,还应加大政府监督,如此方能确保国家储备林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东,张一弛,张霁明,等.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PPP项目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19,48(6):37-41.

[2] 李春昶,田健夫.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引发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6,43(10):3-6.

[3] 马远.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的特征及发展形势[J].中国林业产业,2019(5):64-69.

[4] 樊文裕.国家储备林建设PPP模式引发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7(3):75-76.

猜你喜欢
PPP模式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