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研究

2021-09-17 12:03王刚于德双陈丁王远宏
中国水产 2021年8期
关键词:渔港总体规划经济区

文/王刚 于德双 陈丁 王远宏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2.中海(广州)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十四五”期间,渔港建设将逐步迈进“打造渔港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配套开展渔港经济区相关规划编制技术研究。本文结合渔港经济区规划编制初步实践经验,从编制作用及特点、编制思路、资料搜集模式、报批流程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地区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提供一些参考。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提出推动形成十大沿海渔港群,建设形成93个渔港经济区,推动产业集聚、人流集聚和各种资源要素集聚,进一步繁荣区域经济,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均提出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建设渔港经济区。“十四五”期间,渔港建设将逐步迈进“打造渔港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沿海渔港经济区,首先要编制好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为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一、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作用及特点

(一)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作用

为确保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有序、科学、高效推进,指导渔港经济区建设和项目推进,一般由渔港经济区所在的县级(跨县区的为市级)地方政府组织编制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一是开展渔港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据,可合理有效地配置渔港经济区内各种资源;二是渔港经济区有关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政府进行渔港经济区项目审批和投资补助的重要依据;四是出台渔港经济区建设管理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

(二)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与渔港总体规划的区别

1.规划范围不同

渔港经济区是指在建设现代渔港基础上,密切结合城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形成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休闲观光、城镇建设等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渔业经济区。其规划范围为区域内各个渔港及产业功能区,最终呈现出渔港群和全产业链的特征。渔港总体规划范围一般为单个渔港港界内区域,远小于渔港经济区。

2.内容侧重点有所区别

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主要从区域经济拉动的需求出发,注重分析产业发展策略和产业功能布局,并提出渔港经济区项目清单。单个渔港总体规划主要任务为合理布局全港的水、陆域功能,标明港界,根据发展预测提出分期实施的建设规划方案,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在单个渔港的细化与落实。

3.规划编制主体不同

渔港经济区按照部省级统筹、县级主建的原则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济区建设规划,跨县域的渔港经济区可由地级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渔港总体规划一般可由渔港建设管理部门或者渔港建设投资相关企业组织编制,报地方政府审批。

二、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

(一)编制章节框架

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宜包括总论、现状分析、总体思路、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任务、交通运输系统、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相关内容,规划附件主要包括渔港经济区区位图、规划范围图、渔港现状分布图、空间布局图、产业布局图、重点项目布局图、重点项目总体规划图、重点渔港总体规划图、重点项目效果图、水陆交通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必要图纸。

(二)重点阐述内容

1.重点阐述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产业是渔港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为此,应认真分析阐述渔港经济区渔业产业发展情况(包括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支撑条件、渔船及渔获物卸港量发展水平预测等)、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形势、行业发展政策、优劣势分析等)、渔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策略(包括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包括近海捕捞业、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贸易、冷链物流、休闲渔业及渔业装备等方面相关措施方案)、产业板块等相关内容。

2.重点阐述建设任务和建设方案

针对渔港经济区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地明确智慧渔港、平安渔港、清洁渔港、产业渔港、美丽渔港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其中,规划期末的平安渔港有效避风率至少要达到11级避风水平的70%;根据渔港经济区建设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或项目,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时限和投资测算,投资测算要按照公益性设施投资和经营性设施投资两方面分别进行。

3.重点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强调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与国家渔港建设规划、省级渔港建设规划、地方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海洋生态红线规划、港口规划、河口治导线规划、旅游规划以及产业规划等各类相关规划的衔接,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保障渔港经济区建设形成合力。编制跨区(县)的渔港经济区规划,还要充分结合各区(县)相关领域规划的要求。

三、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资料搜集模式

(一)制定规范化的资料搜集清单

编制渔港经济区规划前,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依据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编制要求制定调研资料清单,以列表形式向县区各有关部门明晰规划需搜集的资料文件。涉及各部门搜集的资料内容包括近十年渔业生产统计年报(包括渔船、渔获、产值等内容)、渔港基础设施现状及历年建设资料、渔港规划资料;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包括水产养殖、水产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渔业产业发展规划、美丽渔村(含乡村振兴)建设情况、海洋牧场建设资料、涉渔相关项目清单、县(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乡村振兴规划、环保规划、科技规划、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涉及各乡镇的资料搜集内容包括镇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涉及渔港经济区有关具体项目的建设规划等方面。

(二)成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

渔港经济区资料搜集及后续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及各乡镇,区县政府部门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部门及乡镇领导为主要成员的渔港经济区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渔港经济区规划和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

(三)实现全面化的调查访谈

可采用访谈调研、问卷调研、踏勘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渔港经济区规划区域进行详细地调研,必要时可辅助影像拍摄和地形测量等手段,以充分了解规划区域基础情况,掌握项目建设需求。

四、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报批流程

一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审批及发布,跨县(区)的渔港经济区规划可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及发布。

二是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完成后,应充分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的意见,对于提出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专题组成部分。

三是组织5位~7位专家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会议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并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报批稿。

四是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报批稿经县(区)法制主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后,按有关程序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是开展渔港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在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强化落实相关各方的协调机制与相应的制度保障,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渔港总体规划经济区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渔港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省级教育数字认证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