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疆 情

2021-09-17 06:20廖卓庭
生物进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石炭系古生物课题

廖卓庭

“新疆是美的,未来会更美……”这是1986年,我应《新疆日报》的邀约,为反映我们投身新疆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新进展而写的文章的开题话。

30多年过去了,像内地一样,新疆变化巨大,日新月异,的确是越来越美。而我,每当想到占了我专业工作一半经历的新疆,总会从心底泛起无比的激动与喜悦。因为那是我倾尽全力投入的20多年,是我最主动、最有兴趣,也是最为得意的时期。尽管经历艰辛,付出巨大,甚至于有时相当危险,然而,冥冥中如有天助,总能逢凶化吉,迎来顺心、开心的结果。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我心无悔。

2017年,我应邀参加年轻人的课题,第25年进疆(与前一次时隔9年)。旧地重游,温故探新,所见所闻,反差巨大。感官刺激强烈地敦促我:该给自己的进疆经历做一个全面记录了。

生产任务促我进疆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所)的前辈中,最早研究发表新疆化石材料的是斯行健先生(1953年),标本是袁复礼先生(1928—1935年中国—瑞典合作科学考察队成员)采自吉木萨尔县三台南的侏罗纪植物化石,但斯先生从未去过新疆。

新中国建立不久,南京古生物所成立(1951年)。最早进疆开展地质调查的是:张日东、俞昌民、张遴信和陆麟黄四人(1957年)。他们配合地质部13大队,调查了南疆库鲁克塔格、柯坪—乌什、康苏—巴什索贡(阿图什)和英吉莎等四个地区的地层古生物,成果大多在“文革”之前发表。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为配合新疆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唐天福、薛耀松、陈丕基等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进行中新生代地层调查,成果于70年代中晚期发表。

另外,80年代以前,由新疆石油局和其他地质部门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大多寄交南京古生物所鉴定。部分有科学意义的素材,分别由我所研究者和采送样者合作发表,如“柯坪珊瑚的发现”(作者吴望始、周康杰)等。

“文革”期间,中科院组织了刘东生院士任队长的综合研究项目“托木尔峰地区的科学考察”。我们南京古生物所邓占球、阮亦萍参加,在托木尔河下游的温宿、乌什县境,采获少量古生物化石,标本分别由研究相关门类(菊石、植物等)的研究者鉴定,成果汇入综合考察报告。

“文革”后期,全国性的“富铁会战”期间,所里应邀派夏凤生、赵嘉明配合新疆区调队,在伊宁地区的式布可台矿区工作了半年,因为没有带回一块古生物化石标本,被穆恩之副所长批评,并告诫大家:“这样的合作不可取!”

国家305项目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克拉玛依黑油山

吐哈油田第一井

1983年4月,中科院和石油部合作研究《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形成规律》项目开题,确定了12个专题,由兰州地质所牵头,北京、贵阳、长沙、广州各兄弟所当即组队,当年即轰轰烈烈开展了各自专业的野外调查。我们南京古生物所张遴信任队长,王玉净、蒋汉培参加,但张队长只在克拉玛依逗留了半个月,全队未做野外工作,因此与兄弟单位比较,相形见绌。地学部严肃批评我所“不重视新疆工作”。在此压力下,业务副所长李扬几乎天天登门动员金玉玕(我与他同处一个办公室)“挂帅”组织大部队,要求“大手笔”规划研究新疆的地层古生物,来年争取我所彻底“翻身”,以挽回一向良好的声誉。金兄无奈,尽管牢骚满腹、叫苦不迭(每一次与生产建设相关的任务性项目,如水电坝址、扭转北煤南运、富铁会战、油气勘探等都要我们参加或者带队,而金兄更喜“少野外”的学术性研究课题),但最后终于从命。我接受了他“招兵买马”的请求,和他共同入疆苦干了两个月。次年我接任他留下的课题,自此持续承担新疆项目20多年。

然而,细想当年接受进疆任务之初,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开初的犹豫

1983年初秋,我作为访问学者,刚从加拿大逗留一年半“海归”,获知我所在的南京古生物所要“大手笔”开展新疆的地层古生物研究,甚是向往。当时的新疆有不少区域还属于“研究空白”,是发现新材料、获取新成果的宝地。师兄金玉玕(所里任命的队长)正在“招兵买马”,我当即投身其中,满心欢喜地当上准噶尔盆地南缘子课题的组长,积极做好出队前的业务准备。

1984年初夏,25人的大队人马进疆。曾经是“入疆体检”唯一不合格者的我,却因奇迹般的幸运,在获得名医许可后,顺利入疆。然而,喜悦很快变成了烦恼,新疆马上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因为水土不服,我整天肚子胀。别人一周、十天后也就恢复正常了,我却一直“保持”着——胃口很差,体力不济。之后,又因为在达坂城吃了碗牛肉面吃了苦头。同食的其他同志都没事,只有我在数小时后发生菌痢!要不是同事救助及时,而且碰巧对面就是新疆医学院,我就没命了。病愈之后,胃已切除4/5的我深感健康状况实在难与其他同志相比。因此,是否继续坚持新疆工作,让我犹豫难决。

在额尔齐斯河南岸的石炭系查看地层现象

在吐鲁番桃树园桃东沟三叠系底部采获水龙兽化石

不过,新疆工作的新鲜感实在让我留恋,更何况我历来不怕冒险,乐于挑战自我,踏足新疆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可能因为新发现抢得“先机”。还有一层令人“心惊肉跳”的考虑,就是“文革”阴影记忆犹新,承担边远地区的工作,肯定可以远离是非,求得一个平安的避风港……思虑再三,我内心还是倾向于抓住新疆工作不放。适逢其时,师兄金玉玕也因健康原因,对我坦诚相告,说他(由于膝盖动过大手术、患过肝炎等原因)实在吃不消新疆的野外工作,希望由我接替新疆课题,若我同意,他将向所领导举荐……我的这位师兄,才能超群,历来做事缜密,我突然意识到:抉择就在当下,机会可能瞬息即逝!我不再纠结于风险,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采集碳同位素样品

在哈密南部大南湖戈壁发现植物化石

次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上马,中科院地学部开始特别重视新疆任务。我全力以赴,顺利拿到了国家305项目的三级标的。运气来了,好事连连,有了“用武之地”的我,全力投入,新发现接踵而至。之后,尽管病痛和健康上的不幸事件还出现过多次,但我不再动摇,20多年的征程就此度过。

三十年光荣与遗憾

从1984年至今的30多年里,我进疆的工作经历有20多年(在疆总计达928天)。其中年年进疆的前20年(1984—2002),除1989、1990、1998三年只是进疆开会外,其余年份我每年都奔赴野外做地层调查。因此,我到过新疆的绝大部分的县,跑遍了“三山夹二盆”——北至阿勒泰红山嘴,东至二台—汉水泉—淖毛湖—星星峡,西至哈巴河—阿拉山口—夏塔沟—鹰岩—阿合奇—阿合买提—康苏,南至盖孜检查站—阿克陶—泽普—皮山—叶城—和田一线以南的昆仑山区。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条件限制,未能做过且末—若羌地区的地质地层调查。

在漫长的20多年期间,我牵头,从新疆政府部门、国家企业和科学院等上级机构或公司先后获得十几个地层研究课题。研究区域几乎包括新疆全境(天山及其以北地区为主),研究内容主要为晚古生代至侏罗纪的地层古生物(以石炭、二叠纪为主),研究经费总数为200余万元。这些研究课题全都按项目合同要求圆满结题。我还准时提交了超过百万字的内部专题报告,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专业论文。合作研究者除本所和院内外的同行外,还包括美、德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同行专家。

在我全力研究新疆地层古生物的前10年(我于1999年退休),我的专业职称由助理研究员提升至研究员,其中的两步跨越(助研升副研、副研升正研)都是4年破格,较多数同志“按部就班”的5年期限各提前了一年;另外,我还因为“铁门关石炭纪化石的发现”等突出成绩,获得“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等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带领的课题组也多次受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南京市政府等领导部门的表扬,或被评为先进集体。

30余年的新疆研究工作给我带来很多难忘的经历和荣誉,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我热爱地质专业,真诚面对新疆任务,尽心尽力,基本做到问心无愧。但由于我的专业研究水平和待人接物能力有限,课题任务最后的完成程度和成果质量仍有让我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在大部分调查工作结束之后,我没有及时将百万余字的内部报告转化为有影响力并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更多帮助的公开资料,这一点尤为遗憾。

新疆的研究素材新颖量大,自然景色秀丽,食品丰富,瓜果甜美,八九十年代的酷暑时节,我都是在新疆度过的。我个人快活了,而我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却几乎都落在了我的夫人沈莉莉的肩头。她过早地离我而去,不能不说是我的严重过错……然而,只去过一趟新疆的她(应新疆化工厅邀请,寒冬时节前往伊宁化肥厂,支援设备设计和建设)与我一样,也深爱着那片广袤的土地。我们一致的信念“新疆是美的,未来会更美”永远支撑着我。“世间事,顺自然”——就让这个美好的愿望,弥补我内心的歉疚吧!

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 南京家中

在东准噶尔石树沟考察裸露于地表的硅化木

在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

廖卓庭同志新疆工作年表

1983年

10月6日 接受金玉玕组队邀请,任准噶尔盆地南缘组长,熟悉资料,做好来年出队准备。

1984年

2月29日— 3月3日 参加南京丁山宾馆召开的“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形成规律研究”项目工作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工作总结和来年任务安排。会议在南京召开,实际是地学部对古生物所前一年工作不力的“敦促”。

5月8日— 7月13日 首次入疆。全队集中完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乌尔禾和什托洛盖、成吉思汗山—哈拉阿拉特山、达拉布特断裂两侧)地层调查,协调部署,统一规格。之后,我组如期完成东南缘(博格达山南北)野外调查,于10月中旬提交盆地南缘组石炭、二叠纪地层调查报告。

1985年

5月1日— 5月8日 参加院合作局“七五”地学口新疆项目立项规划会议(北京院部)。5月5日— 5月28日 参加中科院地学部“新疆地学项目立项和经费概算”会议(乌鲁木齐市),为争取升级成为国家攻关项目,向国务院提交了立项申请报告。

7月26日— 9月25日 完成南缘组对东西天山石炭系的野外调查(乌市祁家沟、吐鲁番、阜康、奇台、木垒、伊宁、尼勒克、特克斯、昭苏等地剖面)。

12月17日— 12月22日 地学部合同局召开“305项目投标(前)协调会”(成都),准备标书。

1986年

1月13日— 1月31日 “七五”国家305项目招标会,由我牵头的“新疆北部石炭系及其含矿性研究”课题(V10-3)中标。协作单位:广州地化所、长沙大地所和新疆工学院地质系。

3月13日— 3月18日 我院中标课题协调会(北京)。

4月22日— 4月28日 设计书评审通过,林英铴主审(乌市)。后应中科院科技合同局稿约,发表《新疆石炭系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对比》。5月28日— 9月4日 开始北疆地区的野外调查(东西天山、西北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断裂带南北缘)。

11月28日— 12月6日 院305项目协调会(贵阳)。资环局成立综合组(我为成员之一),负责领导协调我院承担的新疆课题。

1987年

3月5日 提交IX届国际石炭系大会《新疆石炭系野外参观路线指南》编写稿。

4月26日— 8月17日 完成南天山区域石炭系调查(库米什—罗布泊北缘—库尔勒—轮台—库车—柯坪—温宿—巴楚—阿图什地区等)。

8月19日— 8月23日 带领课题组完成新疆石炭系考察路线导游接待工作(外宾59人)。8月24日— 9月5日 参加于北京召开的第IX届国际石炭系会议。

9月5日— 9月19日 东天山东段野外调查(口门子、唐宫、星星峡和雅满苏等地)。

11月24日— 11月28日 中科院 305项目第五次工作会议(丁山宾馆)。

1988年

1月10日 因为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的新发现,获自治区305项目办公室“工作奖”。

7月5日— 8月30日 野外补点调查。因为从铁门关变质岩(前人原先定为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石炭纪化石,被305项目办公室肯定为“重大发现”,获中科院资环局长孙枢和石油部长王涛的祝贺。次年初《中国科学报》和《新华日报》均作了报道。

1989年

3月12日— 3月18日 参加资环局重点攻关项目交流会(北京),课题组第二次获南京市先进集体奖。

5月3日— 5月6日 参加305项目工作会议(乌市),因C/D界线研究新进展再次获项目办公室表扬。

12月22日 向周志毅承担的“八五”攻关第54项课题(其时项目还未获批准)提交《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石炭、二叠系》中英文稿。

12月26日 获中科院先进工作者称号(工资加一级、退休后保留全额工资待遇)。

1990年

课题组于本年度第三次被评为“南京市先进集体”。

1月29日— 2月19日 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第二届世界腕足学大会,会后与沃特豪斯(B. Waterhouse)教授考察新西兰南岛地层,计划赴新疆进行合作考察(后来因对方缺乏经费未能如愿)。

3月25日— 4月8日 参加院、部协作会议(北京院部、万庄),完成以下事项:1)与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司谈判合作研究塔里木盆地地层;2)国家科技攻关54-03-09四级课题评审验收;3)地学部年度自然科学奖评审。

9月15日— 9月27日 《新疆北部石炭系及其含矿性研究报告》(内部报告)印刷完成,至305项目办公室工作汇报(乌市)。

10月8日— 10月13日 305项目评审验收会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召开。5个课题接受验收,石炭系课题获“国内领先的优秀成果”评价,项目结题。

1991年

1月14日— 2月1日 汇交石炭系课题相关档案资料(乌市),回程时在兰州参加资环局协调会(讨论继续承担新疆科研项目)。

3月27日 中科院干部局特批研究员名额到所,幸运获聘研究员职称(比额定5年申报提前一年)。

4月3日— 4月14日 赴乌市参加“七五成果交流和八五项目协作”会议。

4月25日 寄出《新疆博格达山宽沟地区的石炭系》《新疆北部石炭系生物地层》等可公开学术稿件。

8月16日 新疆石炭系课题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奖金1600元。四单位全体参加人员均分奖金,每人分得16元。

12月3日 获中科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奖。

1992年

6月19日— 7月6日 应吐哈指挥部邀请,参加“吐哈盆地侏罗纪地层研讨会”。我在会上作“吐哈盆地前侏罗纪含油气地层”报告,获王昌桂总工好评,当场拍板,嘱咐指挥部科技司王银龙科长负责立项,定向招标。

8月15日— 10月1日 参加中国科技大学满发胜牵头的“八五”攻关课题,赴西天山(特克斯、昭苏、巩留)等地野外工作,回程时至克拉玛依、鄯善等地接洽石油地层课题。

11月30日— 12月14日 参加“吐哈会战指挥部92年度勘探工作”会议,接获“吐哈盆地二叠—三叠系生物组合序列的建立和古生态研究”课题合同。

12月2日 开始享受国务院配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4月1日— 6月24日 吐哈合同签订后,随即开展西自托克逊县艾维尔沟,东到哈密雅满苏的野外地层调查(主要是盆地北缘)。

8月11日— 9月19日 完成中科大满发胜课题的西天山野外地层调查(西自昭苏县夏塔沟,东到巩留县莫合尔)。

11月18日— 12月2日 至乌市参加“吐哈会战93年度勘探会”,考察吐哈盆地南缘七克台等地含油气地层(侏罗系)。

1994年

4月17日 接获三塘湖盆地油气勘探项目办公室朱伯生经理函件,邀请我承担三塘湖地区的地层研究。

5月27日— 6月19日 评审验收我的第一个课题研究报告,并签订第二个课题合同——《吐哈盆地北缘5口井的古生物鉴定和地层划分》。

7月5日— 9月17日 签订《新疆三塘湖盆地含油气地层研究》项目合同,并完成第一年野外调查任务。

10月26日— 11月6日 参加三塘湖含油气盆地项目办召开的课题汇报会,获好评后,接获第二个合同项目——《三塘湖盆地塘浅3井、塘浅4井生物地层划分和综合对比研究》。

12月11日— 12月20日 参加吐哈指挥部94年度勘探会。

1995年

5月14日— 6月15日 应侯鸿飞同志邀请,与美国莱恩(G. Lane)教授领导的棘皮动物研究组合作,至和什托洛盖、桃西沟等地采集化石标本。

7月2日— 9月1日 吐哈第二个研究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验收(我与欧阳舒参加),续做吐哈盆地和三塘湖盆地的野外调查(参加者有刘陆军、姚兆奇、王怿、陈中强等)。

11月27日— 12月6日 参加305项目办公室召开的黄金研究项目会议和三塘湖项目技术座谈会(乌市),提交吐哈盆地5口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996年

3月29日— 4月1日 至北京参加305项目办公室黄金课题招投标会(北京),自己感觉“离题太远”,无暇顾及,未提交申请标书。

5月17日 在美国古生物杂志发表《丰富的房海百合在中国新疆晚石炭世火山砾岩中的发现》(美中共同作者5人)。

5月19日— 6月15日 完成和接受三塘湖项目经理部课题报告验收(乌市),并赴野外接受经理部人员的勘查验证。

8月12日— 9月9日 带领香港地质协会7名成员考察新疆北部地质地层,绕准噶尔盆地一圈进行勘察。

9月17日— 9月30日 赴哈密签订《吐哈盆地南缘石炭纪与二叠纪基准剖面和生物组合序列及地层综合对比研究》课题合同。

12月23日— 1月2日 参加吐哈指挥部96年度勘探会(乌市、哈密)。基于我们自己的前期资料,和盆地南缘前侏罗系发现油气显示的信息,我在会上提出了“抓住侏罗系,打开三叠门”的“新颖”勘查口号,活跃会议气氛,加深对深部含油气地层研究的重视。

1997年

4月8日— 6月6日 完成吐哈盆地南缘野外调查(觉罗塔格山—阿齐山至大南湖),并带莱恩教授等3人至艾维尔沟等地采集海百合化石;陪同地质所张维同志(院长基金)至奇台、吉木萨尔等地,研究石炭系火山岩相碳酸盐岩沉积构造。

1998年

3月27日— 4月3日 吐哈第三个课题结题(哈密),提交全部档案材料。

6月27日— 7月18日 完成博格达山南北坡、大龙口、桃树园等地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化标本采样(王伟、周传明等)。

12月10日 三塘湖盆地课题结题,我与吴国干主编的《新疆三塘湖盆地含油气地层》一书出版。

1999年

7月21日— 8月5日 完成甘新交接地区地层调查(酒泉、柳园、金塔北山和哈密雅满苏、沙泉子等地)野外工作。

8月2日 与张维合作的5篇文章刊出于《科学通报》《岩石学报》等刊物。

2000年

5月15日— 6月27日 中美合作考察新疆昆仑山、天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棘皮动物的前期野外准备(5月15日— 6月13日,王军、刘陆军);西准噶尔芒克鲁、白杨河、阿苏山、三塘泉等地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补点调查(王怿、陈秀琴)。

7月29日— 8月25日 与莱恩教授等中美棘皮动物合作研究组成员至南疆昆仑山(喀什、泽普、和田等地)、西天山(新源、巩留、特克斯、伊宁)采集化石。

12月19日— 12月28日 前往准东指挥部完成三塘湖课题验收结题(乌市、阜康),签订《准东井下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新课题合同。

2001年

9月15日— 9月20日 《准东井下石炭纪地层的划分对比》结题。这是我研究新疆地层古生物20年期间完成的最后一个合同课题。

2002年

吐哈研究院胡亭、傅国斌来所索要前几个课题的图版,并提出再度合作研究要求。考虑再三,深感合同项目较多,会过分劳累,我已退休数年,婉言谢绝。

6月28日— 8月3日 心血来潮,根据兴趣,前往甘、新接邻地区补点,完成北山金塔双堡塘二叠系野外考察后,又专程前往吉木萨尔、伊宁、新源、库车、铁门关等地再次考察剖面,后转经敦煌、阿尔金、大柴旦、德令哈“走马看花”地考察了祁连山地质地层。

2003年

未去新疆。

2004年

7月13日— 7月25日 应王向东、陈中强邀约,环绕准噶尔盆地考察泥盆系和石炭系,主要观察点有祁家沟、洪古勒楞、萨尔布拉克、石钱滩、开垦河等剖面。

2005年

7月20日— 7月26日 陪同陈秀琴察看洪古勒楞等剖面,补采化石。

2006年

未去新疆。

2007年

7月16日— 8月5日 应陈旭、王向东领导的中石化课题组邀约,带领一批年轻研究者考察新疆地层,租车4辆,主要活动区域是南疆的塔北、塔西南以及西天山地区。

2008—2016年

9年未去新疆。

2017年

7月21日— 8月12日 应祁玉平课题组要求,飞赴甘、川、宁、新四省区,踏勘(甘、川接邻的岷县、迭部、诺尔盖、玛曲等地)及考察剖面(泥盆系至二叠系),补采菊石等化石(宁、新)。三地分别租车2辆,德籍同行人员一人。在疆期间主要查看祁家沟、洪古勒楞、那林卡拉、尼勒克、特克斯和昭苏等地剖面。

猜你喜欢
石炭系古生物课题
大同石炭系煤高灰半焦浮选脱灰研究
基于工艺美术视角的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研究
达巴松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技术研究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原角龙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