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1-09-17 05:11姜丹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其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课程思政倡导高校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在课程思政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落实“互联网+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机制,促进“教、学、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作者简介】姜丹,青岛黄海学院。

引言

新时代学生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决定了社会的风貌。和谐、优良的社会风貌需要高校牢牢把握住教育这一板块,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坚持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引入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政治信念等相关内容、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助力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 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理论阐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主要支撑,采取“线下自学、任务驱动”+“线上探究实践”+“线下复习巩固”的主要教学方式,牢牢把握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将优秀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课程思政是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培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有机融入真善美、爱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品格等元素,培养出具有英语知识技能且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英语人才。

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政品格的双重把握,其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是由教师“讲授”转为学生“自学”,注重学生的自学性、自主性;二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形成有力的教学+学习循环体系,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安排学习时间、制订教学策略,同时把握住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在对学生予以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布置大学英语课程作业,在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过程中,精准匹配与学生需求相符的线上资源,助力学生在MOOC、微课、智能云平台上展开学习,实现思想品格熏陶;三是基于混合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结合教材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如上图:

1.课前,教师设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搜集涵盖思政元素的英语资源,分享给学生,并推送设计的课前英语任务。

2.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以混合式教学为基础,采用生生辩论、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思政教育元素,引领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技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加强思政教育的落实。

3.课后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智能云平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英语教学知识和思政教育布置分层作业,借助翻译、听说读写、日志等模式,巩固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和大学英语知识技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前线上准备、课中线下融入、课后混合提升三方面来加以构建,助力大学生英语知识技能和思政品质的双重学习与提升。

1. 课前线上准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前需进行以下流程,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与内化。(1)教学资源。教师以教材内容和思政教育元素为主要切入点,以“教材思政资源+线上线下思政资源”为主要资源库,融入工匠精神、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等主要思政元素,结合线上智慧化教学工具,结合智能化终端,合理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分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板块中。(2)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需要结合三维目标,将搜集完备的思政英语素材融入教学目标中,在“过程方法”中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如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小组辩论、情境创设等,在每个教学环节导入多个思政教育元素,并确定最终的完成效果。(3)任务推送。教师需利用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并将线上英语任务划分为基础组、提高组、拓展组三个阶段,学困生完成基础组的英语任务,可酌情挑战提高组任务;中等生完成基础组、提高组的英语任务,可酌情挑战拓展组任务;优等生三个阶段的任务都需完成,促进其英语水平巩固提升。

2. 课中线下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混合教学模式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这有助于师生面对面交流,生生面对面就某一任务合作探究。课中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握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课中线下融入也需牢牢把握思政教育,具体包括:(1)簽到+总结。课中教师抽出3-5分钟时间,学生率先利用手机、iPad等在大数据智能平台上签到打卡,教师对学生的到场情况一目了然。随后教师小总结课前推送任务中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可随机邀请1-2名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课前自学质量。(2)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含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设置的几个教学环节,比如任务驱动15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生生分享10分钟+生生辩论20分钟+学生演讲10分钟+答疑解惑10分钟等。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课堂环节的实施与把握,在多个环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西方历史、优秀德育品格故事、爱国情怀等为切入点,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点时,能了解国内外大事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与历史,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以辩证的、客观的态度看待中西方文化,助力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提升,培育大学生的优秀道德品格。

3. 课后混合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课后环节主要是巩固提升、迁移运用,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课前、课中的学习质量,借助大数据、智能平台等分析学生的学情,并挖掘优秀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后练习中,促使学生在线上借助智能化学习平台学习、巩固,线下完成英语思政任务。如线上教师布置分层任务,任务包含听读写译等多个板块,其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题型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诚实守信、爱国思想等相关。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实现知识技能的巩固提升,另一方面实现思政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内化运用。线下作业,教师可主要以“口语”为主,如要求学生录制主题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口语视频,教师按照学生的口语视频长短和内容予以评分,比如“浅谈你认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享一则德育小故事”“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传统文化”等,口语题型由学生自己选择,借助线上任务+线下任务,助力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提升和思政教育的内化迁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品格和修养的要求。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把握线上、线下两阶段,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育”三者的协同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璐.“大思政”格局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多元创新驱动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J].青春岁月,2020 (29):224-225.

[2]杨森,陈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0 (21):33-34.

[3]王艳.“课程思政”理念下英语口译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考试,2020(6):83-88.

[4]黄亚楠.课程思政视角下《高级英语》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星球之战》为例[J].人文之友,2020(19):270.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