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中防范返贫的优化机制探讨

2021-09-17 22:21张世余
新农民 2021年2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张世余

摘要:本文针对在乡村振兴环境下,精准扶贫工作中返贫情况的识别方法展开分析,并根据其中细节提出了防治返贫工作的优化方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防范返贫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防治返贫和继续脱贫攻坚一样重要。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巩固工作成果,建立更加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避免返贫给贫困区带来消极影响,增加脱贫攻坚工作难度。

1  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工作中返贫的识别方法

1.1  精准识别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政策当中,规定返贫人口有资格再次进入扶贫范围[1]。但由于识别时间很长,且再次扶贫难度有质的提升,因此部分脱贫地区拒绝将返贫人口纳入扶贫工作范围。在以往的扶贫工作当中,输血式扶贫工作加剧了大部分贫困户的不良行为,而道德标准和隐蔽性测试的成本很高,精准识别工作不利于将由于自身不良行为再次致贫的人口剔除出去,因此返贫风险难以控制。为此,只有精准识别才能妥善处置。

1.2  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工作有相当一部分难度来源于管理者,存在重物质轻精神脱贫的行为,这种理念会导致扶贫资源投入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产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扶贫困户,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对于低保户、残疾户实行兜底扶贫,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21年2月25日,中国脱贫攻坚站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1.3  精准管理

贫困脆弱具有预见性,工作人员注意关注脆弱性能够有效预防致贫和返贫。但大部分地区的精准扶贫管理工作忽视了对返贫情况的预防。总而言之防治返贫的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工作人员应主动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返贫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对于已经脱贫地区和人口的动态管理。

1.4  精准考核

精准扶贫考核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政府绩效评价目标存在短期性,这与精神扶贫工作的长期性相互矛盾。且部分地区管理人员为政绩数据,强行脱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后续的优化工作应重点关注考核环节。

2  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工作防范返贫的优化机制

2.1  优化防范返贫精准识别机制

在此条件下的精准是被机制要注意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一方面能够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群,另一方面也能将脱贫线边缘的人群纳入识别范围,为保障工作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定期进行贫困人口识别和筛查,其中也要包括脱贫人员,目的在于保障识别工作的动态性,重点识别的内容应以返贫可能性和影响因素为主。

返贫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困主体。供体和载体之间发展存在不持续性,且返贫的主要原因也呈现多样化。

面对这样的现象,有关部门可以针对当地不同的脱贫政策和实际情况,实施优化精准识别机制,提高识别工作效率,尽量在返贫现象产生之前将问题解决,减少此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

2.2  优化防范返贫精准帮扶机制

我国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已经表明,单纯的经济扶贫不能彻底消除贫困根源,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同时,工作人员应配合健康脱贫、精神脱贫等计划,巩固工作成果。尤其是政府扶贫部门,要重点关注脱贫人口的动态,坚决杜绝由于文化、能力等因素导致的贫困带来死循环,影响贫困地区彻底脱贫。

由于返贫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管理人员也可以主动出击,积极提升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利用更加全方位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展开帮扶。同时构建主体、供体和载体三位一体化的可持续性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如:某地扶贫工作人员将上述工作模式作为当地防治返贫的核心模式和根本出路,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

此外,在精准帮扶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产生暂时性脱贫的情况,对于以及出现暂时性脱贫现象的人口和地区,要及时帮扶,运行预防性措施,避免将暂时性贫困演化成为持久贫困。断血性返贫也是常见的返贫原因之一,指的是一旦停止经济上的辅助就会返贫,针对此种类型的返贫现象,政府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升贫困区的财富创造能力,并着力展开文化扶贫。如:某地扶贫干部为反向大学生和各行业人才、企业家等提供了帮扶和福利政策,并致力于提升当地人民的文化程度,引导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2.3  优化防范返贫精准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脱贫工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管理[2]。由于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内容和数据数量庞大,因此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完美发挥。国家有关部门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出台防治返贫的政策,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健全返贫预警机制能够大幅度降低工作难度。

2.4  优化防范返贫精准考核机制

对于防治返贫工作的考核,政府监督部门不仅要注意当下的工作成果,还要关注后续的扶贫和巩固工作展开情况,鼓励群众提出意见。对于特殊贫困户也可以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实施监督考核,切实掌握脱贫工作的落实和后续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即便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也不能放松警惕,还要通过持续管理维持脱贫效果,加强对脱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力度,以预防为主避免产生返贫现象,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对脱贫质量的考核当中。

参考文献

[1] 刘泽,陈升.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2020年后精准扶贫领域的返贫阻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5):216-229.

[2] 鄧永超.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中防治返贫的优化机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4):49-5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