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优质稻种植现状与调查

2021-09-17 22:27王国兴
新农民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优质稻总面积耕地

王国兴

摘要:龙海市位于北纬24°09?~24°36?,东经117°29?~118°15?,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和漳州市的东北部。它与台湾海峡相邻,由于地处福建九龙江下游,所以和厦门隔水相望,他和漳州市的投资商相连接,所以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地理条件上,它的日照比较充足,全年的平均日照时长将近2000h,平均气温在20℃左右,雨水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将近1700mm,它是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通过对龙海市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知道龙海市土地总面积11.54万hm2。耕地总面积为1.9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21%,其中水田1.8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90.72%;水浇地127hm2,占耕地总面积0.63%;旱地0.17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65%,耕地主要分布在龙海市的紫泥镇,海澄清镇等乡镇地区。整体的陇海是耕地面积还是比较多的,对于优质水稻的种植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还是比较合适的,本文将主要围绕陇海市优质稻种植情况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优质稻;种植

龙海属福建省粮食高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种植主要以“稻—稻—薯”、“稻—稻—豆”、“稻—豆—薯”等轮作方式。近年来,龙海市优质稻生产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优质稻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农民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很多乡镇地区,由于大量的年轻人流失,在乡镇地区只留下了中老年劳动力,首先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型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认识不够深刻,其次,由于他们的年纪较大,从事务农工作来说难度较大。这些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按照优质水稻整体生产的流程,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病虫,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内容,从而使得最终水稻的生长质量不能符合市场的要求。再次,水稻优质品种鱼龙混杂,没有统一品种种植,一些农民将优质稻种和普通稻进行混收,对于整体稻米的质量来说有着严重的影响。

1.2  优质米品种产量偏低

2017~2018年调查龙海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生产情况,结果表明优质稻佳辐占等品种产量一般在400kg/667m2左右,低产田块产量更低。通过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农户对于田间管理过于粗放,没有使用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从而使得各地的优质稻米的产量有所差异,影响了农民对于优质稻种植的主动性。

1.3  优质稻种植比较效益低

存在一部分的企业对于优质稻进行加价的收购,但是在其收购入库成功之后,普通稻种也会进入到市场,如果优质稻种价格太高的话,不能吸引很多的消费者,这也导致了农民对优质稻的增收并不明显。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于农民增收了多种补贴,整体农资的价格也得到了提升,实現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高。

1.4  优质稻种植与加工未形成产业链

首先当地政府对于优质稻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稻种品种的多样化,农民在选择稻种时,不能进行科学的选择。除此之外,在龙海市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推动,对于优质稻种来说,其加工和生产并没有形成产业链。

2  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内容的认识,我们充分的了解到在龙海市优质稻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人员要对这些问题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积极调整生产方式,大力推动优质稻产业的发展,以下将针对优化的措施进行论述。

2.1  强化示范推广

强化示范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引进和筛选野香优系列、甬优系列、中浙优系列、泰丰优系列和贡米系列等,抓好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推广,进一步提高龙海市优质稻品质档次。组织开展水稻新品种“百、千、万亩”展示示范推广活动,建立新品种核心示范片和新品种展示点,组织召开展示示范品种的现场考察观摩。

2.2  强化生产能力

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实现高档优质稻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发展格局,培育和逐步壮大规模化米业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发展中起到领军示范作用。同时,加强良种繁育,提供充足优质种源。积极指导相关种子企业做好优质稻种的生产、调运与供种工作,做到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满足生产对高档优质种子的需求。

2.3  强化良种良法

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加强以优质新品种为主导的农业“五新”的综合应用,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实现稻米品质不断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等配套技术的示范,通过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减肥减药技术,以达到“双减双增”的目标。据龙海市2017年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检测数据,全市耕地土壤pH平均5.5,有机质含量30.5g/kg,碱解氮含量148mg/kg,速效钾含量310mg/kg。因此在粮食生产中,应发展绿肥生产、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耕作方式以稻-稻-紫云英或油菜为最好。

2.4  强化政策扶持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要多开展一些优质稻种种植的补贴政策,出台有关的惠农政策,从税收,财政建设用地等多个方面加大对农民种植的扶持力度,从而保证了优质稻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正洪,戴力,黄见良,等.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水稻科学,2019,33(6):553-564.

猜你喜欢
优质稻总面积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在镉超标稻田的表现评价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