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1-09-17 09:21唐任伍温馨
民生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短板攻坚人才

唐任伍 温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其不仅事关党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庄严承诺的切实履行,更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是党和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政策指引。

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带领贵州人民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教育与技能脱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战略举措,成功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了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23万人口全部脱贫,200万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辉煌壮举,创造了全国减贫人口最多、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减贫奇迹。贵州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一个生动缩影,更为“十四五”时期全面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点工作,需要贵州省统筹兜底保障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主题,一方面聚焦保障923万脱贫人口,防止返贫脱贫;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农村农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十四五”时期贵州省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难点问题,也是创新和建构乡村振兴战略中又一个“贵州样板”的重大机遇。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四个短板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存在“断点”,网络连通性有待提升。“村内户户达,村间连接差”是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问题,自然村之间的主干道路连接不畅,村村之间横向通行需要难以有效满足,影响和制约了村落之间的交通联系。“出县像远征,跨省不联通”是处于省际接壤地区的边缘贫困村交通出行面临的“尴尬”,与省内和省际高速路网脱钩成为乡村交通网络建设的难点问题,制约影响贫困村、县的省内出行和跨省交流。贫困地区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滞后。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利用数据创造数字经济价值的重要工具,但当前脱贫村落仍面临4G网络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5G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存在较大短板,显著制约了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亟须贯通。贵州省乡村农业发展极具特色优势,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石斛、油茶、食用菌等多样经济作物的特色产业体系。农村电商是充分发挥贵州省农业特色优势的产业链关键环节,但始终面临产地仓储空间不足、农产品保鲜困难以及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等难题,这对“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形成了双向制约。

二是产业发展动力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贵州省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产业。但经调查走访发现,当前贵州省农村产业仍存在数量和质量两大短板。其一,产业发展规模不足,壮大产业根基仍任重道远。规模不足一方面体现为产值总额低,增速慢;另一方面体现为产业辐射范围狭窄,产业链短,市场空间不大,品牌、产品单一。其二,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从产业质量的经济维度来看,乡村产业整体生产成本较高,价值回报低,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尚未真正形成“一县一业”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地域特色、乡村价值和乡土气息还尚未得到有效彰显。从产业质量的创新维度看,乡村产业类目和经营模式雷同现象严重,缺乏技术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强,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农村消费尚处于较低层次。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缺乏“造血”机能,使得贫困群众稳得住、能发展、最终能致富尚存在挑战。

三是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所调研的乡村中公共服务短板集中于教育、卫生和政务服务三个方面。从教育看,随着城乡融合的深化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以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新社区显著增加,基础教育需求显著增加,对应的学位数量和教育资源等供给不足,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难以逐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从公共卫生看,乡镇卫生院医事服务能力不足,一方面难以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另一方面无法对老人、妇幼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及时、优质的健康服务,医疗体系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配置和医务人员结构都不能满足“健康乡村”的建设要求。从乡村政务服务看,政务信息化建设滞后,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组织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卫生、社保、返贫监测等基础数据库无法共享,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政务的“接诉即办”,提高乡村政务服务成本,而且会引发返贫复贫监控滞后的风险。

四是人才储备短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贵州面临人才缺口大、人才结构管理缺失的问题。首先,缺乏农村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农村产业规划和经营管理主要依赖龙头企业、帮扶企业,乡村内部人才产出不足;虽然合作企业、帮扶企业对农民开展了技能培训,但多为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且高度局限于企业相关业务,这从长期看是将农民的技能发展与企业未来发展“绑定”,这对农民技能提升、稳定就业、提升收入增添了不确定性。一旦企业撤出或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村民是否能自给自足保住“饭碗”和持续发展仍存疑问。其次,乡村人才结构显著失衡。当前乡村的人才构成基本以基础劳务人才为主,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務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存在较大缺口,人才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最后,乡村人才吸引力不足。对于特级教师、医学专家、农业技术专家等优质人才难以形成吸引力,入驻合作的引力不足。创业带头人、电商人才、物流人才等新兴职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振兴的短板使得乡村发展事业难以形成由“外生救济式脱贫”向“内生增长式振兴”演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动力缺失。

猜你喜欢
短板攻坚人才
人才云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