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奎肺系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

2021-09-18 06:12张群赵旭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4期
关键词:传承

张群 赵旭涛

[摘要]济南市中医医院刘荣奎主任医师致力于中医肺系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期间积攒了充足的经验。社会快速发展对肺系疾病诊治影响产生了新的趋势,他据此深入挖掘中医辨证体系,提炼临证精华,整理学术思想,总结出“肺卫之疾,无论外感及入里之证,皆能以肺热论为纲”的学术思想,创立了以本人徒弟及学生为主的“城顶”学术流派。笔者通过跟随刘主任学习,整理出刘主任治疗肺系病的理论基础、治疗模式、用药规律。

[关键词]肺热论;辨治方法;传承;城顶学派

[中图分类号] R249; R2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4-0209-05

Research on Liu Rongkui's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thoughts on pulmonary diseases

ZHANG  Qun    ZHAO  Xutao

Ji'nan Municipal Hospit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 Chief Physician Liu Rongkui of Ji'nan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clin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pulmonary diseases with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new trend of the impa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 he deeply investigates into the dialec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fines the ess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organizes the academic thoughts, concludes the academic thought "The defense of the lung disease, regardless of the external feelings or the interior syndromes, can be based on the lung heat theory", and establishes the "Chengding" academic school mainly consisting of his apprentices and students. The author learned by following Director Liu, and sorted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treatment mode and medication rules of Director Liu's trea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

[Key words] Lung heat theory;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heritance; Chengding School

刘荣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是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肺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重大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科的领头人,在肺系疾病诊治方面具有独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1刘荣奎学术思想的形成

刘教授作为肺病科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在肺系疾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其以肺热论及肺病记忆理论,创立了以本人徒弟及学生为主的“城顶”学术流派。希望能通过收集整理刘主任的相关医案,通过对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总结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将其学术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提高名中医学术经验的可重复性、可学习性、可推广性,从而推动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2肺卫之疾皆以肺热论为纲

刘教授认为肺卫之疾,无论外感及入里之证,皆能以肺热论为纲,按“温热火炎毒”论治[1]。《内经》中的热又可分为肝热病、心热病、脾热病、肺热病和肾热病五种,《素问·刺热》篇详细论病。其中肺热病描述如下。

肺热病是以发热恶寒、喘咳、胸背痛为主证的病证[2]。其临床表现为“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张景岳云[3]:“肺主皮毛,热则畏寒,故先淅然恶风寒,起毫毛也”“热争于肺,其变动则为喘为咳。肺者胸中之藏,背者胸中之府,故痛走胸膺及背,且不得息也”。热,又称“继发病因”,是一种病机病证的概念,并且又是一种病理因素[4],它能导致继发病证形成,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它又能影响某些脏腑,引发新的病理改变,或产生新的病理产物。如“热能伤阴耗津”,也能“炼液为痰”“热极生风”[5],因此病因与病机的界限也不是一成不易的。

3按病求因分型类证类治

根据临床分治,按病求因分型,肺热证类肺系病的类证类治[6]。按照肺热之轻重、表里及病机特点的不同,根据肺热的共性,选取以“清”为主的治法,并依据各分型病因、病势、病位、主症、兼症等不同进行分類。临床观察到感冒及咳嗽的典型病例,下面逐步分析。

3.1感冒

感冒多属于表证[7]范畴,所以按照“肺热理论”,该病只有2型。

3.1.1“温”型病机:邪之初起,邪正斗争不明显。表现:微恶风,咽喉疼痛干痒,鼻塞,口微渴,无咳痰喘等症状,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如常。治法:疏风解表。

3.1.2“热”型[8] 病机:邪正斗争剧烈,以邪热为主。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咽喉疼痛,咽部干痒,口渴,偶有咳喘,纳眠可,二便尚调,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清热解表。

3.2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咳作声,咯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肺热理论”[9],该病可分为5型。

3.2.1“温”型病机:邪之初起,邪正斗争不明显。表现:微恶风,咽部疼痛干燥,鼻塞,口微渴,偶有咳嗽,纳眠可,二便调,舌脉亦如常人。治法:疏风解表。

3.2.2“热”型病机:邪正斗争剧烈,以邪热为主。表现:发热,微恶风寒,阵咳,咳白黏痰或黄痰,头痛身痛,鼻塞流浊涕,咽痛咽干,口渴,纳眠可,二便尚调,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清解表热。

3.2.3“火”型病机:病邪部分入里,损伤肺络。表现:咳嗽,咳痰色白质黏或黄,口渴咽干,咽痛,或发热,或鼻流浊涕,纳眠可,小便略黄,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脉数或脉浮数。治法:疏風清肺,宣肺止咳。3.2.4“炎”型病机:里热炽盛,热邪壅肺,肺失清肃。表现:咳嗽,咳痰色白质黏或黄,声高气粗,口干欲饮,或身热汗出,纳眠一般,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泄肺热,肃肺止咳。

3.2.5“毒”型病机:热邪壅肺,蕴结成毒。表现:咳嗽,气高声粗,咳黏白痰或黄黏痰,成块状,咯吐不利,或痰中带血,口干,喜冷饮,身热汗出,小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厚而干,或有剥脱,或舌黑燥,脉滑(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泄肺止咳。患者若以干咳为主,夜间尤甚,影响睡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乃阴虚肺热之证,热为虚热[10]。

4术语规范组方规律分析

将收集到的医案中的症状与药物名称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于集中分析数据。症状名称参照《中医诊断学》[11]第七版教材,药物标准名称参照《中药学》[12]第七版教材,并结合导师的个人意见。症状描述名词共规范4条术语,累计规范300频次。见表1。

整理典型诊次,对其中典型常见病观察分析,经典的感冒“热”型48例,咳嗽“火”型100例、“炎”型40例。对3种分型的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对组方规律、新方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行可视性图示。

4.1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搜集常见临床症状10项,统计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见表2。

4.2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搜集临床常见舌象8项,统计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见表3。

4.3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搜集临床常见脉象11项,统计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见表4。

4.4药物频次分布

搜集临床常用药物12种,统计应用的频次,见表5。

4.5药物组合频次分布

药物组合频次在46次以上,见表6。

4.6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通过熵层次聚类算法,可以得到4个药物组合、2个候选新处方,见表7~8。

4.7症状、舌苔、脉象分布情况

4.7.1症状分布情况频次前10的症状中,咽痒、流白涕、鼻塞等卫表症状明显,分别占68.75%、62.50%、31.25%,提示为外感,邪在肺卫。口干、咽干、痰黄、发热、恶风等症状提示热证[13]。

4.7.2舌象分布情况舌象分布,舌象频次前4的有舌淡红(56.25%)、苔薄白(39.58%)、苔薄黄(31.25%)、舌边尖红(20.83%)。苔薄黄、舌边尖红为肺热咳嗽的辨证依据,舌淡红、苔薄白的频率较高,提示病位尚浅、病情尚轻[14]。

在热型感冒的病案中,总共统计出11种脉象,频次大于20次的有数脉(58.33%)、浮脉(41.67%)。数脉主热证,浮脉主表证。脉象与临床症状、舌象的分布规律提示热型感冒的病机为热性邪气侵袭肺表、肺失宣降,伴有明显的卫表症状。

4.8药物及处方应用情况

常用药物组合:核心药物组合包括桑叶、桔梗、蜜枇杷叶、杏仁、荆芥、炙麻黄等。结合此型咳嗽热性邪气袭肺、肺失宣降的病机特点,以桑菊饮[15]为主进行加减。

治疗热型感冒的候选新处方:新方1(柴胡、大青叶、僵蚕、防风、炒苍耳子、蝉衣)功能清热疏风、解痉止咳,适用于风热之邪外袭、气道痉挛之咳嗽;新方2(生石膏、款冬花、金银花、玉竹)功能清肺止咳、养阴生津,适用于肺热津伤之咳嗽。

5咳嗽辨治立体模型的构建

5.1火型咳嗽

5.1.1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搜集常见临床症状8项,见表9。

5.1.2舌象频次频率分布搜集常见舌象6种,见表10。

5.1.3脉象频次频率分布临床常见脉象6种,见表11。

5.1.4药物频次分布常用中药12种,见表12。

5.1.5药物组合频次分布药物组合频次在70次以上,见表13。

5.1.6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得到 6 个药物组合、3 个候选新处方,见表 14 ~ 15。

5.2症状、舌苔、脉象分布情况

5.2.1临床症状分布频次前 10 次的症状中,与表 9 相比,咯痰、胸闷、气喘 [17] 等症状更加明显,分别占 83.00%、61.00%、37.00%,但表证少见,提示火型咳嗽的病位在里,肺脏肃降功能失常的情况加重。且痰黄、咽干、便干等热症频次增高,表明火型咳嗽较热型咳嗽热邪更甚。

5.2.2舌象分布频次前4位包括舌淡红(36.00%)、苔薄黄(28.00%)、舌红(26.00%)、苔黄腻(21.00%)。苔薄黄、舌红主热证,苔黄腻主痰热内生,且与表10相比,频次增高,提示火型咳嗽较热型咳嗽热邪更甚。

5.2.3火型咳嗽脉象分布频次大于30的有数脉(51.00%)、弦脉(39.00%)、滑脉(31.00%)。数脉主热证[18];弦脉主肝胆病,亦可见于痰饮引起的气机不畅、脉道拘挛或邪盛等[19];滑脉主热证、痰饮的生成。5.2.4“火型咳嗽”的常用药物组合黄芩,杏仁;炙麻黄,杏仁;浙贝,杏仁;黄芩…,核心药物组合包括生黄芩、杏仁、炙麻黄、桔梗、浙贝、蜜桑白皮、金银花等。结合此型咳嗽肺失宣降、肺热壅盛,肺气不利明显的病机特点,此以清金化痰汤[20]为主进行加减。

5.2.5治疗火型咳嗽的候选新处方新方1(川贝母、炒地龙、防风、蜜桑白皮)功能清热止咳、化痰平喘,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之咳喘;新方2(生地黄、蜜枇杷叶、蜜桑白皮、枸杞皮、防风[21])功能清热止咳、凉血,适用于热壅肺络之咳嗽;新方3(生黄芩、瓜蒌、青竹茹、夏枯草[22])功能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

[参考文献]

[1]孙铭涓,黄春江,李云英,等.甘桔冰梅片治疗风热犯肺型急性咽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7,58(1):38-41.

[2]李洁冰,申改青,王有峰.健脾清热化痰汤治疗痰热壅肺证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88-90.

[3]何沂,芮娜,苗青,等.安效先从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J].中医杂志,2019,60(15):1270-1272,1281.

[4]趙媚,许光兰,李娇,等.清金化痰颗粒对慢性阻

[5]甘慧娟,朱文锋.不同年龄咳嗽患者证素规律研究[A].医药学会,2009:52-55.

[6] 袁颖,郭忻,符胜光 . 五种归肺经中药的止咳及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J]. 新中医,2011,43(2):132-133.

[7] 张慧玲 . 论“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应用 [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102-103.

[8] 宋春玲,周姿余,杨志旭 . 杨志旭教授治疗肺热病的临证经验 [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561-1563.

[9] 孙浩 . 临床解惑 [J]. 中医杂志,2005,46(2):393-394.

[10] 淦菊保,龚向京 . 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兼谈名医不治咳嗽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4):112-115,159.

[11] 杨从信 .“五脏咳”临证探析 [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38-40.

[12] 夏斌 .《内经》六腑咳证治刍论 [J]. 四川中医,1992(12):4-5.

[13] 刘昭纯 .“气主口句之,血主濡之”辨析 [J]. 河南中医,1997(4):6-7.

[14] 田梅,张伟 . 浅谈血虚从肺论治 [J]. 中医药信息,2013,30(5):10-11.

[15] 韩丽 . 桑菊饮合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价值体会 [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57-59.

[16] 张作良,康晓文,梁永林,等 . 浅析“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10):124-126.

[17] 张国泰 . 张海岑研究员治疗哮喘经验撷要 [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8):11-12.

[18] 孙娟,任雪,边宁 . 孟宪兰治咳六法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2):24-26.

[19] 刘松楠,王庆国,王雪茜,等 . 从“治病求本”探析叶天士辨治虚喘经验 [J]. 中医药导报,2018,24(18):7-10.

[20] 武玉书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 33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90,96.

[21] 刘春兰 . 怎样合理使用止咳平喘类中成药 [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79-80.

[22] 吴梦玮,陶晓华 . 陶晓华教授运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经验 [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0):82-84,88.

(收稿日期:2020-12-29)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