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多穆壶的研究

2021-09-18 10:06徐伟玲
江苏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徐伟玲

摘  要  清乾隆时期多穆壶己发展至顶峰,从丰富多样的材质、精美绝伦的器型和繁褥华美的纹样中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乾隆时期多穆壶的造型特征及使用功能,探究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时代风貌。

关键词  多穆壶;乾隆时期;艺术特征;使用功能

0  前  言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杂具》记载:“有一种壶,形甚特别,略如直截之竹筒,惟于上半截旁出一嘴,嘴作龙形,其盖在顶处甚平,不露盖也。顶略同僧帽形,向嘴一边较高,向背一边斜矮。身有数截,纯竹筒形,惟每截均绘花,乃素三彩,龙螭海马之属,名曰多穆壶。盖内府以之盛牛乳者,其形制有明显的满蒙风格”。

多穆壶是蒙、藏民族盛贮酒水、乳制品的器皿,对于“多穆壶”一词的来源,主要有蒙语起源说和藏语起源说。蒙语起源说认为“多穆”是蒙语(domo/domb)音译,意为“盛装酒、奶茶的器皿”。藏语起源说认为其藏语发音为“董莫”(dong-mo),则指“盛酥油茶的桶”。据载,早期多穆壶多以木作原料,将皮革或金属带用钉铆固牢在器身。元代出现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多穆壶,明代多穆壶寥寥无几,清代多穆壶数量可观、制作精美、种类丰富,尤以乾隆时期显著。作为蒙、藏、满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多穆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历史价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对了解工艺的传播与文化的交流至关重要。

1  艺术特征

1.1器型

元代仿制的多穆壶器型粗矮、胎体厚重,制作相对比较粗糙,流短而方直,且流与口相齐。明代多穆壶较元代挺拔,流从短直向“S”型流靠拢。清代早期多穆壶器型较之前修长,但整体造型仍遗留草原民族生活用具的粗放风格。直到乾隆时期,受帝王审美倾向和时代潮流趋势的影响,多穆壶用料考究,出现金属、珐琅、彩瓷、紫檀木、象牙等材质,造型新颖别致,铜胎掐丝珐琅的多穆壶,侈口、有底座,器型较之前直筒状有很大区别,整体呈上下宽、中间窄的造型;瓷质多穆壶仍呈竹筒状,但壶流的上半部和器身之间新增一块云纹“横挡”,是工匠别出心裁的设计,起到加固壶流的功效。早期僧帽状口沿挡在壶流一侧或者手柄的一侧,乾隆时期固定在流一侧且变长、变高、向外撇。大多铜胎掐丝珐琅多穆壶的挡呈僧帽状围绕口沿一圈,且“帽沿”用铜鎏金嵌宝石箍一周,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意味,壶柄与流也与前期有较大区别,装有设计精美繁杂的圆雕龙头壶柄、龙首或凤首流,覆钵盖上饰一个颈上系铃的蹲狮,至此多穆壶演化为经典样式。

1.2纹饰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写到:“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多穆壶早期装饰趋于简单朴素。清乾隆时期崇尚繁褥复杂的纹饰,花纹密不透风,且描绘精细、错落有致、极为富丽;装饰方法多样,集压印、剔划、堆塑于一体,工艺性与观赏性极强;壶身多采用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例如:勾莲纹、缠枝莲纹、宝相花、树纹等植物纹样,夔龙、夔凤、蝙蝠等动物纹样作主体装饰图案,加饰八吉祥、金刚杵、宝珠等,表现盛世祥瑞之景的基础上也兼具了宗教礼制元素。其中,八吉祥纹又称“八宝纹”,最初是藏传佛教法器上的流行纹样,后加饰在多穆壶上,使多穆壶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

北京保利2021年春季拍卖会中的清乾隆时期“白地粉彩缠枝花卉纹龙穿花多穆壶”(见图1),身高47.5厘米,竹桶形器身,四道回字纹青花色箍将壶身分为三截,壶身上花纹细密繁缛,用缠莲纹、折枝莲纹作底,上绘谐音类吉祥纹饰,如宝瓶、红色蝙蝠,象征“平安富贵”与“洪福齐天”。在壶身中偏下书写“祥”字,可见在器身装饰吉祥寓意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一个特点,除此之外,还有金刚杵、法轮、宝瓶等藏传佛教装饰图案,僧帽上绘飞龙穿缠枝花卉,龙身为柄、凤首为流、金狮为钮,反映了清代工匠的杰出智慧和高超水平。

2  功能分析

多穆壶的功能随着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发生变化,乾隆皇帝日常生活及出行狩猎,多穆壶用作生活实用器,主要用来盛放奶茶等乳制品,供皇帝及大臣食用;在用于寺庙、佛堂供奉及册封嘉奖、赏赐蒙古和西藏的贵族、僧侣,多穆壶演变为庄重肃穆的法器,凸显礼制功能;出于清皇室对古董文玩的喜爱,多穆壶也可作为精致华丽的工艺品摆件,用于内廷陈设或者皇帝及贵妃欣赏把玩。

2.1实用器

在清代宫廷绘画中,有许多绘制乾隆皇帝巡幸出游、宴饮王公贵胄与文武大臣的场景,其中大多在画面中绘有多穆壶这一器物。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轴(见图2),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317.5 cm,横190 cm,画面描绘乾隆皇帝赴木兰围场狩猎行围后与将士聚餐休憩的场面,图正中偏右侧为乾隆皇帝盘腿坐于帐前,其左下方有三个侍卫,一侍卫单膝跪地,左手执壶柄,右手拖着金色多穆壶底部,另外两侍卫也单膝跪地,手拿碗等待接奶茶供奉御前,这个情节反映了皇帝出行狩猎聚餐时取用奶茶的情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紫光阁赐宴图”卷,清姚文瀚绘,绢本,设色,纵45.7 cm,横486.5 cm,画面创作于乾隆皇帝在紫光阁举办宴会款待皇亲贵胄以及征战归来的军队将士共计百余人的历史事件,这一盛世宴会场面宏大,其中多穆壶作为盛放奶茶的宴饮具数量颇多;乾隆四十八年正月膳底档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九日,乾清宫总管郭永清等传旨十四、十五、十六此三日伺候上蘇宴,名单上有奶子一品。

2.2法器

乾隆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关于这一点他表达得很明确,“我朝之黄教则不然,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之,以为怀柔之道也”。藏传佛教作为清皇室的主流信仰引起重视,因此,造办处生产许多用于祈请修法、设斋供僧等仪式的法器、供具,多穆壶就位于其中。

多穆壶最早是游牧民族的饮具,后在纹饰上绘有藏传佛教色彩的八吉祥纹、覆莲纹、金刚杵纹样,形制上有僧帽状的口沿挡、串珠链式手柄,成为专门奉养、祭祀的器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时期“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多穆壶”(见图3),高47 cm,口径9.7 cm,足径14 cm,此壶为截筒形,直壁、平底、圈足、僧帽口,壶顶置有覆钵形圆盖,盖上塑蹲狮钮,狮身施粉彩,毛发施绿彩,狮颈系蓝彩带,带上系金彩钟。壶身两侧一侧安龙柄,另一侧置凤流,壶流与器身有片状灵芝云相连,壶身饰缠枝莲纹、宝相花纹、八吉祥纹,手柄及壶流上分别饰朱红色夔龙纹和夔凤纹。

2.3陈设器

宫廷陈设器不再是指支撑日常生活的器皿,而是摆放在书斋、寝宫、庭院,承载帝王审美情趣和生活喜好的工艺品,主要用于皇亲贵胄欣赏把玩和装饰美化空间。2020年海上集珍四季艺术品拍卖会中清乾隆“铜鎏金莲座八宝嵌宝多穆壶”(见图4),此壶制作精美,通体鎏金,璀璨华丽,耀眼夺目,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壶身浅浮雕缠枝纹与八宝纹,寓意吉祥富贵,金箍和僧帽口沿的装饰带上点缀绿松石、珊瑚、青金石,壶底为覆莲纹,莲瓣饱满圆润,两侧龙首柄及龙首流威严富贵;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中清乾隆御制“金胎掐丝珐琅开光式画仕女花鸟图多穆壶”工艺精湛,是清乾隆时期养心殿造办处为宫廷制造的御用陈设品,此壶高51.5 cm,重6.2 kg,18 k金胎,壶身为竹节形,口沿僧帽状,上有双层仿金属箍,装饰铆钉状珊瑚、玛瑙、绿松石、水晶、青金石等宝石,覆钵形盖,嵌玛瑙圆珠纽,掐丝珐琅的壶身通体缠枝莲纹并嵌有九个描绘侍女婴孩、山水花鸟的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瓷片,龙首流、龙形柄两部分胎体厚重、颜色精纯、鎏金灿然;此外,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多穆壶”原系清宫所藏的华贵器物,是国家级一级文物藏品官窑佳器,壶身高47.1 cm,足径14.8 cm,腹径20 cm,多穆壶器身呈竹筒形,上有僧帽状的口沿,两侧龙柄、凤流,覆钵盖上一蹲狮钮,狮身蓝色,毛发绿色,颈间红绳系金铃铛。器身通体绘缠枝花卉纹与八宝纹,并均匀分布四道绘有黄釉地粉彩缠枝莲纹的彩箍,龙首柄及凤身流施繁密的装饰纹样,内壁及壶底外侧涂松石绿釉,底部中央留白框题年款。

3  市场概况

据笔者现收集到的清乾隆时期的多穆壶(见表1),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单位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活跃在艺术市场,深受藏家追捧,在拍卖会上接连取得佳绩,成交价屡创新高,大多价格为几十万至百万不等,精品可达千万近亿元。目前,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当推2008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中的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一对)(见图5)以9072万元成交,创下多穆壶拍卖的最高纪录。此壶器型规整、做工精湛、品相极佳,艺术水准较高,僧帽状侈口,覆钵形盖,盖上嵌红珊瑚宝珠钮,壶身器壁浑厚,填釉饱满,施天蓝色珐琅釉,绘折枝花卉纹样,底座为圆台状。口沿、器身、底座上的铜鎏金箍上阴线刻卷草纹并镶嵌璀璨珍宝,壶流、手柄铜质精纯,雕刻龙首。

4  结  语

清乾隆时期正当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物质充足、工艺技术发達,多穆壶已由过去的简单、粗放变为精益求精、富丽奢华,造型优美多样、纹饰灵活多变、取材广泛、工艺鬼斧神工,成为清宫廷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用于宫廷筵宴、赏赐功勋、室内陈设、庆典仪式,特别在宴请蒙、藏等少数民族贵族及僧侣时,尤其要用多穆壶作为饮具,以此增进亲切感。这一时期多穆壶上大量出现八吉祥纹饰,与乾隆皇帝尊崇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多穆壶作为满、蒙、藏民族的生活器皿,在清乾隆时期工艺达到顶峰,彰显传统中原工艺与少数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同时,以此达到沟通和加强民族情感,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政治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陈连勇.多穆壶源流略考[J].收藏家,2007(03):42-46.

[3]于颖,李理.多穆壶文化说略[J].北京民俗论从,2013(01):126-134.

[4]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5]《紫禁城》杂志编辑部编.皇帝怎么吃[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9.

[6]北京故宫博物院编.乾隆御制文集·喇嘛说[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Study on Domu pot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Xu Weil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Duomu pot has reached its peak,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he rich and diverse materials, exquisite and exquisite shapes and colorful patterns of various quilts. It has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style of The Times by analyzing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the Domu pot in the Qianlong period.

Key words  Domu Pot; Qianlong perio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Use function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