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下高校二级单位网站信息发布的文本分析

2021-09-18 22:49胡学湉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应急管理

胡学湉

关键词 应急管理;文本分析;高校网站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028-05

基金项目:202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491040)。

教育部、工信部于2020年2月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应综合施策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为湖北省部属高校之一,疫情期间全校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共同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任务。

本文通过对搜集的共372条新闻进行整理、编码及计算并结合信息分类、具体发布时间、阅读量、阶段内发布频率等新闻报道常见要素的统计分析,分阶段归纳出疫情期间地大各学院官方网站的“新闻状态”栏发文内容和形式特征。通过特征的发现并联系疫情阶段线上教学办公的特点,找出各阶段官方网站新闻发布的主观目的及弊病,最后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信息与沟通框架,就如何将官方网站与师生建立更加有效的交流互动关系对高校官方网站“新闻状态”栏提出合理的发布建议。

1 基本研究情况

1.1 数据来源与选择说明

结合地大重点学科并考虑数据普适性要求,本研究数据来自地大地理信息工程学院(A)、资源学院(B)、工程学院(C)、环境学院(D)、公共管理学院(E)、经济管理学院(F)、马克思主义学院(G)、外国语学院(H)共八个二级单位(学院)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栏目中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20日阶段内的所有报道。地大共计29个二级教学单位,本研究所涉研究对象数量占所有二级单位数量的27.59%,其中涉及地大重点学科专业学院(B)、理工类学院(A、C、D)、人文社科类学院(E、F、G、H),理工类及人文社科类学院选取数量各占50%。

1.2 时间阶段划分说明

所检索信息时间阶段为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20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及地大教学动态的变化,现将时间划分为三个代表性阶段,具体信息详见表1。

1.3 总体数据概括

本研究共检索地大8个学院官方网站新闻栏目中372条新闻报道,其中A学院20条占比5.38%;B學院59条占比15.86%;C学院45条占比12.10%;D学院75条占比20.15%;E学院50条占比13.44%;F学院71条占比19.09%;G学院34条占比9.14%;H学院18条占比4.84%,其中D学院发布量最多,H学院发布量最少。

所调查研究对象中,第一阶段共发文33条,占比8.87%,日均发送频率为0.80条/天,与疫情相关0条,占第一阶段发布总数的0%;第二阶段共发文237条,占比63.71%,日均发送频率为1.67条/天,与疫情相关182条,占第二阶段发布总数的76.79%;第三阶段共发文102条,占比27.42%,日均发送频率为1.26条/天,与疫情有关28条,占第三阶段发布总量的27.45%。372条报道中,209条与疫情有关,占比56.18%,具体情况详见图1。其中第二阶段发文量最大,发文频率最高,其次为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根据实际收集情况,将372条新闻报道根据报道内容人工分类为建言献策(2.15%)、教师教学(7.26%)、科普讲座(4.03%)、例行工作(5.11%)、荣誉宣传(10.48%)、师生交流(6.72%)、思政教育(12.37%)、校际合作(2.96%)、行政会议(5.65%)、学科建设(15.86%)、学生就业(5.65%)、志愿服务(1.61%)、综合报导(20.16%)共计13类,具体情况详见图2。

2 基于时间维度的具体分析

2.1 第一阶段: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9日

数量方面,该阶段共发布33条报道,占比8.87%,日均发送频率为0.6条/天,平均阅读量为428次。学科建设类、思政教育类、行政会议类发文数量最多,各发布5条,教师教学类最少,发布1条,具体详见图3。

根据第一阶段信息发布数据显示,该阶段总体发布数量较少,日均发送频率为三阶段最低,由于该阶段包括学期末至整个寒假,学院网站更新与学院工作具有同步性,此阶段新工作开展数量较少,学院网站更新素材有限。其次,截至2月10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已面向全社会发布正式通告12条[2],其他官媒、自媒体平台的主要焦点也均聚集于疫情事件。但据统计,研究对象涉及的8个学院官方网站的新闻栏目中在此阶段并未出现与疫情相关的报导。

分析发现,虽然各学院在此阶段并未通过官方网站这一平台发布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信息,但在其他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中更新疫情有关信息的频率基本与社会大众其他媒体平台持平,信息类型主要包括对官方实时监测数据的转发、提醒全体师生做好个人防护、召集师生募集捐赠等信息。由于此阶段疫情发展局势变化较快,具体发展势态呈现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社会报导存在较多未证实新闻,高校官方媒体平台并未盲目跟风贸然发文。根据普通民众阅读习惯,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初期,民众普遍选择通过体制内各主要负责行政单位的官方平台以及各省机关报刊和认证的媒体平台获取事件发展信息和动态,即各类平台各司其责,疫情初期更多的是对整个事件本身发展状态的关注,而报导此类信息并不属于高校各学院官方网站的主要职责[3]。此阶段在发布的所有信息中由于信息未涉及疫情相关内容遂不对发布主观目的进行分析。

2.2 第二阶段:2020年2月10日—2020年7月1日

数量方面,该阶段共发布237条,占比63.71%,日均发送频率为1.67条/天,平均阅读量为324次,与疫情相关182条,占第二阶段发布总数的76.79%。综合报导类发文最多,发布43条,校际合作类最少,发布4条,具体详见图4。

据第二阶段信息发布数据显示,该阶段总体发文数量最多,日均发送频率为三阶段最高与第一阶段相比,推送频率逐渐“日常化”“点滴化”。地大于2月10日正式开始线上授课,校内所有工作均转为线上形式,所调查各学院官网皆设有疫情专栏用于宣传报道,且疫情相关类信息数量占第二阶段发布总数的76.79%,据此皆可以说明疫情对全社会依然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利用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依然是必要的。

信息类别方面,第二阶段中,综合报导类、学科建设类、思政教育类发布数量较多。工作战线虽全部转移至线上,为确保教学主体工作正常进行,各学院日常管理事务有增无减,综合报导类新闻发布目的主要为为全院师生进一步了解学院工作动态,为后续工作做好提前准备,尤其在疫情环境下,工作形式与流程与线下迥异,提前规划与筹备是必要的。学科建设本身就作为高校各院系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各院系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的总抓手,在疫情期间由于面临新学期招生工作,学科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学科建设类新闻的频繁更新,一是为新生从官方角度更加客观地了解该院系及感兴趣专业,作为志愿填报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二是好的学科建设类新闻也是提升在校师生认同感和激励师生的重要渠道之一。线上教学期间,由于受“教”与“学”环境的影响,很多课程及科研活动开展困难,必要的激励引导也为师生克服教学困难提供精神层面的鼓励。思政教育类作为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疫情期间在面临来自全球的“双标” “错误”言论,思政教育在坚定师生思想意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量方面,教师教学类平均阅读量最多,其次为荣誉宣传与行政会议类,基本与各学院新闻发布结构相似。

2.3 第三阶段:2020年7月2日—2020年9月20日

数量方面,该阶段共发文102条,占比27.42%,日均发送频率为1.26条/天,平均阅读量为274次,与疫情相关26条,占第三阶段发布总数的25.49%。学生就业类发文最多,发布19条,例行工作等其他三项最少,各发布1条,详见图5。

据第三阶段信息发布数据显示,该阶段总体发文数量较多,日均发送频率仅次于第二阶段,涉及信息种类多样,此阶段包括暑假期间至疫情后全体师生首次返校开始正常校园学习生活,阶段内各學院发布新闻与毕业生就业、招生工作及丰富在校生假期生活等现实情况联系紧密。其中,学生就业类、学科建设类、综合报导类新闻发布数量较多,同时,科普讲座类、荣誉宣传类占第三阶段发布总量的百分比均高于一、二阶段。

正式进入暑假后,本科生及研究生就业去向已基本稳定,除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毕业生面临就业,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靡,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各学院通过学院官网为毕业生推送各类秋招信息、企校合作中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便捷的相关渠道及通过专文号召校友会充分调动成功校友的社会力量提升本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学科建设类主要针对招生工作,不再赘述。综合报导类新闻主要为对过去一学期学院工作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以及新学期开学前的工作布置。线上形式的科普讲座类活动在假期期间召开频率较高,学院意在通过讲座形式丰富师生假期生活,挖掘师生学习、科研兴趣,为假期生活增添学术氛围并鼓励师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探索。暑假期间,疫情本身带来的对社会及生命的威胁大大减少,各级各类表彰大会按计划举行,线上教学期间高校除做好自身教学工作外,同样身负社会责任,大量老师、学生奔赴在抗疫一线,为整个抗疫过程贡献出高校力量,不仅是对获奖个人或组织的嘉奖鼓励外也是为全院师生树立精神学习榜样。阅读量方面,荣誉宣传类新闻获奖平均阅读量最高,学生就业类、学科建设类、综合报导类紧随其后,差距较小,与第二阶段类似的是基本与各学院新闻发布结构相似。

3 官方网站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1 信息更新存在明显滞缓,信息内容不对称

据数据显示,调研对象涉及的8个学院官方网站在第一阶段内均未发布与疫情相关的任何信息,根据前文对此现象解释,除公众关注视线的转移以及信息发布平台的变化外,根据资料考证,并无上级行政命令严令禁止高校官方平台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实时跟进。根据高校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获取渠道的偏好,不会将学院官方网站作为跟进事态发展的第一选择,但均对自身所在组织在特殊阶段的应对措施具有明确关切意愿。

所以学院官方网站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应根据事件发展态势以及组织应对该危机事件的措施对学院师生予以明确告知,信息发布内容不必是对官媒新闻信息的大量转载而是以及时推进自身不断提升应对能力的过程为主,同时辅助发布需要全体师生协助完成的具体事项,进而解决社会新闻与高校内部新闻信息内容不对称的问题。基于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高校各学院官方网站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及事件本身第一时间向全院师生及全社会公布目前发展势态、对已开展应急工作的简介、未来阶段的总体应对思路以及具体的师生协助渠道等重要信息。

3.2 信息发布机制有待健全,信息管理零散化

由于信息发布平台的日益多元化,据了解,部分学院的新闻宣传部门为尽可能快的让全院师生第一时间知晓该信息可能会选择常用社交软件通过负责老师或管理员直接实现“一对多”的直抵终端转发,虽然效率高、效果好,但实则是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的具体表现。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及不可预测性,决策及通知的制定可能因为事件的突然变化不再适用或存在明显错误,若面临信息发布有误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确保所有当事者知晓情况,但如果运用官方网站统一发布,统一撤回,统一公告即可最大程度解决该问题。其次进入第二阶段及日后阶段,调查的8个学院在官方网站的新闻栏目中均设置了疫情专栏,主要管理线上教学期间发布的各类与疫情相关的新闻信息,专栏设计者设计专栏的主观目的一是体现学院对该事件的正式程度,二是利于读者更方便有效的浏览,解决信息管理零散化问题。但根据实际情况,栏目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只设置了一级疫情专栏,未對与疫情相关的各类信息做出二级整理,仍以基础的“发布时间”作为排序关键词,所以很难达到上述主观目的。

据此,在解决该问题过程中,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对文件通告以及普通新闻等类别信息针对信息特征和阅读受众制定个性化发布机制,使各类信息有自己适合的且固定的发布平台。其次,信息管理者应根据信息类型、内容、形式风格、重要程度等不同因子进行二级分类管理,有助于有从源头提升信息管理水平也有助于读者更高效的获取信息。

3.3 信息互动过程存在洼地,传播中轨迹偏离

在数据取证与调查过程中,在11个信息类别的基础上通过分层选取方式从372条信息中选取了信息总量的15%(56条)作为“重要级别”信息,主要包括涉及师生重要利益类、重要通知类、提前规划类等信息,通过平均阅读量计算,发现“重要级别”信息的平均阅读量低于所有信息的平均阅读量和“非重要类信息”级别的阅读量。即说明,信息发布与信息获取的互动过程存在明显洼地,若无明确指导,读者对重要类信息的获取能力有限,使其极有可能在信息有效时间段内错过重要通知。同时,信息发布者与管理者在传播过程中并未重视传播路径的科学设置,出现轨迹偏离现象,主观方面加大了读者找到重要信息的难度。

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在问题二解决思路的基础上设置“星标”等特殊符号进行提醒,设置过程中为考虑阅读效率问题应根据不同内容和阅读受众对象设置不同的标记予以提醒。同时,对于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特殊类重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管理者应提前规划科学的传播路径,借助多元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并考虑各栏目实际特征,进行更有效的推送。

3.4 统筹协调思想严重缺失,信息发布孤岛化

数据搜集过程中,发现各学院只重视信息告知情况,仅停留在信息发布最低一层,存在对该信息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渠道缺位情况。同时,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现实情况之间对应联系不足,孤岛化现象明显。根据联动作用理论,信息之间相互联系更容易形成强大的信息合力,减少其他途径的资料获取行为为读者带来更高效益的收获。以教学活动为例,在第二阶段中,教学形式虽改为在线上各平台进行,但各学院的举办的传统学术比赛及文体活动并未因此停止,活动主办方利用官方网站进行宣传推送时往往只发布活动通知,未考虑到参赛者对活动策划存疑时应该如何解决等后续交流问题,同时,也并未设置相关阅读链接,让参赛报名者对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具体解决方式如下。首先,应着重强调每一条待发布信息的统筹协调规划,为每条信息钩织一条自始至终的完整信息链条。为存疑者提供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渠道,将信息发布主体与客体通过官方网站有机联系起来,将网站功能进一步向外扩展。其次,可通过设置相关阅读链接的形式,读者通过对过往相关信息的了解,可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此事件,并结合自身情况判断该信息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有利于发布主体达成发布主观目的外,更有利于减轻信息来源方的工作量。

4 结语

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以及个案分析,学院网站的建设及信息管理工作应普遍重视联动化、一体化、突出化的指导思路。联动化主要指各栏目互通,不因信息内容风格不同而存在完全形式的隔阂,应充分利用每一条信息的隐形价值,必须打破信息的表象结构;一体化是指充分探索学院官方网站的拓展性功能,连接以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发布至问题解决上下游链条;突出化是指面临海量信息时构建信息分级分类模块,从发布端为读者初步筛选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读者所需类别的信息。综合上述情况,高校各学院官方网站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仍有较多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余闯.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2):1.

[2]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内容[EB/OL].[2020-06-30].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70924524010786783&wfr= spider&for=pc.

[3]牛金玉,陈超亿,宁良文,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众风险沟通满意度:信息需求、渠道偏好、媒介信任与情绪的影响[J].中国科学基金,2020,34(6):794-803.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应急管理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文本情感计算系统“小菲”的设计及其在教育领域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