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ltmetrics的中国社科期刊自媒体影响力研究

2021-09-18 02:10刘畅童飞波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自媒体影响力

刘畅 童飞波

关键词 学术期刊,自媒体,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3-0015-04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的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对于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已经非常健全,例如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期刊成为研究者们和受众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学术成果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在国外被成为“社交媒体学术”(social media scholarship)[ 1 ],期刊论文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阅读、讨论和转发,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如在学术成果评价体系中,除传统的引用次数、同行评价外,社交媒体所带来的下载量、分享及点赞量均已被应用[ 1 ]。以往单维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足以全面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需要多维度的评价指标来丰富和完善传统评价体系中的不足。在2010年学者杰森·普里姆(Jason Priem)首次提出《替代计量学宣言》(Altmetrics:A Manifesto)。宣言指出需要对期刊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对除学术专家以外的人产生的影响力进行测量,即其可在较大范围内反映学术期刊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也有将其翻译成“补充计量学”“选择性计量指标”等。Altmetrics的引入,加剧了社交媒体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权重,其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计量指标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单纯依靠引文指标的定量科研评价体系。媒体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合成是目前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发展趋向。

国外学者哈增(Harzing A W)等曾提出了一个新的数据来源(谷歌学术)和指标(h指数)来评估经济学和商业领域期刊的影响[2]。学者对于Altmetrics涉及社交媒体的研究多集中在对Mendeley、Twitter、Blog的相关分析。比如Bloggers的信息传播和科学交流调查[3]等。由于我国的读者很难接触到Altmetrics评价工具数据来源的一些社交软件,如Twitter、Facebook等,我国学术期刊在社交媒体上的呈现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在我国的学术环境下,期刊论文的移动出版模式[4]、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5]和传播效果[6]开始被学者所关注。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注重了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学术价值,而且也从不同视角去完善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但这些研究往往是从经验出发或只关注于单一的社交媒体平台,对某一学科的期刊在多个自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借鉴Altmetrics的范式对学术期刊在自媒体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选择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这两个主流的自媒体平台,以《世界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2018)中我国社科期刊Q1区(前25%)的47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博指数“大数据工具、自编程序脚本(Python语言编写)和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样本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分析,试图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微信指数(WCI)、微博指数(BCI)是否具有一致性?

2)社科类学术期刊在自媒上的影响力指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标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参考了Altmtrics的范式,通过对学术期刊在自媒体上呈现的数据进行采集,利用统计学中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试图去探究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其自媒体的影响力之间的关联,并对中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在自媒体中的传播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研究过程

数据来源与采集:

1)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综合考虑了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两个期刊评价指标,提出了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AJCI)这一概念,使得学术期刊在国际范围内可以跨学科、跨年度进行比较,更好、更客观的反映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该报告基于世界范围内传播较广、影响面较大、学术影响力较强的13 063种学术期刊,发布了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以降序排列,将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划分为4个区域,依次产生Q1(前25%)區、Q2(前25%~50%)区等。在中国社科期刊中,Q1区有47种。本文选取了这47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博指数”大数据工具进行搜索,有30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有7种期刊开通了新浪微博,再利用“清博指数”和自编程序脚本搜集7种期刊2018年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指标数据,剔除掉无数据的2种期刊,最终获得5种期刊作为研究样本。(表1)

2)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微信公众号具有精准化传播、移动化服务、近距离互动等特点[7]。微信公众号目前是学术期刊在自媒体运营上最主要的平台。学术期刊的订阅号可以每天发布资讯,相较于半月刊或月刊的纸媒,更具有及时性。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中可以图文并茂的呈现科研文章,将专业性与趣味性兼顾。“清博指数”大数据平台是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该平台的微信指数(WCI)从多角度去评价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具有很高的可信性和权威性。有学者利用该指标去研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8]和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情况[9]等。因此本研究将WCI及其各个指标作为评价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评判依据。

表2显示样本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里的影响力比较弱,WCI值整体上并不高。从外部来说,这可能与学术期刊本身的专业性、小众性有关。从内部特征来看,各学术期刊公众号的影响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中国社会科学网”不仅拥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传播情况明显高于其他4种期刊。“中国人口科学”“图书情报工作”“考古杂志社”这3种期刊的年发布文章天数均不足一个月,“中国人口科学”“考古杂志社”一年内没有原创文章,这些都显示出了公众号运营人员的勤勉度不佳。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样本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排名与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名结果有差异,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上的速度参差不齐,融合能力还亟待加强。

3)期刊微博评价指标。微博相比于微信具有交互性、及时性、覆盖广、裂变式传播、去中心化等特点[7]。学术期刊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刊物,通过微博可以与读者进行及时的交互,从而更好的去推动学术成果的传播。但由于字数和版面等因素的限制,学术期刊的官方微博大都采用了发表文章链接或只发布文章摘要的形式。或许是由于这些限制条件,开设微博的学术期刊比较少。“清博指数“大数据平台通过微博的活跃度(W1)和传播度(W2)来反映微博的影响力,并提出了微博指数(BCI)。

利用自编程序脚本,对5种样本期刊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内的微博数据进行采集,并根据微博指数(BCI)计算公式得出5种期刊的微博影响力情况,具体数据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上学术期刊微博的活跃度不高。尽管“考古杂志社”微博指数排名最靠前,但是它的发微博总数和原创微博数都很低。“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的活跃度排名最靠前,但是它的发微博总数和原创微博数均不到200条,运营情况并不理想。样本期刊的微博影响力两极分化也十分严重。“考古杂志社”学术影响力排名最低,但微博指数排名最高。结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术期刊不注重微博的运营,活跃度和传播度都比较弱。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在包括传播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中,都是一种重要性极高,实用性也较强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两个或数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具体存在怎样强度的相关关系。研究者常用的相关分析法主要有斯皮尔曼等级分析与皮尔逊相关分析两种。本研究基于实际需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皮尔逊相关分析。

将微信影响力指数(WCI)与微博影响力指数(BCI)的各个指标数据作为衡量学术期刊自媒体影响力的综合指标,将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作为衡量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对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当中,得到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与其他变量间相关关系。从整体上看,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与微信指数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总阅读量、发布天数、发布次数、发布篇数、原创篇数、总点赞数显著正相关。总点赞数与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的相关系数最高,由于点赞数代表了读者阅读期刊后的积极态度评价,说明受众认可度高的微信公众号,其学术影响力也较高。在微博中,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与各指标之间的显著性指数均大于0.05,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从以上结论可知,两个自媒体平台对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一结果是否与最初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开设微信公众号的期刊远远多过开设微博账号的期刊这一现象有关,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相关分析只提供了各指标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没有揭示各评价指标间的互相影响规律,所以需要在回归分析中进一步展开研究。

3.2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常认为比单一的变量更具有效度。在回归分析中,微信指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有显著影响,微信指数每提升一个单位,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可以得到0.025水平提高,其中总阅读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的影响程度最大。学术期刊刊载的文章大都是科研成果,阅读量的增多有利于学术成果的推广和传播,同时微信平台的互动性特点也刺激了读者与编辑、作者和其他读者的交流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期刊的传播范围,因此增加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母刊的学术影响力。

微博平台的各指标数据均对学术影响力指數(WAJCI)不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性指数均小于0.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样本期刊所开设的微博平台并没有提高母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对47种学术期刊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开设微博的期刊仅有7种,约占14.9%,且运营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微博平台较比微信公众号受众范围更广,时效性、娱乐化等特点也较为突出,且受到平台排版的局限,受众在内容获取上操作繁琐,很难留住读者的注意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科研成果的传播,因此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没有产生积极作用。

4 研究结论

4.1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自媒体影响力对期刊评价体系有所补充

本文通过对5种中国社科期刊2018年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发现,自媒体在影响着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计量指标可以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的补充。这提示我们在进行期刊评价时,可以从学术影响和自媒体影响两个角度综合考察。但自媒体平台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能完全代替。

4.2 微信公众号更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

通过对5种期刊微信公众号、微博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微信公众号对提升学术影响力指数更有帮助,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越好,其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用越大。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是向特定用户进行一对多信息的传播方式,其传播区别于普通的大众传播,主要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是一种聚众传播,聚众传播是一种具有“聚众”效应的传播形式[10]。期刊的受众大都是有一些学者、编辑等有特定需求的人,在文化认同和社会组织上具有相同性,属于小众传播,传播行为不涉及商业化,更多的是关注内容本身,因此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上,除了满足小部分群体的需求外,还应该追求“大众化”的传播,提高阅读数和点赞数,增加文章的“曝光量”从而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公众号编辑应提升运营的勤奋度,提升文章的发布天数、次数和篇数,及时地推送文章而不只是作为纸质期刊的移动端。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特点和适用人群的差异,不同平台对于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的影响不同。从数据结果来看,微博的作用没有微信公众平台那样显著,这也符合了当下学术期刊更青睐于微信公众号这一现象。

5 研究不足

本文采用的是统计学方法,对47种社科类期刊中开设微信公众号与微博的期刊进行分析,探究社科类学术期刊自媒体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所采集的样本期刊数量较少,使得结论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学术期刊在自媒体中的影响力一部分也来源于母刊的品牌塑造,在评价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时,很难去计算出自媒体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二者的权重,因此本文没有确定一个学术期刊综合影响的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戴程.学术期刊社交媒体传播模式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9(2):138-142.

[2]Harzing A W,Ron V D W.A google scholar h-index for journals:an alternative metric to measure journal impact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8:41-46.

[3]Peters I,Beutelspacher L,Maghferat P,et al.Scientific bloggers under the altmetric microscope[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9(1):1-4.

[4]赵发珍,刘燕权,王勇.我国图情学术期刊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49-55.

[5]李广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运营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2):1141-1147.

[6]赵文青,宗明刚,张向凤.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为例[J].出版科学,2016,24(3):92-95

[7]王康,王晓慧.高校图书馆微博与微信影响力比较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7,27(3):49-54,34.

[8]张小强,吉媛,游滨.微信传播指数领先的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调查及启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29(6):574-584.

[9]张钰梅.基于WCI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容营销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3):61-64,77.

[10]耿蕊,陈倩.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新闻传播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J].中国出版,2017(12):21-25.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自媒体影响力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My Hobby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