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诗性与意向表达

2021-09-18 17:51宋正东
乐器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宋正东

摘要:在欧洲艺术中,西方神话可谓是一个丰富的宝库,被广泛使用在艺术相关的领域当中。这种影响在法国作曲家莫盖特的身上也有所体现。从作曲家的标题中便可清晰地感受到印象派音乐以及巴黎新思潮对他的影响。笔者以《牧神之笛》为文本,旨在探讨作曲家如何巧妙地将神话元素与标题音乐完美融合,以标题为覆盖,赋予了音乐丰沛的生命力。

关键词:莫盖特  长笛演奏  牧神之笛  艺术特征

法国作曲家朱勒·莫盖特作为一个天生便有着浪漫基因的法国人,受个人审美以及音乐趣味的影响,其偏爱以希腊神话作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其长笛奏鸣曲《牧神之笛》(1906年)无疑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种典型的法国浪漫主义后期风格深深地影响了许多长笛演奏家。

一、法国长笛艺术的回顾

巴洛克时期是法国长笛艺术的初创时期。布拉维·米歇尔(Michel Blavet)作为法国长笛艺术的开拓者,为法国长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法国正处在路易斯王朝的辉煌之中,皇宫贵族对长笛的喜爱,对其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后期,长笛在制式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德国长笛演奏家、机械工程学家泰欧巴德·波姆(Theobald Boehm)由于增加了机械按键,长笛半音的发音更为准确,音色的变化更为丰富,演奏的流畅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波姆长笛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更加满足人们对于独奏乐器在性能以及发音方面的要求。自此,德胡思便极力在巴黎音乐学院推行经由波姆改良后的新式长笛,令波姆长笛迅速在法国普及。为法国长笛学派对世界长笛领域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法国长笛走入成熟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巴黎相继举办三届世界博览会,这其中最大的成就便是为法国音乐中注入了东方的元素。1984年德彪西以《牧神午后》唤醒了现代的音乐细胞。《牧神午后》以及《芦笛》的相继问世,为长笛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掀起了法国音乐的又一阵狂潮。

二、音乐的诗性

诗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各异教民族的原始祖先,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创作事物,因为能凭借想象创作事物,他们就是‘诗人’,诗人在希腊语中就是创作者的含义”[1]。可以说,所有带有创造性或本源性的感性认识,都是诗性的。如此以来,音乐无疑也是诗性的。人类从自然的世界中寻求和探索各种音乐元素,并将它们组织起来,构成形态各异的线条,从而形成一个流动的音响世界。而人们则在这个五彩斑斓的音响世界中寻求着各自的审美体验。《牧神之笛》更是如此,作曲家不但借助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形象,还援引希腊古诗的章节作为注解,将作品中描绘的意象变得更加具体。

1.音乐的抒情性

诗歌常常为人们创造出巨大的想象空间,使人们可以在文学家打造的世界中不断驰骋,这些被描述出的丰富的想象,需要依靠于詞汇来达成。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一部作品需要被感知、感受、领悟同样需要词语,而这种词语便是一个个音符,通过不断地横向叠加、衍化、散化逐渐变得缥缈、无形,达到时间维度上的不断铺陈。即,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与音响的安排,体现音乐中的诗性。

如谱例1所示,长笛声部是一个宁静、略带活泼的主题。该主题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运动特点,围绕着长笛的中高音区演奏,这个音区的长笛发音甜美、抒情、柔和,从旋律音响的效果上来看,就具有抒情性质,而这正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钢琴的织体同样具有这样的抒情特点,为了符合长笛情绪,钢琴声部基本位于中音区,和声节奏宽广。左手以持续的五度进行为支持,右手辅以简单的下行线条,由于节奏的不同步,减少柱式和弦的厚重感,增强作品宁静、祥和的整体基调。

此外,还可以看到,引子部分显示出一定的声乐作品特征。在声乐作品中,存在大量将重复性质片段做引子的情况。通过对比钢琴与长笛声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部分的相似性。钢琴演奏的部分仿佛是长笛演奏之前的一个小小过渡。这个带有声乐作品特征的引子,却被作曲家应用到了器乐作品当中。从中便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对于画面感、诗歌属性的着重强调。

诗歌作品往往都需要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凸显那一份蕴藏在文学中的韵律。音乐作品中同样需要借助感情。而这种感情早已被作曲家悉心地编写在了乐谱之上。如谱例2所示,对比谱例1可知,两者呈现出平行关系。在音区上首先做了变化,由之前的高音区变为中音区,在音乐材料的组织方式上也有了变化,谱例2中在主要材料陈述之后,并没有如上例一般采用引申发展的手法,而是裁截主要材料中的三连音材料,通过模进的手法将♭e2-c2构成的三度关系,扩展了2个小节。此外,从调性上也可以感受到谱例1与谱例2之间的区别,此处由于♭E音的引入由F调瞬间转为♭B调。虽然两个部分有明显的同源关系,但调性的变化以及音区的变化,拉开的距离,彼此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这种对比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表达上的语气。通过语气的变化,令原本相似的部分产生了情感上的波动,为作品增添了诗意。

2.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音乐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其形象的塑造只能借助无形的声音完成。通过联觉产生一定的心理效能感,从而唤起内心的情感经验,以此模拟和构建出一个情感意象,将无形的声音转化成为具体的形象或情节。音乐与其他有形的艺术不同,虽然音乐形象并不具有空间性(不具备实体),但却具有时间性,因此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一定需要具备一定客观实在性,才能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被听众充分感知并理解。《牧神之笛》是一部具有情节性的长笛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牧神与牧羊人》《牧神与小鸟》《牧神与仙女》每个乐章分别辅以短诗进行情节描述①。

第一乐章,并没有着重描绘牧神的形象而是在极力突出牧神悠扬婉转的笛声。牧神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成熟男性的形象,而通过谱例1、2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中描绘的是一段优美抒情的旋律,并不是一个人物的形象。通过作曲家附上的简短诗歌,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创作意图。但是牧神的形象并不是没有出现。谱例1中钢琴声部组成的织体形态——左手位于中音区的五度音程与右手带有休止的二度运动,便组成了一个缓慢的带有行进感的步伐律动,而这就是牧神形象的隐性表达。即长笛声部与钢琴声部共同形成了一幅牧神一边吹笛子一边走动的动态画面。

第二乐章以一个远景的方式将牧神的整体形象呈现出来。如谱例3所示,作曲家将牧神塑造为一个较为优雅男性的形象。在音区的选择上基本处于长笛的低音区,长笛低音区的声音较为浓厚,钢琴声部长音状的低音以及mf的力度更是对于其男性身份的暗喻。钢琴声部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与旋律相互靠近、分离,仿佛萦绕在牧神身边的淡淡雾气,只是能感受到他绰约的轮廓与散发出来的略带忧郁的气质。当然这份忧郁与朦胧也与小鸟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乐章小鸟形象为一个十分具象化的带装饰音的同音反复,并通过多次强调形成一种音型化的表达。这与之后出现的牧神形象在线条化写作的构成方式上,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并由此形成了听觉以及心理上的近远景感受。

在第三乐章中,牧神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而是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当中。如谱例4所示,牧神的形象是由带有扬抑格节奏特征的二度音程材料构成,由长笛中音区演奏,表达一个伟岸的男性形象。钢琴声部出现了一个对位声部则是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通过上述谱例可以看到,牧神通过三个乐章的逐次递进,逐渐由幕后走入台前,通过牧神串联了三个情节,从侧面印证了作品的故事性、情节性,令牧神这一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也令这部音乐作品更加具有了诗词作品中的想象特征。

三、演奏难点分析与训练

19世纪是长笛发展的黄金期,演奏家以及作曲家的大量涌现,为长笛的发展创作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笛音乐作品的质量因此有了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技术与技巧并存的作品對于演奏者来说会是一个全新挑战。

1.八度音程的训练

八度的演奏一直是长笛演奏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长笛吹管乐的乐器特点,对于音高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息与嘴唇的运用。嘴唇与气息的把控稍有偏差便会出现八度音程音色不统一,甚至是音准问题。关于八度音程的问题可以通过泛音练习得到解决。在演奏泛音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控制风口,尽可能减少或避免风口的变动,做到运用气息调整泛音的改变。同时需要搭配校音器进行协同训练,做到正确区分泛音音准与实音音准。这样可以培养更加全面的音准认知,提高听辨能力,解决吹奏八度时产生的音准问题,

2. 吐音的训练

在第三乐章中出现了大量的吐音片段。这种快速吐音是一个需要口腔与手指的默契配合的技巧。经常会因为口、手不同步,产生吐音含糊不清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使用崔佛·怀《运舌发音法》则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吐音是长笛使用频率极高的演奏技巧,几乎等同长笛的语言。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便是单吐。单吐是一种通过舌尖阻断气流而形成的断奏效果。由于演奏者彼此生理条件的差异,吐音的位置也会稍有区别,但大体为上、下齿之间。当进行单吐的慢速训练时,一定要熟悉、掌握和运用横膈膜的控制力,以其带动每个音的开始与结束,并可以利用横膈膜肌肉做到快速起止。

双吐的训练是建立在可以进行完美、良好的单吐之上的。双吐的发声方式各种各样,但就目前来说,以TU-KU与TE-KE这两组模式最为常见。在进行双吐训练时要注意打开口腔,最大限度地保持气速,发音必须兼顾速度与清晰度。双吐的训练同样可以使用《运舌发音法》,首先以单吐打基础,然后逐步提速,由单吐迈入双吐,最后达到清晰、饱满、圆润的发音。

3. 长线条旋律

长线条旋律的演奏也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广大演奏者的难题。这种长线条旋律在《牧神之笛》这种带有描绘特点的抒情音乐作品中更是频繁出现。演奏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往往难以兼顾气息与音色,气息不稳、节奏错乱、音色不统一等问题更是频繁出现。而这个问题借助莫依斯《长笛音色的艺术与技巧》则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该练习将长笛最容易演奏的b1当作中心音,首先以两音为一组,分别向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吹奏。随后音的数量会逐次增加,通过大量的长音练习,气息的长度会逐步提高,中、低、高音的音色也会趋于统一。

小结

莫盖特的《牧神之笛》将古希腊神话与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作曲家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音乐画卷。莫盖特以富含诗意的笔触,将牧神形象一点点逐步推向大众的眼前,通过三个乐章的协同合作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牧神形象。可谓是继《牧神午后》之后希腊神话与长笛完美结合的又一力作,富含歌唱性的旋律,虚无缥缈的意境令这部作品可以穿越时间的界限,在如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注释:

①第一乐章:住在山上的牧神啊,请用你那甜美的嘴唇为我们唱首歌吧,边唱边用牧羊人的芦笛为自己伴奏;第二乐章:独坐在幽静树阴下的牧神啊,为何你的长笛可以吹奏出如此甜美的声音;第三乐章:静默,栎树浓密绿荫下的洞穴!静默,自岩石中迸出的泉水!静默,在您的小孩们身边咩咩叫的小羊群。牧神,把他湿润的嘴唇靠在芦笛上,用他和谐的笛声歌唱着。流水和树林的仙女们齐来围绕着他,一同轻盈起舞。

参考文献:

[1]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