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间隔补铁法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2021-09-19 18:26汤素萍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小儿

汤素萍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在临床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过程中引入间隔补铁法的医疗实践效果。方式 本院节选在2020年1月-12月这期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经过全面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疾病患儿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的对象群体,以其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群体均分为连续组和间隔组,分别在完成病因针对性治疗之后,实施连续及间隔的补铁治疗方式。同时,针对两组研究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相关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贫血治疗效果、临床补铁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三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比对。结果 在接受连续、间隔补铁治疗方式之后的两组病患,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治疗效果以及总体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与治疗之前相比,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变化十分显著(P<0.05),并且接受间隔补铁法的患儿小组,在临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的数据要显著低于(P<0.05)。结论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间隔补铁治疗方式在具备连续补铁治疗方式相近有效率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控制的较为优秀,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医疗环节中逐渐普及应用。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间隔补铁法;医疗实践效果

在医院内儿科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机体性儿童营养缺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引发这一疾病的主要因素便是患儿本身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其他的基本疾病的存在,导致患儿机体铁供应不足,使得红细胞内的铁元素含量不满足实际运动要求而出现的贫血。该种疾病的出现以及发展能够引发患儿机体部分组织的功能障碍,从而使得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量有所下降,最终带来患儿本身的消化功能水平下降或者是紊乱问题。纵观临床有关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记录和实践看来,这一疾病的出现会直接拉低患儿本身的抵抗力水平,无形中加大了其他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对于患儿本身正常的身体发育以及智力发展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就目前的医学技术发展看来,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式,绝大部分都是以铁制剂的补充为主,但因为肠道本身对于铁元素的吸收效率较低且时间较短。基于此,本文深刻研究、探讨了使用间隔性补铁法在缺鐵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中取得的实际效果。

1、一般化研究资料及研究方式

1.1一般化研究资料

本院节选在2020年1月-12月这期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经过全面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疾病患儿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群体,以其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作为基础,将整体的研究对象群体均匀划分为连续组和间隔组。其中连续组的患儿年龄均值维持在(6.31±3.42)岁,间隔组的患儿年龄均值维持在(6.87±4.01)岁。通过针对两组研究患儿的包括年龄、贫血病情等一般性数据分析之后发现,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以用作本次研究中的数据比对对象。

本次研究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精准性,将如下特征、病征的患儿排除在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群体之外:第一,伴随有急性、慢性心肺肝肾等器官性病变的患儿。第二,在缺铁性贫血之外伴随有血红蛋白病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血液疾病的患儿。第三,在研究之前一个月及之内的时间中使用过铁剂的患儿。

1.2缺铁性贫血的疾病诊断标准

以世卫组织发布的相关诊断判断标准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群体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均符合几项疾病的诊断标准:第一,血红蛋白(Hb)指标数据下降十分显著。根据世卫组织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看来,介于6个月~6岁之间以及6岁~14岁之间的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需要分别小于110 g·L-1以及120 g·L-1。第二,具备显著的引发缺铁性贫血的缺铁病因。一般而言,这类病因包括了铁供给数量不足、患儿铁吸收障碍等。第三,接受过的铁剂治疗有效。通常而言,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在接受过铁剂临床治疗之后,其血红蛋白(Hb)在4周之后需要至少升高20 g·L-1。第四,患儿经过铁代谢之后的结果符合其下描述的至少两项:(1)患儿的血清铁蛋白(SF)检查结果低于15 μg·L-1,并在通过CRP检查之后,否定了存在机体感染、验证的可能性。(2)患儿最终的血清铁(SI)检查结果小于10.7 μmol·L-1(3)经过检查患儿的总铁结合力超过62.7 μmol·L-1(4)患儿的血液转铁蛋白饱和度(TS)最终检查结果小于15%。第五,其余的常见患儿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排除在外。第六,全体患儿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头晕、乏力、疲惫等基本贫血疾病病征。

1.3研究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入选研究患儿群体的全部对象都是有病因类型的缺铁性贫血,在治疗研究,针对疾病因素来进行病因去除治疗。而全部患者在病因去除治疗工作结束之后,便继续实施间隔性补铁治疗方式。具体而言,除了在患儿的饮食结构中添加加入铁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辅食之外,间隔性的补铁治疗是主要的医疗方式,采用的是2.5%含量的硫酸亚铁糖浆实施间隔补铁药物治疗,各组按照患儿的体重给予4~6mg/kg的剂量服用,分三次餐间服用药物,每间隔三天服药一天,而连续小组则需要维持同样用药剂量的前提下,实施连续性的补铁治疗。

1.4研究中记录的指标

本次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患儿有关缺铁性贫血的血液检查指标、治疗有效性以及患儿接受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项数据需要逐一详细记录、分析、判断。

1.5研究中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实验落实的时候,有关患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评判效果如下:第一,治疗显效。接受补铁治疗之后,患儿的缺铁性贫血体征完全去除,与缺铁性贫血疾病有关的血液检查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第二,治疗有效。经过补铁治疗之后的患儿,且临床病征出现了显著的好转,且各项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高。第三,无效治疗。经补铁治疗后的患儿,在血液指标水平及临床病征上均未得到显著改善。

2、研究结果

2.1两组研究患儿各项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对比

通过观察表1中呈现的数据不难看出,连续组和间隔组在治疗之前的患儿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查指标结果以及治疗1个月、3个月的结果差异都不够显著(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指标变化十分明显(P<0.05)。

2.2两组研究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对比

表2的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差无几,差距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研究患儿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

表3的数据展示出间隔组采取的治疗方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低于连续组(P<0.05)。

3、研究结论

在医院的儿科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营养性缺乏疾病——缺铁性贫血,其根源便是患儿体内的铁元素缺乏,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可能是因为患儿本身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因素所导致的。这一疾病通常发生在6个月到3岁年龄段内的儿童通常而言,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处于一种快速发育的时间阶段内,其体内的血容量增加速度相对较快,而处于健康身体状态的婴儿会利用其内部储存的铁元素维持这一现象,但在新生儿体重增加一倍以前,便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机体铁元素缺乏问题,而那些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对于铁元素的需求量较之于正常孕周孕育出来的胎儿则明显提高,需要在其饮食中额外添加相应的铁元素进行补充。该疾病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皮肤粘膜苍白等显著的临床表现,不但会对其健康的成长以及智力发育产生显著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儿童发育陷入停止,甚至于带来死亡。

就目前的医学技术发展看来,在针对儿童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铁制剂的补充作为主要方式,具体包括了补铁、输血和病因去除治疗,而作为临床补铁常用药物的硫酸亚铁糖浆,能够有效在补充患儿机体内铁元素含量的同时,直接在其机体内部的血液系统中发挥作用,这一药物能够在有效改善患儿本身血红细胞合成数量减少以及体积缩小等不良现象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血液的运输氧气能力。但根据相关的医疗临床实践指出,补铁药剂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针对连续和间隔组的患儿使用的连续补铁和间隔补铁方法。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补铁制剂给药治疗方式,在治疗一个月和三个月之后的各项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检查结果并无显著的差异(P>0.05),换言之,两种给药方式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性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这两种不同的补铁的制剂给药方式与治疗之前的缺铁性贫血血液检测指标相比变化相对较为显著(P<0.05)。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使用间隔补铁方式的治疗小组,临床医治中的不良反应發生概率要远远低于使用连续补铁治疗的研究小组(P<0.05)。

本次检查中所涉及到的机体血清铁指标,本身客观反映了患儿体内的血浆铁的情况,血清铁蛋白这一血液指标则是将患儿体内的实际铁元素储存情况做出了客观的反映。在接受国间隔药物补铁临床治疗方式之后,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均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并且这种服药方式也更好的满足了患儿体内正常发展对于铁元素储存的实际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如果铁元素持续的进行补充,很有可能会带来患儿体内铁元素含量过高的问题,最终引发的是铁元素中毒以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实际给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医师需要做到定期检测患儿体内的各项缺铁性贫血血液指标变化,以此来调整、确定患儿今后的服药频率以及剂量,确保患儿体内的铁元素含量能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下,换言之,患儿体内的铁元素含量需要在维持其正常身体发育以及智力发展需求的同时,避免出现铁元素中毒的现象。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医学研究时间不难看出,间隔性补铁治疗方式,虽然在治疗效果和有效性上与连续性补铁治疗方式并无显著的差异,但却将患儿在药物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做出了有效的控制,这对于幼儿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缺铁性贫血临床医治过程中逐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杨.间隔补铁法和连续补铁法在儿童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71-72.

[2]童丽,胡文淼,张理斐.间隔补铁法和连续补铁法在儿童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7):2694-2696.

[3]胡玉桥.小剂量间歇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476-2477.

[4]李广义.间隔补铁法应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78-279.

[5]高广义,姚炳华.间隔补铁法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03):534-536.

[6]兰帝仕,黄美娜,翁翔.间隔补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76-77.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小儿
小儿难养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乳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儿缺铁性贫血原因及临床治疗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警惕小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