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时辰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2021-09-21 20:17荆梦晴李永聪杨梅英孟丹丹常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眩晕血压

荆梦晴 李永聪 杨梅英 孟丹丹 常丽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时辰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9月收治的眩晕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及眩晕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量表(VSS-C)、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治疗眩晕采用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有助于促进患者血压有效降低,提高眩晕症状改善效果。

【关键词】时辰穴位贴敷;眩晕;血压;VSS-C;DHI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8-0026-02

眩晕主要由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发生后目眩、头晕等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具有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等特点,需予以及时、有效治疗[1]。常规西医治疗以扩张血管、抗血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为主,取得的效果有限,还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2]。近年来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在眩晕治疗中取得了明显进展,其相较于西医药具有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等优点[3],不过目前关于中医时辰穴位贴敷的应用研究尚少。本研究探讨中医时辰穴位贴敷在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20年1~9月收治的70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7~78(63.84±7.93)岁;病程2个月~6年,病程(2.57±0.81)年。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9~79(64.16±8.32)岁;病程3个月~6年,病程(2.51±0.73)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4]中的诊断标准;(2)中医分型为肝阳上亢型;(3)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人体重要脏器性疾病;(2)对研究药物过敏;(3)贴敷部位皮肤有炎症、溃破;(4)合并急性脑梗死、脑肿瘤;(5)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盐酸川芎嗪(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95)1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锦州九泰藥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2585)500 mL静脉滴注,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209)75 mg口服,1次/d;氟桂利嗪胶囊(河南蓝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078)5 mg,1次/d;并对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进行相应对症治疗,持续进行4周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治疗:按照中医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时间规律,根据相应脏腑对应静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选择卯时(5∶00~7∶00)晨起后立即贴敷。按钩藤1份、吴茱萸1份、野菊花1份、石决明2份及白芥子1/10份组分,将以上中药烘干研磨成粉末混匀,每贴取复合干粉1.5 g,先使用饴糖调成糊状,再以适当大小的绵纸包裹成药饼后粘贴在一次性防过敏敷贴中央备用。经脏腑、经络辨证选取双侧曲池、右侧足三里、双侧涌泉及左侧内关进行贴敷,同样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

(2)采用眩晕症状量表(VSS-C)、眩晕障碍量表(DHI)评价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VSS-C共22个问题、33个条目,评分范围0~136分,评分越低说明眩晕症状越轻;DHI包括躯体(7个条目)、情感(9个条目)及功能(9个条目)三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低说明眩晕对患者影响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眩晕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VSS-C、DH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C、DH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眩晕在临床十分常见,原发性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均属于眩晕范畴,中医学上眩晕可分为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等证型,以肝阳上亢型常见[5]。中医学认为,肝血虚,肝风内动,肝阳上扰清空,空窍失养而致头晕,故临床治疗多以平肝熄风、补益气血等为原则。眩晕的中医治疗上目前穴位敷贴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药穴位敷贴不仅具有显著疗效,且药效持久,通过穴位敷贴药效能直接穿透皮肤作用于经脉,摄于体内,融入津液,使局部药物浓度增加[6]。

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还能获得较高的降压效果,并保持血压的稳定性,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取材简便、疗效可靠、实用实惠的中医外治法,采用中药配合取穴对患者进行敷贴治疗能有效激发经络之气,利于延缓疾病进展,同时药物经皮吸收后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可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目的,由于无须口服,可避免刺激肠胃造成的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昼夜五脏气机的活动具有节律性特点,即五脏与昼夜四时节律有同步关系,五脏所在的时区,表示脏气偏旺,气机处于升的时间,因此理论上讲肝阳上亢的眩晕患者在肝主卯时血压会升高,肝阳上扰清窍导致头晕、目眩等症状出现,该时间段用药能对肝脏进行抑制,改善肝气,降低血压,缓解症状[7]。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正常人血压表现为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8~10点、16~18点血压最高,20点后降低,次日凌晨0~2点达低谷,这与中医病理机制基本一致。故本研究采用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治疗眩晕,用药主要选择钩藤、吴茱萸、野菊花、石决明及白芥子,其中钩藤具有平肝清热之功,吴茱萸具有升清降浊、泻肝降逆、温中止痛之效,野菊花能清肝明目,石决明可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白芥子可通经络、加速以上药物头皮吸收,使經络治疗作用增强[8]。穴位敷贴不仅能发挥药物效果,还能通过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经脏腑、经络辨证选取双侧曲池、右侧足三里、双侧涌泉及左侧内关进行贴敷,曲池穴可摄纳阳明气血,促进气血降低,理气降压;足三里穴则具有通经活络、补益气血等作用,能够通过对神经兴奋进行抑制来发挥降血压作用,因眩晕患者肝气不舒,气机右降左升,故选右侧足三里;涌泉具有舒调肝气、宁神开窍的作用,能对上亢的阳气进行抑制;内关可扩血管、宽胸理气,五脏气机主升降,下者左行,故选取左侧内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了十二个时辰,不同经脉中的气血会随着时辰的变化出现有盛有衰的情况,应时而盛,过时而衰,根据该原则取穴、择时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SS-C、DHI评分也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相较于常规治疗,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有助于提高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血压水平降低和症状改善,证明了时辰穴位贴敷的具有一定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眩晕采用中医时辰穴位贴敷有助于促进患者血压有效降低,提高眩晕症状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敏,金成英.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眩晕辨证施护中的应用研究[J].新中医,2019,51(12):265-267.?

[2]??杨军玉.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24(9):1361-1362.?

[3]??黎丽娴,沈中琪,郑崇琦,等.穴位贴敷法治疗眩晕病4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6):67-69.?

[4]??中华医学会.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01-216.?

[5]??陈冬梅.穴位贴敷治疗100例眩晕病的临床疗效[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8):63.

[6]??钱凤华.穴位贴敷法治疗眩晕病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166-167.?

[7]??张雪芳,陆舒婷,张敏,等.时辰穴位贴敷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7,24(8):48-51.?

[8]??张雪芳,张敏,陈绍月,等.时辰穴位贴敷对初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3):92-95.

[9]??陆舒婷,张雪芳,张敏,等.时辰穴位贴敷干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24h动态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3):2950-2953.?

猜你喜欢
眩晕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自测血压忌太频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