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纯透析液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09-21 16:55方莉梁钊雄朱秀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肾功能并发症

方莉 梁钊雄 朱秀莲

【摘要】目的:观察超纯透析液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75,给予常规透析液),观察组(n=75,给予超纯水透析液)。比较两组纳入患者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析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内毒素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3.34%(P<0.05)。結论: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超纯水透析液可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含量,降低内毒素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关键词】超纯水透析液;长期血液透析;肾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040-02

血液透析是通过特定的净化装置将血液中部分致病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1]。临床通常采用常规的透析液对体内物质进行有效的交换,但是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而言,透析液长期暴露于外界可能会受到污染,加剧患者炎症的发生。因而选择合适的透析用水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较为关键[2]。超纯水透析液中的细菌含量较低,随着内毒素水平的下降,透析液中的危险因素进入血液的机会较少[3]。现如今此种透析液已成为人们机体内毒素引起的应激水平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以探讨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所纳入的患者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长期血液透析,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45~68(50.36±2.20)岁;病程2~6(4.51±0.21)年。观察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46~59岁(50.39±2.26)岁;病程2~6(4.15±0.42)年。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经诊断需长期血液透析[4];(2)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3)Grade证据质量分级为中度或重度。

排除标准:(1)近期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2)血液净化时间超过6个月;(3)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1.2 方法

患者使用的透析仪器为德国费森生产的Frese-nius4008s透析机,微生物指标为细菌生长(27.31±6.28)CFU/mL。两组的透析液流速,血液流速,抗凝剂等的选择均相同。血液流速200~300 mL/ min,透析液流速500~600 mL/min。两组干预时间均控制在6个月。

对照组予以常规透析液:透析液内毒素含量<1 EU/mL。

观察组予以超纯水透析液:超纯水是由康德威双极反渗透水处理机从普通纯净水转化而来的二级反渗透系统,形成内毒素浓度<0.5 EU/mL。两组均观察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纳入患者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情况。

贫血指标:透析前及透析后1个月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确定透析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内毒素。

炎症水平表达情况: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法用于测定透析前后患者的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HCT和Hb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内毒素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纳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为5.33%较对照组13.34%低(P<0.05),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传统的透析液是通过半透膜的功能,透析用水与患者的血液有很多接触[5]。但是,这种类型的透析液含有更多的内毒素,这些内毒素会破坏红细胞的结构加重患者的贫血。因此,透析质量直接受到透析水质量的限制[6]。因此,找到合适的透析液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超纯水是通过复杂的反渗透技术获得的纯净水,而不是由反渗透系统纯加工而成。是用于临床透析的最终水,水质符合静脉注射用水标准。通过超滤器过滤超纯透析液,从而减少血液中的内毒素含量,达到超纯水的微生物标准就可以成为超纯水[7]。

Hb、HCT是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恢复正常较为敏感的指标[8]。本研究中,透析后,两组患者的HCT、Hb水平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内毒素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超纯水透析液可提高机体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内毒素。超纯水透析液可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降低红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红细胞膜脂质的破坏,从而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9]。透析膜可准内毒素进入血液,促进机体内吞噬细胞的火花,进一步促进活性氧的产生,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超纯透析液中的细菌及内毒素的含量均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液污染发生的机会。

hs-CRP、IL-6、TNF-α可有效评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反应指标[10]。本研究中,透析后,观察组炎性指标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超纯水透析液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炎性反应。超纯水透析液的质量得到改善,内毒素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内毒素的活化及IL-6的释放,同时降低呼吸破裂,可减轻氧自由基的产生,糖化氧化作用减低,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进一步降低糖化氧化及脂质过氧化所引发的其他细胞及细胞器的损伤,减少炎症反应[11]。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4%(P<0.05),表明超纯水透析液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超纯透析液是<0.1 CFU/ mL的细菌,没有诱导细胞因子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减少因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带来的吞噬细胞的作用。平滑肌收缩可以不同程度抑制各種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和病毒,并可以增强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12-14]。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超纯水透析液可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含量,降低内毒素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 林辉遂,朱林勋,黄菊.参附注射液联合可调钠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42(1):41-42.

[2] 刘寻,王晓菲,张婷.血液透析中低血压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1):50-53.

[3] 魏国艳,胡豪飞,许海丹.超纯水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贫血、血浆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1):100-102.

[4] 王仡豪,郁胜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国内外指南的比较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5):332-334.

[5] 阳柳,吴欣,李晓颖.两段式枸橼酸抗凝在普通血液透析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3):3260-3263.

[6] 潘守波,陶杰洪.透析仪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时使用低钙透析液、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2):50-52.

[7] 张政,袁理,孙丽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20,27(22):21-25.

[8] 白云霞.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5):29.

[9] 张寅,周亦伦,赵海丹.轻度下调血液透析液钠浓度可有效降低处于干体重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钠:多中心、自身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6):4585-4589.

[10] 李艳慧,邱模炎,栾洁.改良透析浓缩液桶盖对透析液感控指标影响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0,39(5):518-522.

[11] 杨渊,杨丽红,范为荣.两种碳酸氢盐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低分子肝素用量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0,42(19):2093-2096.

[12] 秦艳辉. 透析维持时间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0,33(4):903-905.

[13] 何雷. 超纯透析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D]. 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09.

[14] 谢敏妍,刘海俊,梁智敏,等. 超纯水透析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281-1283.

猜你喜欢
肾功能并发症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
血清胱抑素C在冠脉介入相关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