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患者尿钙、镁、钠、钾与尿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

2021-09-22 13:02
医学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排泄量肾结石肌酐

张 鹏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1)

尿成分的定量检测是肾结石(renal calculus)形成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钙血症患者的高钙结石发生率与尿钙排泄增加密切相关。许多尿钙排泄量高的人不会形成结石,而肾结石常发生在钙尿正常的患者身上[1]。近年来,有关尿中其它阳离子,特别是镁和钠的排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阳离子可以通过取代晶格中的钙离子来增加钙晶体的溶解度。研究发现[2,3],钙排泄正常的肾结石患者24h 尿镁含量降低。还有研究发现[4],空腹肾结石患者晨尿中镁/钙比值显著降低。另有研究显示[5],男性肾结石患者的BMI 和尿钠、钙、柠檬酸盐、尿酸、钾、磷、镁、硫酸盐、草酸钙、尿酸呈正比,表明以上物质含量增加会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因此,为了探讨肾结石形成的原因及与尿液中阳离子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10 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6 年10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10 例肾结石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0 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组年龄18~38 岁,平均年龄(27.42±3.14)岁;对照组年龄20~40 岁,平均年龄(27.31±2.68)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组患者均符合肾结石诊断、男性、年龄18~40 岁。

1.2.2 排除标准 患有甲状旁腺疾病者;患有维生素D 中毒、结节病和肾小管酸中毒者[6];血尿素>45 mg/100 ml 者;不能够积极配合研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样的24h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清晨空腹取尿样之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尿液,并取经过酸化之后的尿液1 ml 加入到EP 管1内,取100 μl 加入EP 管2 内,再取适量10 mol/L的氢氧化钠容易加入酸化后的尿液中,使尿液的pH值约为8~9,并用玻璃棒搅拌,室温下静置30 min,取碱化后的尿液500 μl 加入到EP 管3 中,在加入双蒸水500 μl 稀释、摇匀。分析尿液中的钙、镁、钠、钾阳离子参数。钙测定采用自动分析仪技术(技术方法N-3b),包括甲酚酞络合剂和二乙胺与钙的反应,在反应中加入8-羟基喹啉以抑制镁的干扰。罗氏试剂盒对氧化镁试剂盒进行氧化镁的比色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复查所有钙和镁的结果。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钠和钾。使用自动分析仪(技术方法N-11b)通过碱性苦味酸盐反应测定肌酐。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24h 尿液中钙、镁、钠、钾离子的平均排泄量及每克肌酐平均浓度,并应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钙对镁、钙对钠、钙对钾的相关系数,分析两组24h 尿液收集和清晨尿液样本的肌酐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 23.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4h 尿钙、镁、钠、钾的平均排泄量 研究组24h 内尿液中钙离子排泄量高于对照组,镁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排泄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24h 尿钙、镁、钠、钾的平均排泄量()

表1 两组受试者24h 尿钙、镁、钠、钾的平均排泄量()

2.2 两组24h 尿液中钙、镁、钠和钾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 研究组患者24h 尿液中钙、镁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 尿液中钠、钾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4h 尿液中钙、镁、钠和钾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

表2 两组24h 尿液中钙、镁、钠和钾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

2.3 钙对镁、钙对钠、钙对钾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各组阳离子对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钙对镁的回归线在坡度和位置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钙对钠的3 条回归线倾斜或体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钙、钾相对排泄量在坡度和位置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钙对镁、钙对钠、钙对钾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2.4 两组24h 尿液收集和清晨尿液样本的肌酐浓度研究组24h 尿液收集和清晨尿液样本的肌酐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24h 尿液收集和清晨尿液样本的肌酐浓度(,μmol/L)

表4 两组24h 尿液收集和清晨尿液样本的肌酐浓度(,μmol/L)

3 讨论

肾结石是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统结石,多表现为反复尿血或腰部疼痛等。因男性与女性尿液中相关阳离子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选择男性为研究对象。有研究显示[7],肾结石在青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高于其他群体。研究显示[8],结石直径越大、数量越多患者的主观症状越明显,肾功能损伤越严重。因此,研究肾结石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24h 内尿液中钙离子的排泄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h内尿液中镁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排泄量低于对照组(P<0.05),肾结石患者尿液中的钙离子排泄量增高,镁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排泄量降低,表明肾结石患者尿液中不同阳性离子的排泄量可能与健康者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9,10],正常人的平均每日尿钙排泄量几乎无显著性差异。男性特发性结石患者每日的钙排泄量为320~380 mg,另有研究显示其数值只有211 mg,相差较大[11]。有研究发现[12],其他类型肾脏病患者和正常者的镁排泄量并无显著差异,而是肾结石患者的尿镁离子会减少。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24h 尿液中钙、镁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钠、钾的每克肌酐平均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与1 g 肌酐相比,肾结石患者清晨尿中的钙和镁有中度显著增加和镁减少。可能由于异常浓缩尿样在夜间缓慢通过肾道,从而导致钙结石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显示[12],相对无结石疾病的班图人,其钠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白人受试者,而结石形成者的钠排泄量则比正常对照者低得多。另外有研究发现,24h 尿钙、尿钠和尿酸升高与酸和氨过度排泄受损相关,可能增加了肾结石的发生风险。本研究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方程比较钙和镁、钙和钠、钙和钾的24h 尿排泄量结果显示,各组阳离子对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钙对镁的回归线在坡度和位置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钙对钠的3 条回归线,倾斜与体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钙、钾相对排泄量在坡度和位置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证明,肾结石患者中2h 排尿量中各阳离子的浓度增加可能肾结石的患病率越高。有研究发现[13,14],代谢综合征是肾结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为特点,虽然以往研究中并未直接表明肌酐浓度与肾结石有和关联,但有研究发现[15],肌酐的表达水平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24h 尿液肌酐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肾结石患者的尿液阳离子可能和肌酐的浓度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肾结石患者清晨尿液中钙阳离子浓度增加,而且肾结石患者在夜间尿液中高浓度的钙离子和低浓度的镁离子可能是导致肾结石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排泄量肾结石肌酐
术前尿钙排泄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点尿钠估测24h尿钠水平准确性的验证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福清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