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新消费教学案例

2021-09-22 08:22胡晓欣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辩论案例思政

文/胡晓欣(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案例概述

(一)案例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课程属于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课程开设面广,学生影响力大[1]。该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究与时俱进,贴近国民经济运行的真实场景,可以挖掘出丰富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重大意义。

本教学案例属于课程第四章,内容围绕“新消费与电子商务”的知识点展开,包括:国内消费大爆发的时代背景;新消费的定义、特征和形成原因;新消费的零售模式分析。本文通过选取此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和探讨,希望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与实践有所启发。

(二)案例思政主题

本案例的内容与国民消费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消费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电子商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国民的消费行为出现了显著变化,同时,国家实力的强大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消费者,文化自信也日渐在国民生活消费中不断体现,表现出民族品牌崛起、传统文化流行等特征,并引领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2]。因此,本教学章节十分适合与文化自信方面的思政教学主题紧密结合,本案例的思政主题设定为“从新消费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联系中感悟传统文化消费潮,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国信念”,并从中培育“后浪”学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报国信念。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物流等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教学对象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电子商务主流模式、电子商务系统组成等基础知识,对当前国内电子商务情况有一定了解。

(2)经验和能力特点:学生平均年龄19岁左右,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学子,喜欢尝试新事物,对新型消费模式和新品牌有较多生活体验。

(3)学习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体现在对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较为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强烈,具备展现个性和表达自我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和方法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消费大爆发的时代背景;能结合实际案例理解新消费的三大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能运用前置知识点策划新消费的线上营销模式。

(2)方法和过程目标:掌握透过现象分析归纳的方法;养成从生活中观察的学习习惯;锻炼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3)思政教育目标:感悟案例中的民族文化消费潮流;理解传统文化认同感对新消费模式的深刻影响;明确科技创新对文化自信消费潮的带动作用及树立就业创业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话题讨论、团队辩论等,并结合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

(三)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1)案例分析融入。在消费大爆发的时代背景讲解中,带出生活中的网红咖啡店主打文化复古风,饮品、菜单、装饰中彰显各类传统文化元素,引发年轻人打卡热情,为引入思政主题埋下伏笔;在新消费特征之品牌价值重塑的讲解中,通过新兴国产品牌案例,分析年轻人的国货认同感、挖掘互联网品牌的传统文化内涵[3],并与崇尚进口、欧美化、海淘等旧消费行为对比,帮助学生挖掘新消费行为背后隐含的文化自信消费特征,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消费潮流的感悟。

(2)话题引导融入。在新消费成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电子商务对新消费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消费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明白电子商务不仅仅只是企业的销售渠道之一,电子商务及新零售模式对民族文化消费潮的传播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让学生归纳Z世代的消费标签,思考年轻人的爱国、本土意识、追求国潮等现象的背后原因;在生活中的新消费话题探讨中,设置学生日常熟悉的案例话题,与现实生活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兴趣和互动交流[4],通过学生对美妆集合店商业模式的讨论,强化对思政元素的理解。

(3)团队辩论融入。设置泡泡玛特和奈雪的茶两个辩题及提示,学生团队通过课后学习,将课堂的知识点融入辩论陈述作品的撰写中,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将本课的思政元素带到学生课后的学习中。

课程辩论能使学生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展开辩题,实现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并由教师总结提升,将课堂知识和就业创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晰个人价值与报国信念的统一。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环节

本教学案例共4课时,每周2课时。

第1、2课时以新课知识点为主,包括课堂导入、新课学习、话题讨论、课后任务布置等环节,以此完成新课知识点的讲授,并通过案例和话题等载体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教育。

课后任务以学生团队自主研讨学习为主,包括学生团队研讨和ppt制作、教师反馈等环节,以此强化课堂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和运用。

第3、4课时以团队辩论为主,包括规则讲解、现场辩论、归纳总结等环节,这2个课时以课堂辩论为主,通过有趣的辩论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团队展示和运用知识的场景,巩固和提升知识点,最终达到教学目标[5]。

(二)教学活动(见表1)

表1 教学活动一览表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价

本案例着重提升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察思政教育效果,从四个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前三个维度分别设置数量和质量两个子指标,反映课堂知识点的教学效果;第四个维度设置思政元素的关联度指标,反映思政教育效果。统计出教师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任务评分,得到如下数据。

(1)话题讨论效果。讨论积极度:五个教学班共64个小组,有60个小组能全体成员参与讨论;发言与课堂知识点的关联度:有51个小组能与前置知识点关联。

(2)辩论ppt内容和质量。ppt丰富度:有48个小组达到15页以上;论证充分度:有43个小组能充分论证线上营销的优缺点(得分7分以上,满分10分)。

(3)课堂辩论情况。五个教学班参与辩论共20个小组。辩论时间:有18个小组全部用完分配的时长;陈述逻辑性:有16个小组有逻辑性得分。

(4)思政元素联系。话题讨论关联度:在所有三个话题的讨论中,五个教学班共43个小组上台分享观点,与文化自信相关观点有联系的有36个小组。课堂辩论关联度:在所有辩论场次中,有15个小组有玩偶IP来源、传统文化内涵的品牌包装等相关分析。

每个评价指标计算其实际数据与顶格数据的比例,再向每个指标分配等权重因子,计算出整体教学效果百分比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效果百分比得分一览表

总体而言,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也实现了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二)案例反思

本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话题讨论引导、课堂辩论等方式将文化自信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注重思政元素与真实案例相结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有重要意义。

(1)使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在新消费模式中的影响力,正确理解当代年轻人追求国潮、国货崛起等现象的背后原因,并与电子商务及新零售模式相联系,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点体系,从而体会国家强大带来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在揭示经济现象的同时,根植支持本土传统文化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欧美潮流,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3)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相联系,使学生明晰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就业岗位回报社会的影响路径,让学生明确实现个人价值与报国信念的相统一,鼓励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

同时,文化自信并非排斥外来文化,文化包容和融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路径之一,课程的其他内容可以进一步完善此方面的思政教育。

五、结语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案例的思政教育效果良好。当今青年大学生“后浪”应当具备文化自信和爱国心,在课堂上将这方面的思政元素隐性融入教学中,对提高该类课程的思政理论高度具有实践探索意义。

相关链接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端/服务端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电子商务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电子”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手段,而“商务”才是最核心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达成目的而产生的。

而电子商务师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工作的人员。

猜你喜欢
辩论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