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现状剖析

2021-09-22 01:54何干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从业人员

何干强

摘 要:

依宪弄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可通过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布的从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结构来反映。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将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减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行业从业人员,对属于经济基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可厘清2018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结构和包括第一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关键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从业人员;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21)05-0012-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②不言而喻,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一定的成分占比。在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只有大于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比重只有明显大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商和外商经济成分,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必要梳理分析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相关数据。

我國国家统计局是统计和公布国民经济各方面数据的权威机构。为了弄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必须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尤其是利用好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9年1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方法,重点分析这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关数据,力求弄清目前我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现状。

一、利用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弄清所有制结构的科学根据

(一)有关从业人员的分布数据可以反映所有制结构

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在发布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时曾明确公布,2004年末,全国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的所有制结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分别占48.1%、7.9%、28%、7.3%和8.7%。③这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我国当时由国家资本和集体资本构成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在全国第二、三产业中占比为56%)。但是,第二次到第四次的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都没有公布相关产业的实收资本总额的所有制结构数据,我们是否仍然有可能弄清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HJ1.9mm]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质是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不但体现在人们对生产条件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关系方面;而且体现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当时的形式必然总是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方面④,而这种人与人的直接关系显然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从业人员群体之中。因此,当今要用统计指标来反映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关系,从前一方面看,在生产资料表现为资本一般的条件下,可以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主体对企业实收资本的占有关系来表现。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正是这样来表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从后一方面看,则可以用全社会从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中的分布结构来表现。既然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而从业人员又是劳动方式和劳动生产力活动的能动主体,那么,“从业人员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结构”,就可以反映出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非但如此,从揭示资本拜物教形态背后的生产关系角度看,用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甚至可以比用物质形态的实收资本的占比关系,更加真实地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比较详细地公布了全国第二、三产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几乎所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分布数据,这就有助于我们分析得出当前全国第二、三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结构。

(二)对有关统计指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 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应撇开第三产业中属上层建筑领域的行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范有如下解释。“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⑤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交待,“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⑥2018年末,《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单位基本情况》公布的全国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 255.8万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 067.7万人,⑦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4 931.2万人。⑧据此,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总数为53 254.7万人。本文将在这些总量数据的框架下进行数量分析。

根据唯物史观,生产资料所有制属于包括生产和流通的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范畴。因此,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行业不宜纳入所有制结构的分析范围。在上述第三产业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行业,所以在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时,需要把这些行业的数据撇开。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2. 对现行有关统计指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关于企业所有制,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概念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有一定差别。这是经济现象与经济本质在概念上的差别。为此,按后者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规定,分析企业从业人员所有制结构,有必要对有关统计指标做一些规定性说明。

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解释”如下。“国有企業: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其他企业:指上述企业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⑨

这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上述“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无疑属于公有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其中既有共同出资、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因素,又有社会个人投资和按股分红等非公有制关系因素,因而属于过渡性经济形式的企业,但是,只要坚持职工共同投资为主,在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关系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就基本属于公有制企业,为此,本文把它纳入公有制企业范畴。“联营企业”,其中相同公有制性质的企业联营,应属于公有制企业,而“其他联营企业”,可能有公、私企业的联营,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取决于哪种性质的企业为主,因现实中公私联营企业并不常见,这里把联营企业视为公有制企业。这样,在以下制表和论述中,把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都纳入“公有制”。这意味着,本文的公有制含有一定的非公有制“水分”。这固然不能准确计算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但可以避免夸大私有制成分的倾向。

上述“统计指标”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也是过渡性的经济形式。如果公有资本控股(包括实际投入的公有资本或股本占50%以上的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那么可以视为公有制企业;如果私人资本控股,则视为私有制企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没有公布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在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入的实收资本数据,也没有公布公有资本控股还是私人资本控股数据,所以只能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归为“混合所有制”。同时,在所有制结构的分析中,把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资本控股公司和私人资本控股公司视为各占50%。这样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混合所有制中私人控股公司占较大比重,只估算私人资本在股份公司中占50%,可避免夸大私有制成分的倾向。在缺乏准确数据情况下,只好暂且这样估算。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在以下制表和论述中,把“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制成分相加之和,统称为“公有制经济”。

“统计指标”中的“私营企业”明显属于私有制;而“其他企业”主要“指上述企业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比重显然很小,其中可能包含的公有制成分就更小,可归于私有制企业。同样,本文将混合所有制中的50%视为私有制。“港、澳、台商和外商企业”明显属于私有制。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将“私营企业”“其他企业”与“港、澳、台商企业和外商企业”分别列出,是因为前两者属于“内资”,而后者是中国大陆范围外投入的“外资”。两者数据分列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分国民资本与其他资本规定。在以下的制表和论述中,把“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中的私有制成分与“港、澳、台商和外商企业”相加之和,统称为“私有制经济”。

根据上述关于统计指标的判定,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分别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做行业分析,再对这两大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做综合分析。

二、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所有制结构现状

(一)第二产业各大行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两大行业。⑩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有关数据,这两大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见表1、表2。

表1显示,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公有制经济占比为2.2%+29.2%×50%=16.8%,私有制经济占比为29.2%×50%+52%+16.5%=83.1%。公、私所有制经济占比之和为16.8%+83.1%=99.9%,与100%相差0.1%。这种误差由计算时四舍五入造成,应当允许。

由于篇幅限制,除非有特殊情况,以下不再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公、私所有制经济占比情况做具体计算分析。

(二)第二产业所有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综合表1和表2,表3展示了2018年末第二产[HJ2.3mm]业所有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对表3的数据,有必要做一定说明。B12以上表1、表2反映的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从业人员,2018年末为:工业11 521.5万人+建筑业5 808.9万人=17 331.4万人。但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从业人员”引言公布的数据,第二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17 255.8万人,即比表格计算的数据少了75.6万人。换句话,如果以“引言”的数据为准,需要首先将表格公布的數据减去这个差额。

表3表明,在我国境内经营的第二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占比为2.8%+32.9%×50%=19.25%,私有制经济占比为32.9%×50%+53.2%+11.1%=80.75%。

三、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现状

(一)第三产业各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第三产业各行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据,在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分布数据,分别列表如下(见表4—表11)。

需要提出的是,表12汇总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的第三产业14个行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总数,共计20 528.5万人,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二、从业人员”引言公布的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1 067.7万人,比表格汇总的数据多出539.2万人。如果以“引言”的数据为准,需要首先将表格中的数据加上这个差额。对照引言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的“注释”,这里产生差额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包括第三产业中的“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中的从业人员。

(三)分析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据遇到的问题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分析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是否都应纳入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分析。如前所述,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行业不应纳入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分析范围。因此,在表12中,第11—14项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四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不宜计算在内。表12中第1—14项的从业人员合计为20 528.5万人,减去第11—14项的6 306.8万人,即序号1—10项从业人员合计为14 221.7万人,这是分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从业人员范围。

二是如何弄清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没有公布的少数行业公私从业人员的数据。在表12序号1—10项的行业中,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未明确公布“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数据。为了提高所有制结构总体分析的准确性,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2019)摘取了2018年底的相关统计数据。表13是三个行业的非私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数据。

由表13可以基本得出“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不同所有制中从业人员的有关数据。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公有制”从业人员基本数据。按照本文前述“公有制”的规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归为公有制,但缺乏公布的确切数据。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的数据情况看,这两类企业的从业人员占比普遍较小,在没有公布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之和,可以作为三个行业的公有制从业人员的基本数据。即金融业125.8+33.1=158.9(万人);房地产业19.6+7.2=26.8(万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67.6+8=175.6(万人)。

第二,“混合所有制”从业人员的基本数据。表13中的“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指“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以外的所有“非私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也就是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可以把表13的“其他单位”从业人员等同于“混合所有制”从业人员。

第三,“私有制”从业人员基本数据。根据表12的数据, 2018年底“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的“就业总人数”分别为1 818.0万人、1 263.5万人和353.2万人。这些人数减去由“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构成的“非私营单位”人数,就能得出“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数。由于“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性质上属于私有制,所以不影响公私所有制经济的划分。由此,可以算出这三个行业的私有制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金融业1 118.7万人,房地产业797.5万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2.6万人。

(四)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根据第三产业以上三个行业的补充数据,结合表12中序号1—10项行业的数据,可以得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情况,如表14所示。

从表14不难算出,第三产业公有制经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占比为5.5%+28.8%×50%=19.9%,私有制经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约占比28.8%×50%+61.6%+4.1%=80.1%。

对照表13和表14,还可以计算出国有单位在“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经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在“金融业”中的占比为125.8÷1 818.0=6.92%,在“房地产业”中的占比为19.6÷1 263.5=1.5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占比为167.6÷353.2=47.45%。

四、全国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分析

(一)全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综合表3和表14的有关数据,可以得出全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结构(见表15)。

假定混合所有制中公、私所有制各占一半,那么,全国第二、三产业经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比为4%+31.1%×50%=19.55%,私有制经济(包括内资私有制、港澳台商和外商私有制)从业人员占比为57%+7.9%+31.1%×50%=80.45%。

(二)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遵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二、三产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的经济成分,不仅包括这些产业中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还应包括这些产业中的个体经营户。由于个体经营户属于私有制性质,在对公、私所有制经济划分时,应将其归于内资中的私有制经济范畴。

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引言(以下简称“引言”)公布的数据,2018年底我国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4 931.2万人,需要明确此人数在第二、三产业中的具体分配。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底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35 938万人,大于“引言”公布的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1 067.7万人B13,差额为14 870.3万人。本文将这个差额视为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既然“引言”表明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4 931.2万人,现预估的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4 870.3万人,二者相差的60.9万人,很有可能是2018年底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

由于个体经营户属于私有制范畴,加上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后,第二产业的私有制从业人员应为9 283.9万人,总从业人员为17 392.3万人。第三产业的私有制从业人员为23 626.1万人,总从业人员为29 092万人。第二、三产业的总就业人员为46 484.3万人。据此,可将全国第二、三产业包括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所有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列表(见表16)。

由表16可知,在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比为2.79%+21.06%×50%=13.32%≈13.3%,私有制占比为21.06%×50%+70.77%+5.39%=86.66% ≈ 86.7%。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分行业公布的数据(以下简称“表格”),全国第二、三产业总人数为46 484.3万人,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二、从业人员,引言”(以下简称“引言”)公布的全国第二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总人数53 254.7万人相比,少了6 770.4万人。原因主要是:其一,表12中序号11—14项的从业人员6 306.8万人,属上层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没有纳入计算。如果以“引言”的数据为准,需要加上这个差额。其二,“表格”数据与“引言”公布的数据并不完全相符。一是“表格”公布的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引言”公布的相应从业人员多出75.6万人。如果要符合“引言”中的人数,就应当把表格公布的人数减去此数额。二是“表格”公布的第三产业14个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引言”公布的少539.2万人。如果要符合“引言”中的人数,就要把表格公布的人数加上这个数额。综合上述原因,把“表格”总人数进行差额调整,即46 484.3+6 306.8-75.6+539.2=53 254.7(万人),与“引言”公布的总人数是一致的。与此同时,原因分析中提到的人数净差额6 306.8-75.6+539.2=6 770.4(萬人),同“表格”与“引言”总人数的差额6 770.4万人,也是一致的。

五、小结与建议

(一)数据分析的简要小结

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数据的分析,可作如下归纳:

其一,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比例(以下简称公、私之比)。在假定混合所有制中公、私所有制各占一半的条件下,在第二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公、私之比为19.2∶80.8;在第三产业经济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该比例为19.9∶80.1。在全国第二、三产业经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该比例为19.55∶80.45。从全国第二、三产业包括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总就业人员来看,公、私之比为13.3∶86.7。从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混合所有制中公、私所有制就业人数各占一半的假定,可能低估了私有制经济的比重。这就是说,实际上的公、私之比,公有制的比重还有可能低于13.3。这显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其二,国有企业或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在各行业内的比重。B14首先,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重最大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为47.45%;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占比分别为7.24%和6.92%;再次为“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3.2%、3.11%、3.43%;复次为“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占比分别为1.55%、1.66%、1.18%、1.55%;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占比为0.91%;占比最小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仅为0.7%。

其三,包括第一产业的全部从业人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状况。从从业人员角度基本弄清了第二、三产业公私所有制经济结构,也就有利于弄清包括第一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到2018年底,全国第二、三产业所有从业人员中,公有制从业人员为1 262.2万人,混合所有制为9 802.6万人。由此可知,公有制经济总人数为1 261.7+9 802.6×50%=6 163(万人)。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就业基本情况数据,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7 56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0 258万人,第二产业21 390万人,第三产业35 938万人B15。第一产业系“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所以,从事第一产业的20 258万人可算作集体所有制从业人员。B16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表16的人数多出21 390-17 392.3=3 799.7(万人),由于第二产业公有制经济的人数已定,所以这一差额不宜再视为公有制经济中的人数。另据表12的分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公布的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比有关表格的数据多出539.2万人,根据第三产业指标有关内容的注释,这一差额可能属于“国际组织”和“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因此可归入公有制经济。这样,全国公有制经济中的从业人员为6 163+20 258+539.2=26 960.2(万人)。如前所述,计算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应撇开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四个行业人数6 306.8万人。参与计算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总人数应为77 568-6 306.8=71 261.2(万人)。因此,在包括第一产业的全国总从业人员中,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比为26 960.2÷71 261.2≈37.8%;私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比为(71 261.2-26 960.2)÷71 261.2≈62.2%,简言之,全社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之比约为37.8∶62.2。

(二)简要的建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末的经济数据,目前私有制经济就业规模已达到公有制的1.65倍(62.2/37.8≈1.65),这决不可等闲视之。我国宪法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规定如何落实值得深思。近年来经济学界普遍关注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也是不奇怪的。在唯物史观揭示的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客观规律作用下,私有制比重加大,势必导致全社会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尽管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终究未能改变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态势。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我国基尼系数,本世纪初连续超出国际安全警戒线的0.4,曾达0.47以上:2003—2012年分别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B17经过国家采取措施,2013年之后,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是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仍分别高达0.462、0.465、0.467、0.468、0.465,B18这亟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出,生产条件的所有权关系,或者说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它们决定着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B19 我国要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增强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能不坚持依宪治国,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落实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庄严规定,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如发行公债筹集资金、追加财政性投资等)振兴公有制经济,尤其重视振兴国有经济和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维护好、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2018年3月22日,第1版。

②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选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5页。

③“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参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06第4号〕,第19—21页。

④《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4页。

⑤《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单位基本情况》,“注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1/t20191119_1710335.html,2019年11月20日。

⑥《第四次全國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1/t20191119_1710335.html,2019年11月20日。

⑦《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单位基本情况》中,“二、从业人员”引言公布的总量为:“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38 323.6万人。”但是,按第二、三产业分别公布的人员数据为:17 255.8+21 067.7=38 323.5,较前者少了0.1万人。这可能属于统计学上允许的误差。本文采纳38 323.5这个数据。

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单位基本情况》,“二、从业人员”,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1/t20191119_1710335.html,2019年11月20日。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一、综合,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版。

⑩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指的“工业”是大行业,包括“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B11本文所有表格中的人数单位均为“万人”,比重单位为100%。

B12需要说明的是,“工业”从业人员之和为11 521.4万,比表3合计的总数1 152.5万少0.1万;“建筑业”从业人员之和为5 809,比表3合计的总数5 809.9万少0.9万。两者合计少1万。这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表3—1和表3—5中分类算和合计的误差,本表保留了表3—1和表3—5合计总数,也就是保留了这个误差。这个误差会在以后的汇总表上保留,但是有利于在总量上维持与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一致。

B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四、就业与工资,表4—1就业基本情况”,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版。B1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的“统计指标解释”,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B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四、就业和工资,表4 就业基本情况”,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版。

B16遵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判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是根据法律规定,而是要根据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所有者和直接生产者之间的实际生产关系,法律上的规定只有反映这种实际生产关系才是真实的。这里我们假定法律规定与实际生产关系是一致的。

B17数据见《国新办举行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报道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3/0118/index.htm。

B18數据分别见《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年鉴2020》“一 综合 表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效益指标”。

B19《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5页。

责任编辑:武玲玲

Current Situation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f Means of Production in China'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the Fourth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He Ganqiang1,2

(1.Institute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2.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employees in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ownership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data.According to the fourth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and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by subtracting the employees in the superstructure industry from the employees in all industries i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mployees in basic economic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means of production ownership can clarify the secondary,tertiary and primary industries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8.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including the primary industry.

Key words:the fourth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employees;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 public ownership economy;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猜你喜欢
从业人员
2015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2015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改革创新新闻采编人员思想管理工作探讨
智能化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管理研究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藏族服饰企业从业人群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