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标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和应对措施

2021-09-22 01:49叶甫荣俞邱娈蔡加阳
现代纺织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认证管理体系

叶甫荣 俞邱娈 蔡加阳

摘 要:从蓝标(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出发,跟踪世界时尚产业发展方向,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生态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按照蓝标(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中从输入源控制着手,控制有害物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对中国相关行业(时尚行业(纺织品行业)、认证行业)给出了加快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融合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蓝标(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管理体系;排放要求

中图分类号:TS10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65X(2021)05-0055-07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Bluesign Ecological Textiles and Countermeasures

YE Furong1, YU Qiuluan2, CAI Jiayang1

(1.Jiaxing Branch of Zhejiang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Inspection & Quarantine, Jiaxing314001 China;

2.Jiaxing Shengfang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Jiaxing 314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bluesign system ecological textile cert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orld fashion industry was track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extiles was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It was also suggested to establish and refine the quality,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 well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Bluesign system. Relevant measures focused on the control of input source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which can yield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lated parties. 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to related industries (fashion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certified industry) in China on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Key words: Bluesign system; ecological textile; cer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mission requirements

近幾年,随着国际贸易中多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关税壁垒弱化,发达国家相继把卫生、安全、环保以及生态等技术要求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一些繁杂的标准、苛刻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也是纺织品消费大国,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欧盟等国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各种生态纺织品认证[1-4],掌握了纺织品发展的话语权,成为各国纺织品出口新壁垒。如何生产纺织品,如何对消费者负责,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已然成了迫切的问题。在诸多生态纺织品认证中,蓝标(bluesign system)认证逐渐成为纺织品生产企业走向高端消费市场的一座桥梁。现就有关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情况、如何生产出符合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的产品、怎样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应对措施,供业内人士参考。

1 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几种形式

广义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其认证形式有Eco-label生态标签、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等,其认证过程主要评审企业的环保行为、职业健康安全、产品安全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以及对特殊排放物质的控制:如APEO等的排放。有的指标中国排放标准中没有作为排放控制指标,但bluesign system标准要求企业控制其排放浓度,履行社会责任。

狭义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品本身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是无害或少害。这类产品的评估可由检测认证机构联合会实施评估: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在对企业申报的资料进行评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评估,分析可能超过有害物质标准的项目,实施检测工作。对能通过验证的方式证明其产品中不会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可不进行检测。这类认证方式主要是对产品检测结果的认可,如Oeko-Tex Standard100标准,国内进行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有CQC认证、CEC认证机构实施的生态纺织品认证等。

2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情况

bluesign system认证目的是评估组织生产现场各方面(如环境,健康和安全(EHS),产品安全监管)是否符合bluesign system系统要求。现场审查通过才能成为蓝标系统合作伙伴(bluesign system partner)。在文件审核过程中,关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要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提交相关资料。建立相应的染化料档案和库存清单,对输入和输出情况的管理状况提供相应证据来证明是否符合bluesign system的要求,如三废排放的证明材料、染化料使用清单、能资源消耗情况等。bluesign system注重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关注输入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化学品使用和禁用要求,如纤维或坯布上不含APEO,涤纶纤维重金属锑含量不能大于260mg/kg,纺织品生产禁止使用C8防水剂、EDTA、次氯酸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及溶剂苯、二甲苯等,将有害物质在生产之前就排除在外,对相关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5](bssl v10.0),其化学品的限制条件比Oeko-Tex Standard 100更严。废弃物的排放,排放标准要求较高,且对有关物质的排放标准超过了当地政府的排放要求,如未处理废水APEO应小于10mg/L;C4/C6防水剂/抗菌剂/阻燃劑的整理残液不能排放到污水系统,污泥不得用于农业生产,需收集后按照危废处置等。

2.1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基本情况

bluesign technologies ag建立于2000年,SGS于2008年成为股东,总部设于瑞士,办事处遍布于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美国、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蓝标系统合作伙伴涵盖整个纺织品供应链,主要包括化学品供应商、纺织品制造商和品牌商。bluesign system致力于开发并推出基于输入流管理的体系,服务于纺织及相关行业。bluesign system同时考虑法律遵守情况和可持续性表现的状况,寻求不断改进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责任、职业健康安全、消费者负责任,但生产纺织品时不损害其为了质量、设计和性能的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2月,全球总共638家蓝标合作伙伴企业,其中,中国大陆有117家,中国香港32家,中国台湾152家。bluesign system认证准则已经引领世界纺织品供应链及消费动向的风向标,是可持续发展推动力,成为纺织行业领先者的同名词,是高端、环保、生态纺织品的代名词[5-7]。

2.2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中的管理体系要求

2.2.1 建立管理体系的要求

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运作的基本法则,按什么样的规则运作,关系并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基本情况,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就明确提出了管理体系的要求。所有企业的管理要求要从相关方要求、组织环境作为管理体系建立时的输入要求,要全面地识别和评审相关方要求、组织环境,才能使建立的管理体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按策划的管理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能紧密结合能够达到高效的目标。在bluesign system认证标准生产基地6中要求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保持并不断完善,包含品质管理、环境/资源节约、职业健康和安全。按P-D-C-A的步骤建立、实施、改进管理体系,要求按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SA 8000等国际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其他方面还提出了清洁生产、遵守法规、社会责任的要求。

2.2.1.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活动一般多从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着手进行管理活动,而质量管理活动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顾客要求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方法。按照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实施、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能较好地实现相关方的要求。从组织框架、职能分配、资源配制、运行、监测、改进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和保持。除产品的正常日用指标(如纤维成分、组织规格、强力、克重、服用要求等)外,应认识到bluesign system认证中产品的生态安全要求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安全特性,如偶氮染料、甲醛、pH、色牢度、重金属、有机氯、有机磷、有机锡、环境激素类和农药等化合物的指标,多是产品检测时需考虑的质量指标。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是一个组织能否持续生产合格品的关键,也是组织应建立一致性管理的重点,从染化料、原料供应商的选择、工艺配方的确定、生产过程的控制多要与被检测产品一致,才能持续地保持产品的质量(物理和化学)特性的一致性。对供应商控制要有针对性提供资料并证明其对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情况的了解并执行。

2.2.1.2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按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建立的管理体系能较全面地考虑全过程的环境因素,并对三废排放加以控制。环境目标的建立要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关注bluesign system认证标准中的有关禁用物质、有害物质的控制、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控制等要求,从而建立健全环境目标。

关注环境风险的控制,要识别好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包括染化料的输入端管理。做好输入源的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纺织品印染企业来说,输入源是关键,而中间的过程也非常重要,输出管理是决定能否实现管理目标的监测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用于湿凝固的DMF含量,干涂层工艺过程甲苯残留量进行控制并测量。后整过程中的磷酸脂拒水油(氟碳)、阻燃、抗菌剂不得排放。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的排放状况?是否以国家环保局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加严控制,加严控制的标准是多少,是50%,还是更严格,如印染企业的废水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pH值6~9;化学需氧量COD:直接排放80,间接排放20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直接排放25,间接排放50……污水排放量等指标,针对不同地区要按区域要求执行。获得bluesign system partner标签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不但是能生产符合生态纺织品安全质量要求的,也是一个符合严格的环保要求的企业,要求在废水排放时控制废水量、pH、色度、泡沫、电导率、温度、COD、BOD5、总磷、总氮、重金属等。还要求有效地分析污水处理前、后污水的成分,分析污水处理的效果,并不断改进污水处理过程。

一般要求:a)废水量最小化;b)EDTA、DTPA、磷酸化合物不得用于软水过程;c)拒水(氟碳化合物)、阻燃和抗菌整理剂的废水不得排放;d).未使用过的残留化学品、助剂、染料不得排放;e)冷却水要重复利用;f)COD/TOC的处理效率要在不小于85%;g)用水溶性系统代替溶剂型工艺;h)不允许使用石油溶剂类印花;i)使用低排放的涂料印花。

除下列几种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次氯酸盐:a)棉布漂白;b)机器清洗;c)剥色处理;d)水的前处理。

2.2.1.3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要按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进行体系的策划、实施、监测、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思路是识别危险源,并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各种风险,把不可接受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特别关注染化料的有害性能的识别和员工的防护,关注电、气、火灾对人员的伤害,因此要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生产现场必须有化学品的SDS,人员培训需要到位,如称料员要清楚染化料、助剂的SDS,掌握操作要领。蒸气是印染厂使用比较多的地方,做到有效防护,防止烫伤。机械伤害也是印染厂容易发生的,对易产生机械伤害的地方进行警示,有明确、适当的禁示标识。应急方案内容充分并可执行,必须公布在车间门口,应急设施充分可用,如逃生图(应急灯)、喷淋、洗眼设施是各车间和染化料间的必备设施。必要时进行演练,如消防演练、化学品溅开时的应急处理,员工对使用的防护设施(面罩)做到应知应会(包括保管)。

2.2.1.4 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要按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体系的策划、实施、监测、改进。规定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政策、原则、目标、程序和实践,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维持良好劳资关系、改善工作条件和持续改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企业应定期进行自我审查,必要时,及时采取有效补救和纠正行动,以确保公司经营活动始终符合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家劳动法规。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如医疗急救培训、并实施演练。

2.2.2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持续改进要求

企业建立管理体系过程中要按PDCA的要求进行策划、实施、测量分析和改进。针对审核中的不符合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需要提供纠正措施和实施的证据,在后继的工作中还需要验证效果。

节约资源是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能资源管理需要制订水、电、(蒸)汽、油、原材料的消耗管理目标,并持续改进。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中需要提供能资源使用情况,要建立产品生产数量、染化料、水、电、汽、油的使用记录,污水的排放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管理效果,要求每月、季度有报表,并按对应的能资源当量计算,计算时根据单位产品质量计算。每季需要报告给认证公司。要求从(能资源消耗、污水)记录中找寻改进机会,特别关注染化料使用的改进情况,从源头抓起,对实施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效果最好。针对现场不足之处,需在后续的过程中拟定改善计划并通过验证。

2.3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中有害物质控制要求

2.3.1 有害物质类别和限值要求

bluesign system中,有害物质列表(BSSL)列举了近1000种物质,主要分为三大類:化合物、功能性物质以及环境健康安全(EHS)风险相关物质,其中化合物涵盖醛类、烷基酚和烷基酚乙氧基化合物、胺类(含芳香胺)、氯化苯和甲苯、氯化酚、二恶英和呋喃、氟化物、乙二醇、卤代联苯、卤代三联苯和萘、卤代二芳基烷烃、亚硝胺、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异氰酸酯和其他化学物质;功能性物质包括阻燃剂、增塑剂、紫外稳定剂等;与环境健康安全(EHS)相关有害物质包括温室气体、金属、消耗臭氧层物质、杀菌剂、杀虫剂、石棉类等。与产品有关的有害物质要求中:有187种染料被列为禁用。蓝标体系将纺织产品分为A、B、C三类,其中,A为直接接触皮肤和0~3岁婴幼儿产品;B为直接接触皮肤产品;C为不接触皮肤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限值不同,A类产品的限值最为严格。其限值要求如表1所示。染化料助剂的消耗和替代要按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要求在三年内达到要求,对禁用物质则须立改立行。

2.3.2 有害物质来源分析和控制措施

bluesign system坚持两个管理步骤:a)消除使用有害化学品输入流管理;b)消除排放有害化学品过程管理。

在以往的生态纺织品有害物质控制文献[5-8]中有提出,要从源头出发,bluesign system的管理理念与其不谋而合,就是要从染化料的选用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考虑使用最经济科学的工艺方法进行控制。

控制纺织原料的来源,特别是植物性纤维要关注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导致的原料(原棉农药含量)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对于化学纤维来说,其合成过程中催化剂(如聚酯中锑含量)的使用,往往会有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对于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浆料、助剂添加的材料中应关注有毒有害物质,如浆料中含有机氯化合物(氯化酚)、纤维润滑油和施胶剂中APEO之类的物质。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中应关注排放要求和特别关注的有害物质,如果使用的化学产品和材料不是由bluesign system统合作伙伴提供的bluesign approved的,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输入流管理,包括随机测试(参照BSSL4和BSBL5)。

在印染过程中,选择的染化料须遵守bluesign system的有关要求。初审为过渡期,原有的染化料必须全部申报给bluesign technologies ag,形成一份工厂的化学品信任清单。每个化学品会bluesign technologies ag评级,评级为不通过的染化料必须在初审期间内完成有序替代。复审时应达到在用染化料全部为bluesign 批准的染化料。

在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上,从源头控制做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化学品管理全面的系统性风险评价开始,对供应商和使用的化学品,研究其化学成分,掌握其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其含量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评介并给予分级。

2.4 bluesign system生态纺织品认证中排放要求和特别关注的几种物质

bluesign system认证中,特别关注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废水直接排放要求如表2所示,废气排放要求如表3和表4所示。企业所在国、地区标准高于bluesign system要求时应执行所在国、地区标准。直接排放到水体时,污水取样要求为:废水处理排放口,需要在2h内取5个样本,两个样品间隔最少时间为2min。企业应定期测量污水排放的相关指标,每年应不少于两次测量APEO的排放情况。送测的实验室需按ISO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管理体系,相应的测试项目必须获得CNAS的认可。

3 问题和建议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以资源节约、健康消费为引领,建立中国纺织产品安全质量生态评估体系,用中国自己的生态纺织品标签引导消费,从而引导时尚产业潮流。纺织行业、认证行业从业人员需认真研究这个课题。

中国在生态纺织品体系领域进行了有关研究[9-10],先后发布了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GB/T 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控制技术和监测方法研究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国外出台标准的进程[14];二是原料的生产流程、纺织品的生产工艺、环境与人体健康缺乏科技支持;三是被列入欧洲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中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沿用别国检测方法;四是生态纺织品的认证领域缺少话语权,缺乏对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评估机F构统一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使得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评估机构等小、乱、差,与纺织品大国不相称;五是对生产企业、纺织品的认证评估规则要求不统一、不明确,也跟不上国际标准和贸易各方的要求;六是没有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生态要求。GB/T 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中有关有机产品纺织品的描述内容少,操作性不强,内容不明确,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如若中国不加快纺织品的环保安全等生态性研究,与国际标准接轨,不仅对纺织品出口产生影响,而且对进入中国市场的他国产品,也将缺乏国际通行的控制手段,从而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中国纺织行业低水平、污染严重,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亟须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纺织品认证体系、纺织产业可持续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11],来引领中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纺织产业可持续管理体系的建设要从整合各类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等)出发[12],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发挥引领企业的作用,推动纺织时尚行业、各级管理部门、消费者观念的转化,使中国纺织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世界纺织时尚中心,提升纺织时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为此,中国应积极开展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加快建立中国时尚产业(纺织品)安全質量生态性评估体系,稳步提高中国纺织品生态标准水平,建立完善的生态纺织品认证和检测标准体系,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时尚产业(纺织行业`健康、高水平发展,将中国由纺织大国转为纺织强国,提升认证认可高新技术的水平和地位,全面提升中国时尚行业(纺织品)的产品安全质量,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生态纺织品标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李学洋,李晶,诸乃彤,等.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与Oeko-Tex Standard 100(2017)比对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20):37-40.

[3]佚名.“欧美纺织品标准”系列之一:欧盟生态纺织品认证简介[J].纺织指导,2005,(10):68-70.

[4]侯文婕.生态纺织品认证“生态”调查[J].中国认证认可,2010(8):8-12.

[5]吴惠萍,叶甫荣,叶萍.2015版Oeko-TexStandard 100的变化和应对措施[J].现代纺织技术,2015(4):56-59.

[6]叶甫荣.出口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控制[J].丝绸,1998(10):28-31.

[7]高铭.我国含铅纺织品现状和欧美市场要求[J].染整技术,2008,30(5):31-34.

[8]陈荣圻,王建平.生态纺织品与环保染化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9]陈晓青,桂家祥.我国生态纺织产业链及其标准体系的建立[J].针织工业,2009(5):57-60.

[10]李洋.欧美日对纺织品质量安全有哪些要求[J].质量探索,2014(8):60-60.

[11]杨陇峰.生态纺织品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纤检,2012(12):58-60.

[12]盖红星,陈云华,史新波.“能源之星”认证认可体系对我国绿色产品整合的启示[J].中国认证认可,2016(5):14-18.

收稿日期:2020-05-11  网络出版日期:2021-04-16

作者简介:叶甫荣(1962-) 男,浙江嘉善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纺织品的检测和管理体系审核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认证管理体系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论多管理体系融合运行模式在企业中的探索与应用
新标准有助中小型企业推行ISO 14001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企业认证引领下高职电工实训“职业化”改革的研究
中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