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放弃理想

2021-09-22 20:12停云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陈慧抹灰废品

停云

每天上午6时左右,在余姚市梁弄镇菜场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推着杂货车摆摊的中年女人。她叫陈慧,是一位单身母亲,熟悉她的人都叫她菜场里的“女作家”。前不久公布的5月份浙版好书榜上,就有陈慧的《世间的小儿女》。这是她2021年4月出的新书,也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而她的第一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三年来已经印刷了两次。

陈慧27岁从江苏如皋嫁到浙江余姚,后又离婚独自带着孩子讨生活。16年的摆摊生活历练了陈慧,也给予了她无比丰富的创作素材,文字成为她生活里的微光。有读者评价陈慧的书中不仅有生活的尖锐与柔软,还有生存的刚气与脆弱。

“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和孤单,让我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她坦诚地说,“我始终觉得,我称不上什么作家,就是个摆摊的小贩,我要继续踏踏实实地生活,也要继续写下去。”

小摊贩陈慧,作家陈慧,单身母亲陈慧,用她的多重身份告诉我们,要始终用不屈的斗志与从容的心态跨越命运的“窄门”,走向人生的开阔地带。

观点锐评

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摆摊保障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写作则提供了一个与心灵对话、进行精神洗礼的机会,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世界更加安宁与满足。

在菜市场摆摊的单亲妈妈,尝过命运的甘霖与苦酒,生活中难免不易和艰辛;可是,“摊贩作家”并没有将写作当成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没有局限“悲苦叙事”,而是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把生活写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一边在菜市场经受市场大浪淘沙,一边在文字中找寻“诗和远方”,“摊贩作家”犹如一面镜子,提醒与启发人们:不管置身什么样的环境中,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屈服、不认命、不怕苦,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平和、淡定的心态,让“摊贩作家”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杨朝清,《北京青年报》)

片段速用

生活历练了陈慧,也给予了她无比丰富的创作素材,文字成为她生活里的微光。她在低头为生活努力打拼之时,也从没有放弃过诗与远方。这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自有一股生猛动人的力量。她告诉人们,即便过得“一地鸡毛”,也可以从中开出花儿来。这让我们不由地反观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是市井百态中的普通人,自当从生活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勇气面对人生种种挫折,不负生活,不负人生。(徐秋颖,《艰难的日子也能开出花》)

同类素材

陋室油画师

位光明,48岁,以收废品为业,但在线上艺术品社交电商平台上,他还有一个身份——“陋室油画师”。

位光明是安徽人,收废品工作已干了18年,工作之余他自学油画,15平出租屋就是他的“画室”。每天晚上8点左右,位光明洗过澡就拿起画笔,一直画到凌晨左右,“兴致来了,经常画到一两点,甚至通宵。”天一亮,他又得骑上三轮摩托走街串巷收废品,然后分类、出售,接着又是画画……

位光明没上过美术课,但小学二三年级起就喜欢拿着半透明的宣纸蒙在连环画上描摹,先是用铅笔,再拿细毛笔用墨描。画画的爱好一直持续到高中,直到高三因为家贫母病不得不辍学离家打工。鞍山、上海、广州,砖厂、水泥厂、码头、货运站,他尝尽了生活之苦,却一直没熄灭心里的梦。

网友赞他是“精神世界的富人”,是现实版“陋室铭”,面对网上雪片般飘来的赞誉,他也很淡然。“现在对我来说,每个月收废品能赚四五千,画画能赚六七千,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了。”他期待手头再宽裕些,闲暇再多些,就骑着三轮摩托去看一些好风景,拍回来创作。“不再临摹,有好的原创。长期目标,就是做一位职业画家。”

外卖诗人

“母亲一走进棉花地/积雪就融化到半山腰/那时候真好/现在一朵棉花压低着母亲/群峰绵延,大地回暖”……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计兵,是一名外卖员。

王计兵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初二就不得不辍学务农。后来,他背井离乡,收过废品,当过钳工,砌过土坯,批发过水果,做过十几种工作。20岁出头时,他写下了一篇反映苏北农村日常生活的微型小说,刊登在郑州的《百花园》杂志上。多年来,王计兵一共写了3000多首诗,其中有40余首发表在省级刊物上,也获得过“徐志摩微诗”大赛三等奖、微诗大赛金写手奖等许多奖项。

诗歌的稿费很少,“诗人”的头衔也并没有改变王计兵的生活,但王计兵说:“写作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宁,它会让你不浮躁,让你沉淀下来。”“如果说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我会坚持送外卖,坚持到自己跑不动为止。”

练书法的抹灰工

“90后”小伙儿石建国来自河南,在浙江温州做抹灰工。抹灰工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5点半,石建国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11點半才休息。下午1点便上工,一直要干到6点,有时候晚上加班,则要更晚。在好不容易的休息时间里,石建国则选择写书法。

他在工地的宿舍——一间只有20平米、挤了6个人的移动板房里搭建了一个书法学习的桌子,靠门床铺下的铁盒里,放着几只大小不一的毛笔,还有墨水和镇纸,床铺上放着三只行李箱和几叠写满毛笔字的宣纸。“我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这个。”只要不加班,石建国每天晚上都练习两个小时,中午则抽空写半小时,日复一日。

有时候,石建国甚至用墙当纸,他用抹灰的工具也能在墙上比划两下,别人不解其意,只有他乐在其中,这大概就是超越了喜欢的一种爱,是一种痴迷!

观点多一度

观点一:平民表达

和余秀华、范雨素一样,陈慧、位光明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谋生体验,为“平民表达”积累了素材。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平民表达”有机会被听见、被看见。那种认为农民、打工者等普通人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精神食粮”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了。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欲望,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哪怕物质生活不够丰盈,部分人依然有丰盈精神家园的需要。(杨朝清,《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陈慧抹灰废品
Drawing
大家来找茬
Word Changing单词变脸
动动手,废品变宝贝
父亲的废品
从捡废品中受到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