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021-09-22 05:45吴凯馨
中国商论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作为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和发展理念,对各国的贸易往来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本国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科技水平、外贸结构政策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从第二产业主导、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演变为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加重的结构趋势。受以上因素影响,中国加大对外投资,向外转移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引入高新产业,实现产业链完善和产业升级。中国应充分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实现产业合理适度转移,从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转移;中国产业结构

本文索引:吴凯馨.<变量 1>[J].中国商论,2021(18):-053.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9(b)--03

1 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于亚欧非大陆,目的在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伙伴关系,实现各国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将不断发掘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促进国家和企业投资消费,并不斷创造需求和就业,同时也能促进人民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亚欧非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和交流都具有深远影响。

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进一步带来了产业的转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技术创新及交流,同时各国之间的投资比例、投资方向、贸易结构出现变化,对各国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对“一带一路”及产业转移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及在中国的表现

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中,最为经典的是梯度理论,针对亚洲的研究则将其衍生为“雁阵理论”。本文对中国的产业转移问题以这一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

首先是本国生产力及经济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保持长期稳定的生产而不追求一时的体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及高效利用才是发展动力所在。当一国生产力较好及经济结构符合本国发展道路,且产业已经发展到较为先进的水平时,生产要素才会向其他国家流通,从而实现产业转移,并通过外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实现国内行业的不同发展方式及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这方面,中国始终注重生产要素的高效率使用,在产品、服务、管理等企业及行业运走各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本,致力于研发创新,实现生产、管理上的突破,力争赶超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水平。在“一带一路”的支持下,中国能够有效利用国际要素,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产量大向生产效率高转变。

其次是教育与科技水平。这两者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转移最持久也是最根本的方面[1]。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科技和人才流动更为便捷快速。一国或地区的科技及人才优与其他地区时,会出现一部分的高科技和人才流向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能够降低产业成本或是挖掘新的市场,从而出现产业转移的现象,一国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在随着市场需求自行优化调整。在这方面,中国各产业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才培养,在教育、在职培训等方面投入不断增加,中国的科技力量不断进步,既融入国际高新科技也努力实现自我研发,对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为产业转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是外贸结构。出口结构与一国产业结构相互影响,国内产业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出口贸易结构。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从初级产品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制品为主,中国对于高技术和高资本含量的产业及行业投入不断加大,生产的产品结构也向附加值高的方向转变,中国的产业进步能够带动周边经济较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中国以劳动力为主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即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市场配置,本国则以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

最后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政府出台政策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符合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要求,并追求经济效率。近年来中国在追求市场协调配置资源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引导。政策明确了部分产业承接区域、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加强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建设,强化地区之间、国内外的要素交换,企业合作、产业链协作等模式。多方政策都推进产业在中国向内或向外的转移,对促进国内要素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

3 中国产业结构及产业转移现状

3.1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工业市场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成为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从图1看,近十年来,中国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始终保持增长,且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从增长量来看,第一产业变动不大,第二产业缓慢增长,第三产业上升幅度较大。从2013年起,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具有全面支持的作用,为第一产业提供交通运输、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为第二产业提供金融保险、房地产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等,为居民生活提供公用设施、旅游教育、卫生等。第三产业的需求面扩大,需求量增加,在供给方面的增长率也相应提升。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接近六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第二产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但占总体比例呈现下降态势。并且,中国人口巨大,需要保持充足的粮食供应,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也保持一定数量的增长,保证人民日常生活的持续稳定,如图2所示。

3.2 中国产业转移现状

3.2.1 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

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差異,以上海、广东为主的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和交通等原因,要素流通有限,市场化受到限制,经济较为落后。因此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量产业在中西部地区寻找发展机遇。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经济较好地区的产业开始寻找能够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和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人口稠密,需求量较大,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转移后能够拥有较好的市场。如消费品制造业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的变化,以内需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更多地向市场所在地和资源富集地区转移[3]。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令生产要素加快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资源要素流动自由度提高,提高产业层次,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以高新技术为主并形成产业链的各个产业向东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流通加快,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逐渐形成以上海、广东等中心城市为领导,与周边城市共同构建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区域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4]。

3.2.2 国际产业转移

目前中国转移进入全球中高端产业,并转移出低端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成本上升,对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来说利润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至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背景下,要素流通更为便捷快速,中国加大向外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脚步。同时中国将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到中高端产业和创新中,优化中国产业结构。

中国加强“走出去”的战略,不断加大对外投资,2018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3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随着资本的向外扩张,中国的部分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外转移。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业中,采矿业的投资规模最大,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都占较大份额。对外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通过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驱动,有利于我国这类产业的向外转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低效率使用。

中国向其他经济较不发达国家及地区转移中低端产业的同时,也向内转移全球中高端产业。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体系也是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中国正逐步形成高附加值行业和产业集群。中国在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吸引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将高新技术引入中国,实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向内转移。中国吸收高新技术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供求方面不断趋于平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4 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重点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地区逐渐形成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的领先地位,对传统产业也实现升级。中西部地区依据人口多需求大的特点,形成中低端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各地区都形成重点产业与优势产业相互关联,生产力发达地区向外传送高新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低端产业聚集地区主要提供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支持发展。市场化下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中国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重点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产业转移也在对外投资优化中实现。国内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要素投入效率,扩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提升回报率。国内更多生产要素流入中高端产业,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创新开发和人才培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型服务产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以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共同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市场需求变化。

产业转移有利于淘汰落后产业,改善环境等外部条件,促进产业结构改善。产业转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当一个产业不适合在原有地区发展或是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会逐渐退出市场,向生产成本低、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逐渐转移。同时产业集群依托于一方资源形成,生产必然会利用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产业的主动转移有助于环境恢复,并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对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以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能够吸引中高端产业进入,产业转移推动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效果较明显;而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城市,由于经济基础、技术能力及政策水平都稍落后,产业转移速度相对较慢,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也较慢[5]。

产业转移也会相应引起一些问题,其中产业空心化最为突出。中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至2019年占比已经过半。许多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低技术含量产业减少,作为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的稳定造成影响。虽然中国能吸引一些中高端制造业进入,但科技和管理水平还未达到世界顶尖,受到发达国家影响。加之中国注重发展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投资和要素分配减少,生产能力和质量随产业向外转移逐渐下降,投资和发展重心也转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保持第二产业的稳定地位,保证中国基础产业仍旧扎根于本土[6]。

5 结语

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生产要素更加自由流通,各国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和生产能力实现适当的产业转移。中国作为倡议的发起国,不仅惠及别国,还惠及自身。产业转移的基本要素包括本国生产力及经济结构、教育与科技水平外贸结构及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高新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引入中国,中国实现中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向外转移,以及高新产业的建设。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产业转移也带来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地区自身条件超差,难以引入新资本、产业空心化等,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并保持相当一部分基础产业在本国发展。

参考文献

计永超.产业转移要素分析与宏观调控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2.

郭倩倩,羅佳.产业结构约束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的协同性研究——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贸易国家的门槛回归模型[J].全国流通经济,2019(36).

刘云中,何建武.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区域转移的特征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1).

李国平.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胡振华,刘欣欣,陈艳.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机制[J].产经评论,2019,10(2).

刘鹏.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会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吗?——基于异质性企业投资动机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7(10).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on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nan University  WU Kaixi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an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for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domestic productivity,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policies on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play important roles.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structure led b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wi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o a structural trend whe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increasing. At present, affected by the above factors, China has increased its foreign investment, transferred low-end industries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outward and introduced high-tech industries inward to achieve improvement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positive factors to realize a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transfer of industries, so as to promote dome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dustrial transfer;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一带一路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