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21-09-22 23:51李风玲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2期
关键词:相思树陈嘉庚厦大

李风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21年4月初,我读完了《厦门大学的先生们》一书。今年恰是厦门大学建校百年,这本书正是献给厦门大学的一份厚礼。

展卷,首先被吸引的,是它颇具内涵的装帧,书的左上方镶嵌着34个名字,就像是岁月刻下的深深印记,正是本书所写的34位厦门大学的先生们。

开篇第一章,写的是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邓萃英。此章中,几乎全文引述了陈嘉庚筹备厦门大学时刊登在1920年10月6日《申报》上的聘函:“敬启者,世治日昌,端赖学术。非多专精人士,无以追轶足而挽狂澜。嘉庚经商南溟,历有年所,目之所触,惕然神惊。此厦门大学之设,所以敢于提倡也。然兹事体大,无通儒硕彦,相助为理,不能树贞固之基,而收美满之效。素仰先生陶冶群伦,夙奏敷绩。厦大之事,尤荷赞同,敢请为筹备委员会会员。共施鼎力,锡以鸿猷。嘉庚但当竭其区区,不惮劳费,率以听命云尔,肃此敬请道绥。陈嘉庚谨启。”这则聘函,字字铿锵,句句有力,道出了陈嘉庚恳请邓萃英出山办学的拳拳之心,而两人都有一腔爱国热情,都深知大学之于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才不惮劳费,共办厦门大学。

当时的厦门大学,还吸引了很多当时的名人前来任教。比如鲁迅、林语堂、洪深等。

关于林语堂,作者将其定义为:“把半个北大搬到厦大”的林语堂。由此可以看出,林语堂与厦门大学的渊源颇深。执教厦门大学时,林语堂刚过而立之年,但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学者、教授、作家。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大师也陆续来到厦门大学,有文学家鲁迅,古史专家顾颉刚,编辑家孙伏园,他们的到来,让厦门大学一时文科盛况非凡,竟有“北大南迁”之景象。对于林语堂的文人风范,书中这样的描述:“当时林先生只有三十上下。经常穿长袍黑马褂,梳得亮亮的头发,俊秀英慧之态,不但光彩照人,而且慧气逼人。我当时是十八岁的一年级学生,看见院长,头都不敢抬,心中暗暗赞美与羡慕……”这是当时的厦大学生、后来曾任中央社社长的杰出报人马星野对于林语堂的回忆,由此可见当时林语堂的学者之风。

关于鲁迅一章,作者将其定义为“在厦门的另类故事”。鲁迅在厦大任教时,正是与许广平热恋的时期,两人分开后的相思之苦自是难以言表。在鲁迅任教厦大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两人往返的书信竟达80多封,差不多一天半写一封。有一天,鲁迅正在相思树下思念许广平,这时一头猪跑来吃相思树的树叶,扰乱了鲁迅的相思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代表爱情的相思树被猪啃了,鲁迅觉得大煞风景,于是和猪决斗起来。这则鲁迅与猪决斗的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但并不影响鲁迅留给我们的形象,反而更让我们感受到鲁迅身上的烟火之气。

1948年,剧作家洪深也来到厦大任教。他是著名的剧作家,中国现代话剧、电影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厦大,洪深“备受学生欢迎,每次授课旁听者极多,教室几不能容……”1948年12月,画家丰子恺在厦门的中山路厦门商会大厦举行画展,开展当天,洪深和夫人也前去捧场,并在五楼订件处与丰子恺会面,寒暄很久。当时的《南桥日报》载:“这两位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的人物,竟然在厦门碰头,厦门人着实有了运气。”

《厦门大学的先生们》,不仅文字记述翔实,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图片资料。一张张老照片,让我们对于厦门大学的理解、对于厦门大学的先生们的理解,更加立体和直观。读这本书,我不仅读到了很多珍贵的史实,更读出了一代贤者的文风人风。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时代的变幻中,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波诡云谲,他们都是值得被书写和必须被铭记的一代鸿儒。

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然!在厦门大学的百年风雨中,正是这些大师的到來,为厦门大学注入了精神与灵魂。也正如本书的后记中所说:“这些大师们颇具风骨,他们对名利的淡泊,对苍生的关注,对时弊的针砭,对权贵的蔑视,对理想的捍卫,定格在岁月深处,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熠熠发光。”

青山汤汤,鹭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相思树陈嘉庚厦大
心中的相思树
陈嘉庚选采办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陈嘉庚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马来西亚婆罗洲马占相思树蜂蜜化学成分研究
我好像答应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