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视角下《念奴娇 · 赤壁怀古》的两个英译本分析

2021-09-22 14:37李爽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念奴娇

【摘要】 “格式塔意象再造”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翻译模式,能够通过音、言、象、意及其结构的高度整合,再现出原诗意义及意境。格式塔意象与古诗意境具有共通之处,译者要先对原诗形成格式塔意象,再翻译出译文语言。本文从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对朱纯深和笔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更好地使整体意境相谐和,有效地传达原诗意境之美,对古诗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再造;《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词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114-03

一、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思·韦特墨(Max Wertheimer)于二十世纪率先提出的一个理论,由苛勒(W.kohler)和考夫卡(Kurt Koffka)等人发扬,后来发展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知觉感知到的物体要大于视觉见到的物体,表明了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其核心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

姜秋霞教授在《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中首次提出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她认为文学翻译的成败在于格式塔意象如何在目标语中实现再造。翻译是一个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通过审美与认知两种途径能动地吸收原文,使一个具有语言意义和艺术意象的整体模式在脑海中形成,进而用目的语的语言结构重新建构这种模式,最后呈现出相应的译入语文本[2]。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是为了体现与源语中词语或句式的对应,而是为了达到整体意象(image gestalt)的重现,即用译入语重构出一个整体概念。

二、苏轼简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本分析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的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作品中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传播最广、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古今绝唱”。全词通过描绘江上壮丽的景色,来凭吊古战场和追忆风流人物,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愤慨之情。词的上阕借景抒情,刻画了赤壁古战场的雄浑苍凉;下阕追忆英雄,生动地描绘了周瑜意气风发的英姿和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包含气势磅礴,雄奇壮美,豪迈奔放的意象,与其语言风格特点相得益彰。因此译文不仅要表现出这一艺术风格,也要传达出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和整体氛围,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三、译本对比分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中国诗词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随之也涌现出大量中国诗词英译本。很多翻译家都涉及过苏词的翻译,优秀译作层出不穷,争奇斗艳。诗词的灵魂在于意境美,如何在诗词英译中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是译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接下来将从格式塔理论的三个主要原则,对朱纯深和笔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一)整体性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性原则是指构成各部分要素之和并不等于一个整体,而是在感知中,从原有构成成分中再次呈现出全新的整体。格式塔意象的整体化构建首先来自译者对原文格式塔意象中原表象主体间的感知领悟,之后再将这种在感知中体会到的情境表象(符号)通过译入语凸显出来并传达给读者[3]。因此,译者在理解作品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原文,需要根据原作的总体思想对细节部分进行把握,透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把对诗歌中核心意象的翻译放在首位。译者应摆脱词句字面含义的枷锁,不应机械式翻译诗句,所以需要以“格式塔”理论为基础,采用其中的整体性原则再辅以变通的翻译手法,将译文读者代入诗中的核心意象所构建的意境中。

原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朱译:Rocks pierce the sky , shore-tearing , Waves swirl into piles of snow.

笔者译:Rocks thrust into the air , Huge waves beat on the shore , Piling up as a thousand heaps of snow.

“乱石”“惊涛”“千堆雪”看似是三个不同的宏阔意象,当结合了“穿”“拍”“卷”这三个动作化意象后,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幅大气磅礴、巨浪滔天的场景。这不仅描写了雄奇壮美的自然景物,还抒发了词人的雄心壯志和宏大抱负。朱译省去了“惊涛”的翻译,笔者译的“惊涛”使用了“huge”来修饰那滚滚的江浪“waves”,能让人想象到诗人当时看到的江浪是非常壮阔的,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笔者对“惊涛”这一意象的处理更为恰当。而“千堆雪”的翻译,笔者译使用了具体化的描述“a thousand heaps of”,拘泥于字面意义,朱译则使用了“piles of”,原词中并不是说卷起的浪花真的像一千堆雪一般,而是词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江浪的巨大力量,因此,朱译的模糊化翻译“piles of”更能传达词中“卷起千堆雪”的核心意象。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原则,译者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经验,在头脑中建构一种抽象的物象完形,根据作品的总体精神对个别的地方进行把握,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原文本中的语言文化信息,选择与之匹配的词句,以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核心意象。

(二)闭合性原则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知觉具有闭合性,人体感官中的意象会趋向于追求完整的整体感,当出现一种知觉结构体的信息时,审美主体会习惯地在大脑中找寻闭合的感知结构[4]。当人们看到一个有缺陷、不完整的形状时,大脑皮层会通过感官和知觉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开始填补“缺陷”,进而达到“完形”。翻译诗歌也是如此,意象或图像等的空缺是其闭合的先决条件,闭合是格式塔意象或图像的完形趋向,诗人通过空白和缺陷,给读者创造了意味深长的审美想象空间,造成较大的刺激效果,那么在赏析过程中,译者就必须调出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审美点,构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去联想、去填补,从而得到完形,表达出自己对诗作的深刻理解。闭合性原则对于古诗词中格式塔意象的提取和补缺以及意义、意象的连贯和承接有重要意义。

原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朱译:A feather fan and a silken hat , He masterminded the fire-attack on the foe-Over a casual chatTo see their fleet perish ,  blow by blow.

笔者译:With a feather fan in hand and silk hood round his head , Talking and laughing ,  the enemy's fleet was burned to ashes.

从格式塔心理学的闭合性原则来看,当读者读到“羽扇纶巾”,大脑中的感官就会自动补充一个人手拿羽扇,头戴纶巾的整体画面,诗人通过留白给读者一定的审美想象空间,译者在翻译赏析过程中就需要启用自己的经验、情感、思想等心理结构去联想、去填补,从而走向完形,笔者在处理这句话的翻译时,没有像朱译一样只译出意象名词,还加上了“in hand”和“round his head”,补充了整体的画面感。朱译在翻译“谈笑间”时选择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画面的句子“Over a casual chat”,表现出周瑜运筹帷幄、从容不迫的大将风范,连接上文的“雄姿英发”,能很好地承接整个完整的意象,而笔者译的“Talking and laughing”停留在了原文的表面意义,没有去细细揣摩这句话和上下文的关联。两位译者对“樯橹灰飞烟灭”一句的处理也可以看出,朱译在句末加了“blow by blow”,体现出敌军战船的烧毁不是一瞬间的“burned to ashes”,而是慢慢地依次地逐步化为灰烬,将敌军的惨败情景描绘出来,更好地填补了词人对周瑜指挥有方,胜券在握的赞叹。

因此,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闭合性原则,译者必须具有自发的意象“闭合”能力,能对文本中的字词、语句、篇章等有形载体进行解读,进而根据文本语境提炼出其语言的文化信息,达到意义的完整化,译者还需完整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信息,创造性地对中国文化内涵、诗歌言外之意的表达和一些文化意象进行补缺,使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文化意象达到和谐与对等[5]。

(三)异质同构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现实和物质现实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两者都会受到来自同一方向的结构控制,就像垂柳垂下的枝干会让人感到不快乐,因为它们的形状和柔软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与悲伤的心理结构相似。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原则。

当人的内在心理在结构上与外在物质相一致时,就能感受到文学的艺术美,这种情况在诗歌作品中普遍存在。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寻求情感的对应物,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重视源语文本语言信息的传达,还要构建和再造与之类似或相同的文本格式塔意象,寻求语言、形式和意象的超越。

原文: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朱译:But isn't life a dream, after all?Let me pledge this cup to the River , To the Moon.

笔者译:Life is like a dream passing soon , Let me drink to the moon on the river!

全词最后一句中的“人生如梦”,朱译采用了反义疑问句的译法,像是自问又像是问世人,形象地表达出原词作者的忧愁和无奈,转而寄情于江月,使用了“pledge”一词,从回忆回到现实中,感叹自己的境况,古人经常借月亮来抒发情感,让读者可以想象出词人对月饮酒的豪迈,而笔者译的过于平直,感情没有朱译传达出来的强烈。

异质同构原则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对源语文本中语言文化表征意义的结构化认知,同时大脑中产生与文本原有意象相匹配的格式塔意象,进而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出原文的意境。

四、结语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古诗词意境深远,译者需要纵观全文,对原作的整体意象进行宏观把握,结合原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读者的感知对原作中的意境进行重构和再造格式塔意象,并借助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将诗歌的整体感知与审美意象相结合,构建一个认知图式,重现诗歌整体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論为我国古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更好地传达出古诗的美,使读者也能获得与欣赏原诗相同或相似的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Koffka, K. 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M]. London: Routledge,1996.

[2]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3-5.

[3]苏冲,文旭.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2018,(4).

[4]孟瑾,冯斗.古诗格式塔意象与意境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5,(4):91-94.

[5]杨正军,李发根.基于格式塔理论的典籍翻译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37-141.

作者简介:

李爽,女,云南红河州人,云南师范大学英语口译研究生。

猜你喜欢
念奴娇
念奴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从《念奴娇》与《雨霖铃》中看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念奴娇》拾遗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蒲松龄《抱病》《病足》《念奴娇》等诗词编年推断
浅谈《念奴娇》壶的造型艺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启发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