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法治意识教学路径初探

2021-09-22 20:42肖飞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教学路径高职

摘要:我国是法治社会,加强高职学生法治意识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讨从法律和法治概念、新中国法治历史、教学方法和重点教学内容等4个方面,加强培养高职学生法治意识。

关键词:高职;法治意识;教学路径

树立法治意识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加强高职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法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一、列举法律和法治定义,加强高职学生对法律和法治的认知

高职学生法律基础相对薄弱,在讲授概论课第11章第3节时,授课教师可以考虑给高职学生适当补充一点法学基础知识。与法治最相关的当属法律和法治的概念了。法律和法治的概念可以使高职学生顾名思义。

法律概念和法治的概念,不同的法学家给出的定义是不同的。正如博登海默所说:法律是一个带有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探照灯照亮每一间房间、凹角和拐角是极为困难的。

不同的法学家,对法律和法治的定义,是不同的,有差异的,因为他们个人经验不同,对法律下定义的角度不同。作为概论课教师,课前,通过查阅法理学著作,补充中西法学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法律和法治定义,对于开阔高职学生视野,启迪思维,培养法治意识,大有裨益。由于法律和法治定义,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概论课教师得特意稍加解释,从而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加强法律和法治的认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我课堂上引用了如下法律和法治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百度百科)。法律是一种命令(奥斯丁),法律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富勒),法律是对法院实际上将做什么的预言(霍姆斯)。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法律是良法(亚里士多德)。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百度百科)。以上这些法律概念和法治概念,涉及中西方著名法学家,跨越时空,富有代表性。

二、概述新中国法治进程,加强高职学生对新中国法治史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如1950年的婚姻法、1954年的宪法等。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汲取过往的经验教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民主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2010年,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新中国法治史,就是新中国的法治进程。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稍微补充了一点新中国法治史事件。这一部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一下就可以。

三、借助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使高职学生对法治认知具体化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文化课基础相对欠缺,理论性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有点抽象,难于快速理解和接受。在过往的思政课教学中,高职学生也零星地粗浅地学习过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系统、不专业、不完整。为加强高职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视频教学、相关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把抽象的法治理论知识具体化,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使高职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具体化。

在这一环节,我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时间播放视频—米兰达警告,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复述米兰达警告的内容:一是沉默权,二是请律师的权利,即四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你现在说的话可能成为法院判案的证据,对你不利,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没钱请律师,你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国家相关机关会给你指定律师辩护。

接下来,基于视频内容提问:如果米兰达这个案子发生在现在,判决结果会怎样,理由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请2个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和理由。最后,引入相关案例,在课堂上分析案例的原因,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引发学生反思,与前面的讨论结论相呼应。

四、重点阐述全面依法治国教学内容,使高职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有精准的认知

这是第11章第3节教学任务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第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提问的方式进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路的意思是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历史发展,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作为这部分的重点进行阐述。教师课前得好好备课,认真准备。其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使本次教学的难点。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的相关书目。

参考文献:

[1]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沈宗灵主编.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3]沈宗灵主编.法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作者簡介:肖飞,男,(1974- ),湖南武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法。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教学路径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