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新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021-09-22 20:42杨惠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意识形态互联网

杨惠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进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混杂,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给高校大学新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高校创新思政课讲授方式和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以适应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新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意识形态;网络教学平台

一、问题提出有关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1]大学生是网络世界最活跃的参与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状况一定程度影响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

大学新生步入大学新生活,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据调查,大学新生除老师授课之外,主要接收信息的渠道为手机、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载体,而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战场[2]。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给大学新生带来了诸多方便,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为大学新生搭载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中各类信息真假难辨,大学新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他们阅读碎片化信息,不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体系;西方敌對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侵蚀,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甚至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给大学新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深入探讨网络背景下四针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创新思政教育的对策建议。

二、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新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缺乏系统性

进入互联网时代,全国各地高职类院校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如开发出信息化系统,建立起微信公众号,开发出手机端APP,并根据需要定期发布工作信息,推送一些政策、文件、教学等信息。但信息化建设中对意识形态教育缺乏统筹,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二)思政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能力不强

信息化平台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部分思政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观念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方式仍停留在重理论说教,轻实践体验。因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老师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习惯,目前做不到对大学新生开展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

(三)部分高职院校新生斗争意识不强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信息,高职院校新生不经意间接收到,不排除夹杂着西方敌对势力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部分大学新生对信息辨识度不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意识不强,对学生思想产生不良影响。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学生对现实不满,产生厌世心理,有学生看到腐败、懒政等负面新闻,思想容易走上极端,甚至发表不当言论。当被问到“您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渗透了解情况”时,部分大学新生回答“不清楚,不了解,不关心”,说明部分大学新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式缺乏足够的认知。

三、加强高职院校新生意识形态教育对策建议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一是履职主体责任。高校党委履行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责任,其核心是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领导权。二是强化互联网思维。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3]三是走进大学新生。高校党委班子成员要亲自参与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身体力行增加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4]

(二)提升教师能力水平,落实意识形态教学教育责任

一是增强互联网能力。思政教师要拓宽知识视野,利用互联网上各类有益信息,捕捉大学新生关注点和兴趣点,并用互联网语言向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思政教师准确把握互联网和传统教学契合点,将学生的兴趣点带入思政课堂并开展讨论,打通大学新生意识形态思想赌点,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三是利用高科技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思政教师充分利用革命红色资源,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组织学生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确保大学新生思想认知、情感认同到指导实践。

(三)净化校园环境,增强大学新生意识形态斗争意识

一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在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重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走进学生生活。组织收看意识形态警示教育,通过以案说法强化大学新生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二是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监督。及时掌握学生留言和评价,积极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一旦发现网络意识形态苗头,及时报告并处理好,杜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发生。三是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始终主导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引导大学新生保持向上向善状态,切实提升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2728645.htm.

[2]张涛甫: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竞争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28/c112851-27371697.html.

[3]网络强国时代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四种能力.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5/03/content_51092146.htm.

[4]刘化军、刘家荭: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思政建设,202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株洲市社科研究课题《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新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ZSK2021201)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意识形态互联网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