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班刊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及改进思路

2021-09-22 20:42杨宁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杨宁

摘要:高校班刊广泛存在,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拟从高校班刊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短板入手,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改进工作做出探索。

关键词:高校班刊 思政教育优势 改进思路

传播媒介历来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报纸的作用和力量”。[1]新形势条件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班刊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一)、基层性鲜明,针对性明确。

与高校校报、网络、广播等校园主流传媒相比,班刊具有更鲜明的“草根性”,反映的是最基层的现象和心声。从内容设置来看,现有班刊大都开辟了诸如班级活动、学习动态、个性风采、师生交流等高度贴近学生生活的栏目,显示出高校班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与伦比的针对性。班刊建设与广大师生的零距离接触在丰富和充实班级和校园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班刊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优势。

(二)、数量庞大,形式多元,社会影响日益增大。

班刊创建活动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较低年级的创建活动更为活跃。从形式来看,可分为新闻类、学术类、综合文化类、生活娱乐类等,既有社会媒体的特性,又体现了学生办刊的特点,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影响来看,部分班刊已经走出班级,走出校园,开始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如笔者所在的重庆工商大学某班级创建的《班级日志》,大学期间出版专著三部,共计百万余字,2008年被教育部思政司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深受社会好评。

(三)、自创、自办、自助办刊,生存周期不长。

班刊的创建大多源于班级活跃分子的创新热忱,其创建过程大多体现班级意志和学生激情,教师、院校相关部门很少参与和介入,具有鲜明的自创、自办特征。但大多数班刊的创建和经营没有学校专门的财政预算和经费支持,缺乏稳定可靠的物质保障,不利于学生创刊热情的维持和班刊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到高年级阶段往往逐渐走向消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短暂。

二、高校班刊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色与优势

(一)、高校班刊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功能。

班刊与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相结合,具有班级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大学生通过班刊了解学校和班级相关的学生工作思路及重大决策,同时通过班刊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给辅导员和院校学工部门,能起到很好的桥梁沟通作用。上下舆情的真诚沟通在强化班刊权威性的同时,更能帮助学生感受到班刊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二)、高校班刊特殊的制作模式和广泛的覆盖面,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班刊制作涉及到版面设计、稿件收集、制作发行、宣传推广等多个复杂环节,其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团结、奋斗、协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班刊一般实行免费发放,其广泛的覆盖面直接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三)、高校班刊贴近生活,吸引力大,针对性强,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班刊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情感和理性、充满爱心和关切,所刊信息大多是发生在班级当中、同学身边甚至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实,根据新闻临近性的规律,其事实或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亲和力。[2]这无疑是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班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种热点问题,发起讨论和争辩,迅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时还可以出特刊、增刊,以确保第一时间内开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3]

三、进一步发挥高校班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改进思路

(一)、增加班刊建设投入,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增强班刊发展可持续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等院校领导一方面应将其纳入校园传媒发展规划进行政治方向的引导,第二方面应编制专项发展经费,积极培育班刊文化,第三应加强班刊指导教师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班刊直面受众、针对性强的特点,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二)、提高刊物质量,形成自身特色,增加班刊可读性和吸引力。

高校班刊面对的是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这个群体强烈的求新求变意识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填鸭式传播方式的高度拒绝和戒备心里,这需要班刊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创新沟通方式,掌握大学生心理特征,以平等、开放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从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入手办刊,增强班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功效。

(三)、搞好班刊创作班子培养,扩大班刊建设成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首先建立健全一个班刊创作组织,使之成为班刊运营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依托;其次必须加强培训和学习,改变少数编辑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不重视、不熟悉的状况,增强办报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宣传教育的主动权;最后还需重视提高学生记者和编辑团队的业务素质,保证班刊能够常做常新,扩大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四)、加强交流学习,发挥班刊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一方面,主流校园媒体虽大,但其更多发挥的是“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班刊因其鲜明的草根性特征可有效弥补他们的工作“盲区”,也拓寬了其创作素材和工作思路。另一方面,主流校园媒体在政策扶持、人力资源、制作水平、创作经验等多方面有着班刊无法企及的优势,班刊文化的发扬光大本身也离不开其大力支持和宣传推广。因此,加强交流学习,将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318页

[2]刘烔燎.对高校校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

[3]陈冬梅、李春祖.高校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