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全息刮痧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2 09:11何怡何雪琴关秀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社会功能

何怡 何雪琴 关秀影

【摘要】目的:探讨耳部全息刮痧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耳部刮痧,连续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 Sunnybrook(.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DI中的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FD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部全息刮痧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疗效,且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及社会功能,从而降低面部残疾指数,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辅助护理技术。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耳部全息刮痧;社会功能;躯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95-02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感染或者寒冷刺激等原因所致的茎乳孔内面神经发炎,引起面部血管肌肉痉挛,常伴有单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良、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以及口角歪斜等症状[1]。据报道,我国年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2]。该病无季节性、无好发年龄且不会威胁生命,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面貌,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灵的负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已被证实有确切的效果,为促进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我国的学者也在不断探索更好的中医辅助治疗方法,如针刀疗法、面部刮痧、耳穴治疗等。面部刮痧虽然对面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易出痧体质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外貌的美观,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基于此,笔者将面部刮痧改为耳部刮痧,并结合耳穴高频阳性反应点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以及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60例确诊周围性面瘫的住院患者。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30例)及观察(30例)两组,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22±23.83)岁,病程(3.25±1.77)天;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2±15.96)岁,病程(3.12±1.91)天;两组一般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 《神经病学》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且单侧发病[1],年龄大于18岁,小于80岁,性别不限。(2)无认知或精神障碍。(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中枢性面瘫;继发于中风、中耳炎、腮腺炎等的面瘫者。(2)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倾向者,有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共存者; (3)精神障碍、失智、交流障碍者; (4)孕产妇、病情危重者,耳部皮肤破损感染、接触性传染病者。

剔除标准:(1)资料不全或者丢失,影响结果判断;(2)以往接受过耳部刮痧治疗。脱落标准:研究中途失联或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营养神经、抗病毒、针灸治疗及以下护理。(1)针灸取患侧阳白、四白、巨髎、地仓、迎香、攒竹、丝竹空、翳风穴、合谷,每天一次,连续2周。(2)护理:落实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知识,交代注意事项,嘱患者勿受寒,防外邪入侵,注意面部以及耳后的保暖,防止冷风直吹面部,用温水洗脸,外出戴口罩;指导患者行抬眉、眨眼、耸鼻、鼓腮、呲牙等面部运动;指导患者注意患侧眼部的护理,保持眼部的清洁卫生,按医嘱滴眼药水,睡前予眼膏外涂眼部,以防角膜干燥发炎,避免强光直接照射眼部;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做好面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多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因外貌改变带来的心理不适,经常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疾病恢复的自信心。

觀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耳部全息刮痧,耳部刮痧在针灸治疗前进行,需与针灸治疗间隔4 h,从入院开始予患者执行耳部刮痧,两耳交替,间隔两天一次,每次45 min,疗程2周,若患者在出院时未满疗程,可继续到中医护理门诊进行耳部刮痧。(1)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健侧卧位或坐位,做好刮痧前的心理指导,嘱患者深呼吸进行全身放松,予患者清洁耳朵,刮痧油涂予耳部,用食指和中指搓摩患者耳前及耳后3 min,以患者感觉耳部发轻微烫为宜;(2)使用虎符铜砭(小)进行刮痧,用一只手的拇指垫在耳垂下面,另一只手抓握刮痧板,用刮痧板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快刮耳廓、内耳、耳背5 min,然后转慢刮10 min;(3)用刮痧板垂直点刮按揉面瘫耳穴高频阳性反应点:刮拭眼、面颊、颌、颞、额、交感、神门、内分泌、心、三焦[8]10 min,然后再旋转刮拭穴位所在的耳垂以及内耳10 min。(4)以平面按揉法刮拭耳前颈部以及耳后翳风穴5 min,刮后,再次按摩患者耳补2 min,帮助刮痧油吸收;(5)注意事项:耳部刮痧需比普通刮痧力度轻柔,刮痧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不强求出痧;治疗前需用酒精清洁耳部,刮痧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的感受,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刮痧,报告医生,予紧急处理;刮后需防风保暖,4 h内勿湿耳勿洗澡,醉酒、过饥、过饱者不宜刮痧。

1.3 疗效评定

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评价两组的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部 残疾指数( FDI) ,干预2周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1)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3],通过对眼、颊、嘴的静态、随意以及联动运动的评估,评估面部功能损伤程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2)面部残指数 (FDI)量表[4]:由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组成,躯体功能中的评估内容包括评饮水、进食、言语等,最高分为25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躯体功能越好;社会功能评估内容包括情绪、性格、社交等,最高分为30分,分数越低则表示社会生活能力越好。(3)临床疗效参照《神经病学》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显效:面瘫症状及体征消失,面部神经及表情肌功能恢复或显著改善,左右侧额纹、鼻唇沟等对称;有效:面瘫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面部神经及表情肌功能好转,左右侧额纹、鼻唇沟等稍不对称;无效:面瘫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及有效的总和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且计量资料需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

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升高,社会功能评分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痧乃万病起源,刮痧刺激微血管扩张甚至破裂,产生的痧痕作为刺激源,诱发经络传导,进而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提高免疫力,起到排毒解表、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营血卫气等作用[5];严永凤[6]、沈金焕[7]等人用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面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围性面瘫由感染、寒冷刺激等所致,通过刮痧刺激免疫应答,有利于患者自身机体抗感染、抗炎。耳为全息胚胎,血管神经丰富,紧连大脑皮质。刮拭耳部起到一种弱且浅表的表皮刺激,这促使神经逐渐兴奋、血管逐步扩张,激发免疫应答,过滤和吞噬病毒,从而起到治疗效果。齐建帅[8]的研究发现了耳穴眼、面颊、颌、颞、额与面瘫的面部器官位置在全息胚胎图相对应,为高频反应点,交感与神门在面神经最为丰富的三角窝内,内分泌、心、三焦在耳甲腔与面神经的分支排行密切相关。耳穴与面部的各部位都有密切联系,刮压耳穴眼、面颊、颌、颞、额,可疏通面部经络,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起到行气活血明目的作用;情绪的波动会影响面瘫的愈后,刮压心、神门,可舒缓情绪、改善睡眠,调理脏腑气机,防止面部经络阻滞;交感及内分泌与泪腺及腮腺相关,刮压交感及内分泌可改善泪腺及腮腺的分泌,继而减轻面神经的负担;三焦乃运气的通道,刮压三焦有利于面部血脉、气机运行通畅。耳部刮痧是通过刺激与面瘫相关的耳穴阳性高频反应点,激活耳部体表穴位与五脏六腑的经络传导,使脏腑排污祛秽、驱风散寒,使机体气血通畅,继而改善面部血管循环以及肌肉痉挛,加快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多伦多面部神经功能和FDI中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社會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耳部全息刮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部功能,从而降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残障程度;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P<0.05),这说明耳部全息刮痧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耳部全息刮痧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的中医辅助护理技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将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辩证分型纳入分组,无法分析说明耳部刮痧对于不同中医证型的面瘫有同样的辅助疗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2] 杨华艳,王萌超,宋元明,等.周围性面瘫头面部疼痛症状与针刺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8):1098-1099.

[3] 李健东.面神经评分标准[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29(6):391.

[4] 洪枫,齐苗,朱浩东.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256-1258.

[5] 丁欢,陈宇婧,李玮彤,等.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4):537-540.

[6] 严永凤.面部刮痧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4):188-190.

[7] 沈金焕.归经辨证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0):105-107.

[8] 齐建帅.周围性面瘫患者耳穴的阳性反应点规律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社会功能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