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家庭劳动好习惯培养的调查分析

2021-09-23 00:29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周圣燕
青年心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观念劳动家庭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周圣燕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也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劳动现状,更好地展开“劳动”主题的家校共育工作,我校对全体学生家庭劳动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星),调查对象为新镇小学全体学生家长,在校学生总数为1917 人,共回收有效问卷结果是1812 份,回收率为94.52%。

《学生家庭劳动好习惯培养家长问卷》分为六卷,分别对应六个年级,均由“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服务能力”“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家庭劳动教育实践”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由学校课题组成员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研讨后合作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自理能力

调查显示,年级越低,“孩子正在学”的比例越低,随着年级增长,超过30%的比例增多。例如:四年级“用电饭锅”占39.67%。五年级“钉上纽扣”占42.09%。六年级“两菜一汤”占49.83%。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应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没有显著增长。

有一定难度或危险系数的自理能力,则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例如:二年级“包好书皮”占55.28%。四年级“加热食品”占40.66%。六年级“更换被套”占50.17%。

表一 家庭劳动好习惯培养内容建议一览表(1—6 年级)

对比数据,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自理能力,缺乏坚持性,长期性。例如:一年级“剥好虾壳”,能独立做占41.95%,而能坚持独立做占16.44%。二年级“整理书包”分别占42.61%和15.85%。三年级“叠好衣服”分别占58.91%和6.32%。四年级“叠好被子”分别占65.90%和8.2%。五年级“物品分类”分别占52.52%和11.15%。六年级“整理房间”分别占54.18%和19.40%。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做下去。

(二)家庭生活服务能力

与生活自理能力类似,年级越高,“孩子正在学”的比例也高,超过30%的有:二年级“水果拼盘”“辨认择菜”分别占30.63%和36.27%。三年级“制作冷菜”占60.92%。四年级“做一个菜”占46.89%。五年级“做三个菜”“采购记账”分别占50.72%、35.25%。六年级“每周下厨”“用吸尘器”分别占47.79%、32.11%。

尽管有不少都“正在学”,但如果有家长的协助,孩子能完成的也不少。例如:36.62%的二年级孩子能在协助下完成“水果拼盘”。36.72%的四年级孩子能“管理盆栽”。34.17%的五年级孩子能“做三个菜”。38.46%的六年级孩子能“策划出行”。

相比“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能独立做的“家庭生活服务能力”更不理想,坚持独立做的更是少之又少。一年级能坚持独立做的虽然都超过10%,但都不到20%。自二年级开始,超过10%的只有二年级“摆放碗筷”,占11.62%,六年级“家庭扫除”,占14.38%,其余均不足10%。

(三)家庭劳动教育观念

对于问卷中调查的“您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生活服务能力重要吗”这一问题:认为“非常重要”的有1604 人,占88.53%。认为“比较重要”的174 人,占9.60%。认为“一般”的17 人,占0.93%。认为“比较不重要”的5 人,占0.28%。认为“非常不重要”的12 人,占0.66%。

对于问卷中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您认为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生活服务能力的过程是这样的”,数据显示:认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了”的有234 人,占12.91%。认为“家里有老人或保姆,没有什么需要孩子做的事”的15 人,占0.83%。认为“孩子自己做的慢,我们帮孩子做了”的83 人,占4.58%。认为“孩子有空就做,以安排学习时间为先”的1290 人,占71.19%。认为“孩子会做就行,没有必要次次都做”的190 人,占10.49%。

虽然绝大部分的家长主观思想上认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重要的,但却没有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还是以学习为主。也就是家长的观念与行动不相匹配。

三、对策与思考

(一)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

1.树立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意识

学校可以发挥创意,通过多种平台,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启蒙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让孩子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孩子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2.开展劳动活动,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劳动素养并不是单纯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还包含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思维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劳动技术能力来评价,但其他方面的素养,则需和其他四育融合发展。

3.寻求家校合作,助力劳动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共同促进孩子的劳动。比如:我校开展了以“劳动·陪伴”为主题的“生活小能手21 天打卡”活动。让家长给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搭建平台,共同培养孩子劳动的责任感,提升劳动技能。

(二)家庭教育,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

1.家长改变观念,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主要教育者,其观念的转变对于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家庭中深厚的劳动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劳动教育。

2.孩子养成习惯,父母省心省力

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让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每天该带的课本不能少,不该带的东西放在家里。还应让孩子学会一些做饭的简单方法,如果父母工作回家晚,孩子可以自己做饭吃,而不让父母操心。

3.合理利用假期,不打击积极性

有不少家长觉得劳动这件事“孩子有空就做,以安排学习时间为先”。面临升学压力,大部分家长肯定在学习和劳动之间更重视学习。那么,至少在假期要坚持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设计一份家务劳动菜单,利用假期使孩子得到锻炼。当孩子兴致高昂地炒个小菜、洗个衣服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嫌东嫌西,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三)社会教育,发挥协同作用

每学期,学校可以尽可能组织学生到校外定点的综合实践基地或其他各类活动中心参加学工活动。根据实际,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当地各方面条件,充分挖掘社会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关注实际技能的各项操作性,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从各类项目中,使学生体验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创造财富的愉悦。

例如:为了体验和传承农耕文化,让学生切身体验农耕文化。2019年,我校与昆禾农场举行了站校联盟签约仪式,孩子们定期在农场进行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学习到很多在课本上没法学到的宝贵知识。

劳动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如今,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劳动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养成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要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一致性。这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寻求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相信在多方面积极配合下,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一定会在劳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观念劳动家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坚持系统观念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