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对红菜薹生长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2021-09-23 02:55周世洋杨滨璐刘安琴
农技服务 2021年5期
关键词:菜薹软腐病产值

周世洋,杨滨璐,刘安琴

(1.麻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麻江 557600;2.麻江县气象局,贵州 麻江 557600)

红菜薹是麻江地区在秋冬季蔬菜种植面积中扩大较快的品种。2018年麻江县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在坝芒乡示范推广种植43.3 hm2,2019年全县示范推广种植291 hm2,2020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乡镇种植面积达1 057.3 hm2,成为秋冬季农户选择发展的主导蔬菜产业。笔者根据麻江地区夏秋季节气候冷凉的特点,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7—9月,在麻江西部坝芒乡水城村开展了红菜薹不同播期试验,为夏秋气候冷凉的麻江地区探明红菜薹种植播期,实现种植与市场效益最大化,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据麻江县气象局测定,麻江地区近3年年平均气温14.7℃,年最高平均气温在8月为22.1℃,日最高气温起过30℃天数11.6 d。9月平均气温18.5℃,日最高气温起过30℃的天数2 d。10月平均气温15.8℃,日最高气温没有起过30℃。该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是贵州省蔬菜产业重点示范县,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海拔高度约900 m,年降雨量1 250~1 580 mL,相对温度82.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058.7 h,平均无霜期为274 d[1]。2019—2020年试验在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蔬菜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试验地排灌良好,经取样测定耕作层在18~20 cm,土壤基础性养分有机质217.64 g/kg,全氮3.75 g/kg,速效磷12.85 mg/kg,速效钾175.26 mg/kg。

1.2 材料

红菜薹2年试验品种均选用中熟耐热抗病高产的小叶红棒棒薹F1,来自于武汉市文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2019—2020年试验播期安排为7月15日(K1)、7月25日(K2)、8月5日(K3)、8月15日(K4)、8月25日(K5)、9月5日(K6)、9月15日(K7)。试验共计7个区组,采取随机安排。试验小区面积24 m2,3次重复。试验大田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育苗采取简易小拱棚漂浮育苗,播种后约20 d进行移栽。每小区移栽100株,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每小区施用腐熟农家肥54 kg,N、P、K含量45%西洋复合肥2.7 kg,开始采收后追施尿素20 kg/667m2。试验正常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各试验小区后期采取相同田间管理。

1.4 试验调查与记载

试验从播种开始调查记载生长发育情况,移栽后每试验小区连续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进行挂牌定株调查记载,从移栽之日起每7 d进行1次调查,主要调查主薹分枝数、薹茎粗、始收期及病株率。

单株分枝数主要调查主薹、侧薹和孙薹3个部分;单薹茎粗在薹抽出后,顶部开第1朵花前后进行采收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病株率统计调查移栽到始收期数据,主要调查试验小区内受到白锈病和软腐病危害的株数;单薹重量主要根据定点调查单株菜薹重量与单株分枝数进行计算。

始收期从播种开始到试验小区内采主薹期计算,而菜薹采收标准以顶部开第1朵花前后为采收适期。试验小区红菜薹产量根据各试验小区实收产量进行计算。同时,根据各播期菜薹产量及上市市场价格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1.5 数据处理

由于2019—2020年红菜薹播期试验及调查记载数据基本相同,因而在试验中取2年平均数,试验小区产量及产值数据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菜薹生长性状

由表1可见:苗龄随着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以K1播种后20 d移栽大田菜苗叶片数及高度为标准,K2与K1苗龄为20 d,K3、K4和K5苗龄21 d,而 K6和K7苗龄22 d;始收期随着播期推移也有所延长,其中K1始收期为67 d,K2与K1始收期相差1 d,K2、K3、K4播种始收期均为68 d,K5与K6始收期相同为69 d,K1与K7始收期相差2 d;发病情况随播期推迟呈明显下降趋势。7月播种田间植株感白锈病和软腐病较重,8月后播种白锈病和软腐病发生呈明显下降趋势,9月后播种植株感白锈病和软腐病普遍较轻。

表1 不同播期红菜薹田间性状

2.2 红菜薹的生长发育性状

由表2可见,从K1到K2的红菜薹试验表明,7月播种种植的红菜薹长势相对较差,尤其是K1播种种植的红菜薹试验,植株主薹未进行分枝,主茎菜薹细小并含粗纤维多,有苦味,品质较差。8月后播种种植的红菜薹主薹掐薹后均能正常进行分枝,并且菜薹具有较好的商品性状,红菜薹8月下旬到9月中旬播种种植,菜薹生长发育变化不明显。

表2 不同播期红菜薹生长发育性状

2.3 红菜薹的产量与效益

由表3可见,试验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推移,产量逐步增高。其中,K1的产量最低,并且菜薹商品性较差,K1与K3的产量增幅较大,而K4~K7产量增幅较小;菜薹产品市场价格随着播期的推移总体逐步下降;从产值看,K1~K4产值呈上升趋势,K5~K7呈下趋势,K4的产值最高,但K3和K4相差较小。

表3 不同播期红菜薹的产量与市场效益

经方差分析,K4的产量显著高于K1、K2和K3,K4与K5的产量差异不显著;K3的产量显著高于K1和K2的产量;K2产量显著高于K1;K5与K6和K7的产量差异不显著;K6和K7的产量显著高于K4、K3、K2和K1的产量;K6和K7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K4产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产值;K3产值显著高于K1、K2、K5、K6和K7;K5产值显著高于K1、K2、K6和K7;K6产值显著高于K1、K2和K7;K7产值显著高于K1和K2;K2产值显著高于K1;K1产值最低。

3 小结

试验显示,夏秋冷凉地区红菜薹品种播种期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如播期过早,主薹及分枝将受到高温天气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且植株白锈病和软腐病感病率较高,从而影响菜薹产量和品质;如果播期较晚,尽管能获得较好的产量,但市场行情差,种植主体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红菜薹播种种植,7月15日前高温时期播种将产量低和效益差;7月25日进行播种市场价格好,但红菜薹产量较低,导致经济效益差;8月5—15日播种获得产量和经济收入较好;而8月25日至9月15日播种,产量增加不明显,而菜薹市场价格下滑较明显,经济收入总体下降较为明显。通过2年的试验综合分析,夏秋冷凉的麻江地区秋冬季种植红菜薹应在8月中上旬进行播种。

猜你喜欢
菜薹软腐病产值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春来菜薹鲜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万利通电镀集控园区投资8亿年产值5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