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龈下喷砂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的效果评价

2021-09-23 10:45馨,刘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7期
关键词:喷砂种植体影像学

黄 馨,刘 泉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种植义齿修复是牙齿修复的常见方式,患者在接受种植义齿修复之后,很容易出现种植体周围病,其中,种植体周围炎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也是种植体周围病晚期阶段,主要由黏膜炎症引起。当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炎之后,会形成种植体周围袋,同时吸收支持骨,还会造成周围软组织感染,从而导致种植体出现松动、出血等情况[1]。因此,临床上针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该疾病治疗中,预防治疗是关键,通过一定的治疗干预方式,帮助预防种植体周围炎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其中,甘氨酸龈下喷砂属于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将其运用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2]。因此,本文主要从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中抽选65 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和超声龈下刮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中抽选65 例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3 例,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1 例,患者最大年龄76 岁,最小年龄32 岁,平均年龄(46.89±3.46)岁。对照组32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2 例,患者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33 岁,平均年龄(46.93±3.4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纳入标准:①一个月内没有使用过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②本次研究已经提前告知患者,且取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孕期女性;②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存在全身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种植体修复治疗一个月后,开始进行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实验组选择瑞士EMS 超声治疗仪以及EMS 甘氨酸喷砂进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操作前,需要医生与患者均佩戴好护目镜,再指导患者利用准备好的漱口水漱口,完成后,在患者口腔内放置开口器进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治疗部位选择龈下1 毫米到2 毫米的位置,医生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在种植区域喷砂治疗十分钟,然后以相同的水量和功率,对喷砂每个位点,时间控制在5 秒钟左右,完成喷砂治疗后,再选择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口腔连续冲洗,时间为20 秒。

对照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治疗仪器选择EMS 超声治疗仪,治疗部位与实验组相同,患者进入治疗室后,操作人员与患者共同佩戴好护目镜,然后漱口放置开口器,再进行超声龈下刮治治疗,其中,种植区域的治疗时间控制在6分钟,其他点位治疗每个位点5 秒,刮治水选择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种植体义齿修复相关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等,同时指导患者掌握配合方法,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影像学垂直骨增量作为观察指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30.0,当P小于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比较

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实验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比较[n(%),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探诊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3.654、2.164,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比较( 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无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术后1 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 个月,实验组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8、2.583、2.900,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比较( x±s,mm)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颜面部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腔种植修复是口腔修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腔种植修复,能够帮助恢复口腔功能、咬合度等,同时还能改善口腔美观度,近年来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4]。而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之后,容易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并发症之后,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口腔恢复,因此临床上针对口腔种植修复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重视度非常高[5]。其中,种植体周围炎属于口腔种植修复后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口腔修复失败。在相关研究中表示,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后第一年失败的概率最高,其中由于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失败占到10%到50%之间,所以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是非常重要的[6]。造成种植体周围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菌斑生物膜形成属于主要因素之一,当患者口腔内菌斑过多时,就会在牙槽骨与种植体之间形成菌斑生物膜,导致原本的保护机制和牙周膜结构被破坏,从而出现炎症,同时骨质也会出现不可逆的破坏与吸收。所以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是保证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传统预防手段主要是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等,且由于口腔种植体大多是螺纹结构,传统的器械在清洁的时候,很难真正到达螺纹内,种植体表面的污染层与菌斑也不易去除,反而会影响种植体表面的整洁度和平整度,导致牙菌斑更容易聚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甘氨酸喷砂技术逐渐被运用于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当中,该技术依托于超声龈下刮治技术之上,利用甘氨酸喷砂与传统刮治结合,能够很好的清除种植体周围的牙菌斑,从而起到预防炎症的效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的概率大大降低,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本次研究选择65 例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术后6 个月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明显更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明显更小,探诊深度明显更大,且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明显更大,表明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能够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控制牙菌斑,减少出血,提高影像学垂直骨增量。该研究结果与黄容裕等[7]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预防种植体周围炎中采取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促进牙槽骨再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喷砂种植体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喷砂工艺参数对不锈钢表面环氧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喷砂工艺对铝合金薄壁件表面状态和结合力的影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