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2021-09-23 10:45郝纵彬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7期
关键词:活动度皮瓣肌腱

郝纵彬,柴 静

(1.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 单县 274300;2.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心电检查科,山东 单县 274300)

手部烧伤在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烧伤可导致患者手部瘢痕挛缩,对其手部功能造成一定限制,从而对其健康、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挛缩性瘢痕指的是对患者肢体功能或器官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瘢痕的统称,患者不仅会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也会导致其外观改变,其中深度烧伤患者愈合后多会发生该种瘢痕[1]。在瘢痕收缩的影响下会造成外观变形,影响其正常组织功能,若长时间不进行处理则会对其肌肉、骨骼、神经或血管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就目前的治疗方法来说,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均可用于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但其疗效均欠佳,大部分患者会对外观满意度较低[2-3]。本次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38 例开展整形修复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38 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22 例和女16 例,年龄介于21~54 岁,均值(36.58±2.35)岁,包括手掌处18 例,手背处15 例,掌侧关节处5 例。其中深Ⅱ度烧伤23 例,Ⅲ度烧伤15 例。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进行了审核与批准。

纳入标准:因手部烧伤所致瘢痕挛缩畸形;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整形修复术治疗指征;对研究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合并上肢神经或肌肉损伤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开展整形修复治疗:术前准备期应提前预测瘢痕切除松解后的创面面积,便于准备皮瓣或皮片。若患者瘢痕长时间挛缩,术前可通过牵引或理疗矫正其手部畸形,为后期手术做准备。手术时患者呈仰卧位,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瘢痕部位进行检查并切开挛缩处,将瘢痕组织一并切除后对软组织进行松解处理。松解正常组织前患肢暂不移动以对外露肌腱和关节囊进行保护。被动矫形应将腱膜切除后常规冲洗创面并止血。

自体皮片移植修复:针对瘢痕切除后未见肌腱或骨骼外露表现,创面集中在肌肉及皮下脂肪层处患者,可通过自体皮片移植进行治疗。针对创面严重缺损患者根据创面大小可在腹部取全厚皮片。取皮前应以患者创面面积和形状制作对应纸样,再将纸样贴在患者腹部后描边,切取大小形状相同的腹部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将其制作为全厚皮片。在保证张力下进行皮片移植、缝合、固定及包扎,对其手部血液运行状态进行检查。针对创面面积较小且较浅的患者,可在上臂内侧处根据纸样取皮,具体取皮和皮片移植步骤同上。术后对皮片成活情况进行检查。

腹部皮瓣移植修复:针对瘢痕切除后可见肌腱或骨骼患者,可进行腹部皮瓣修复治疗,根据创面深度和面积制作纸样,在下腹处根据纸样内容描绘并确定手术切口,逐一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根据患者创面深度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切取腹部皮瓣后进行常规电凝止血。在创面处缝合皮瓣组织,保证创面和皮瓣的边缘相对应后缝合切口,并包扎固定,对其手部血液运行状态进行检查。行该修复法治疗的患者可在术后3 周时根据情况进行断蒂术处理。

术后对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确定皮片及皮瓣存活率,适当指导患者开展手部功能康复锻炼,主要包括加压治疗、手部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温水疗法等。

1.3 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同时统计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

ADL 量表主要包括大小便、上下楼梯、穿衣洗漱、吃饭等,共100 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好[4]。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5]:术后手部烧伤瘢痕及挛缩畸形症状消失,手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术后手部烧伤瘢痕及挛缩畸形症状显著改善,手部功能明显提升为有效;术后手部烧伤瘢痕及挛缩畸形症状无明显好转,手部功能无显著改善或加重为无效。统计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键入计量资料(x±s),在软件中选择t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键入计数资料(n,%),在软件中选择χ2检验方式对组间数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当计算结果P值在0.05 以下时,评价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ADL 评分比较

治疗后本组患者手指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ADL 评分经统计学软件比较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如表1: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ADL 评分比较(±s)

表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ADL 评分比较(±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n 38 38 tP被动活动度(°)46.56±2.38 77.63±2.35 57.264<0.05主动活动度(°)48.72±2.34 74.22±2.46 46.299<0.05 ADL 评分(分)42.53±2.43 65.22±2.53 39.872<0.05

2.2 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本组患者术后显效26 例,显效率68.42%;有效患者10例,有效率26.32%,无效患者2 例,无效率5.26%,总有效患者36 例,总有效率94.74%。

2.3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本组患者术后皮肤坏死1 例,发生率2.63%;术后感染1例,发生率2.63%,术后溃疡1 例,发生率2.63%,总并发症患者3 例,总发生率7.89%。

3 讨论

手部烧伤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意外因素导致的热力性损伤,对其手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损害,大部分患者经过手术后其创面会逐渐愈合,在愈合期间多有伤口收缩或形成瘢痕等情况,不仅影响手部外观,也会造成手部功能障碍。通常烧伤发生后的48h 内切痂可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控制,避免创面损伤加重,对创面进行及时封闭可有效保护创面。手部烧伤患者治疗后,其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创面愈合时还会有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过度,诱发瘢痕或挛缩畸形,对患者手部美观性和功能均有严重影响[6]。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血管神经、肌腱及关节等均会有短缩情况,并出现拳状、爪形手等,同时多数患者还有顽固性疼痛症状,这对于其手部功能造成了严重限制,使得患者无法完成刷牙、拿筷子或杯子等基础日常生活动作。

为改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手部皮肤美观性及手部功能,进行整形修复治疗十分重要。通过手术清除瘢痕组织,矫正挛缩畸形并进行手部功能重建是该类患者整形修复治疗的目的[7]。在患者整形修复治疗期间应根据其创面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首先需要评估其手部损伤程度,明确损伤特点,在保护其手部重要血管和肌腱的前提下通过手术切除瘢痕组织,记录创面面积、深度和形状。并根据患者创面是否达到可见肌腱或骨骼的深度等情况分别进行腹部皮瓣移植修复和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瘢痕切除后无肌腱或骨骼外露表现,创面在肌肉及皮下脂肪层处患者,其中创面较大患者进行腹部皮片移植修复,创面较小患者进行上臂内侧皮片移植,而针对瘢痕切除后可见肌腱或骨骼者进行了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达到94.74%,并发症总发生率7.89%,且经过治疗患者手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恢复(P<0.05),提示了该种整形修复方法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切。其中腹部和上臂内侧部位获取的全厚皮片移植后挛缩风险小,术后效果较为理想。腹部皮肤比较松弛并有一定张力,与手部创面的整形修复要求更为相符[8]。腹部皮瓣多在下腹部切取,腹部皮瓣血供为直接皮动脉,术中切取带蒂皮瓣或带腹壁浅动脉、静脉皮瓣,还可切取吻合腹壁浅动脉、静脉皮瓣,进行皮瓣移植修复后可确保修复处皮肤有良好的血运,使肤色逐渐正常以改善手部美观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整形修复治疗对改善其手部功能和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保证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可将其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活动度皮瓣肌腱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