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鹿鸣展魅力 海岸湿地生态优

2021-09-23 05:08果叮咚许虎
国土绿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黄海盐城市候鸟

◎ 果叮咚 许虎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为我国第五十四处世界遗产。第一期提名地全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总面积18.64万公顷,占16处提名地总面积的42%。与中国其他17项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不同的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也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

江苏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独具魅力。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湿地,这里栖息着680种脊椎动物,包括40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和多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支撑着丹顶鹤、黑嘴鸥等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

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数百万候鸟的停歇地,这里是全球鸟类飞越千山万水迁徙的重要驿站,这里是鸟类从四面八方汇聚的“海陆空国际机场”,这里是为众多候鸟全天候、全时制、全方位提供“口粮”的“加油站服务区”。

丹顶鹤保护区 吕士成摄

随着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中国东部沿海曾经因发展经济而受到损害的湿地,也将逐渐获得科学修复和恢复。盐城为何申遗成功,我们可以从盐城交出的精彩“生态答卷”中寻找答案。

“申遗”成功:承载着梦想希望辉煌

湿地申遗是一份“生态答卷”。早在2016年9月,申遗计划就在国家层面开始启动;2017年,中国渤海—黄海海岸带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2017年、2018年先后举办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邀请一大批国际知名组织、学者及专家共同关注支持。在2018年会议上,盐城市对外正式宣布停止条子泥区域的围垦和开发,并建立盐城市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加以保护。

世界自然遗产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含金量的品牌,是具有全球价值的城市名片。世界自然遗产的界定有四个标准:美景、地貌、生态、物种,任何世界自然遗产,至少得具备其中之一。盐城黄海湿地除给人们视觉震撼,审美愉悦外,还有丰富的滩涂之美!湿地之美!森林之美!候鸟之美!实际上,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路是艰辛的,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有多少符合项并不是申报的核心,独特性和唯一性才是关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依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保存完好的原真性生态系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湿地是大自然赠予的宝贵财富,被称为“地球之肾”。江苏盐城黄海湿地草木葱茏,长江、黄河裹挟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了大片滩涂,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丰富的资源为不同食性的水鸟提供了丰盛的食物,例如水生植物的种子、叶和块茎,以及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吸引了大批鸟儿在这里补给小憩、繁衍生息,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每当夕阳西下,好一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景致。遗产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遗鸥、黑嘴鸥)。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大杓鹬等几种鸟类的生存,非常依赖于盐城滨海湿地及其邻近地区。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认为:盐城同时具备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其辐射沙脊群和潮间带湿地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盐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得非常好,每年有20万到30万只越冬候鸟在盐城栖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还有300多万只迁徙停歇的候鸟。

盐城举全市之力推动申遗工作不断发展,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把申遗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突破口。盐城把湿地作为宝贵家底加以保护,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探索跨越发展的盐城路径,为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

“世遗”名片:承载着绿色生态保障

成功申遗,盐城黄海湿地走上世界大舞台,提升了盐城在全国、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美誉度。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东部黄海和渤海湾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海岸变化案例中都是少见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各种工业项目、耕作、水产养殖、旅游休闲发展及风力发电项目,造成了候鸟栖息地的消失。过度捕捞也一度造成了一些物种数量的锐减。另外,入侵物种如互花米草,也对盐城候鸟栖息地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1983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几代人守护着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这片滩涂。59岁的吕士成,1984年进入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至今已37年。每到芦花飘飞的季节,丹顶鹤翩然而至,他说:“我总坚信,那里面一定有我们带大的丹顶鹤。”在吕士成等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保护区丹顶鹤的人工驯养、育雏及繁殖等系列工作全部完成,相关科技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新河管护站站长李国涛说:“我们工作站主要负责北核心区,每天巡护40到50公里,主要是察看鸟类栖息地、巡护水下资源、查看植被生长情况,以及滩涂、海边日常巡护。” 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是“勺嘴鹬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多年来,他往来穿行于茫茫滩涂之上,翻过车、落过水,吃尽苦头,但乐在其中。正是这样从上到下齐心协力的努力,才让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等众多珍稀鸟类安全迁徙繁衍。

“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对盐城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保护区要站到为全人类保护自然遗产的高度,加强资源管护、科研、监测、生态文旅等工作。”盐城市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陈志会说。

面对这张沉甸甸的“国际名片”,盐城市委、市政府在如何实现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相辅相成、互促互进上进行了深层的思考。他们坚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保护,确保黄海湿地这一世界自然遗产品牌的“含金量”日益提高;借助申遗成功的东风,构建生物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力打造城市未来发展的生态战略品牌,把这张“申遗”国际名片擦得更亮。

“护遗”道远:申遗从陆地走向海洋

申遗路长,护遗道远。盐城市将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把这一珍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包括两个遗产点,分别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与东沙实验区(被命名为YS-1,含354.69平方公里的条子泥地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被命名为YS-2)。遗产地第一期包含5个保护区: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二期申报涉及辽宁、河北、山东等相关保护地。

湿地之美,让申遗从陆地到海洋。东沙岛位于东台市、大丰区海域交界处,是一处“涨没落现”的海上沙洲,素有“海上牧场”之称。最大的自然奇观在于,涨潮时是一片汪洋,落潮时则成茫茫海滩。潮落以后,水深在10—20米之间。这里生长着1200多种海洋生物,包括鱼类400种,甲壳类50种,贝壳类40种,以文蛤和泥螺最为出名。其部分区域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

不与动物争湿地,不与未来抢资源。“为鸟让路”“为鸟提供生态天地”“为鸟构建服务区加油站”等,一切为鸟服务,已成为盐城人的共识。“万鸟天堂”“迁徙路是幸福路”的标志,在盐城处处皆是。

大纵湖湖荡迷宫 杨允若摄

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朱亮亮难以抑制喜悦之情,“为成功申遗自豪,又感到护遗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为护遗打造第一道绿色屏障。选好林,做绿色发展传承人;守好林,做生态文明宣传员;用好林,做美好生活建设者。使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和黄海湿地和谐共生。”

“盐城黄海湿地的突出价值得到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湿地保护管理的信心。今后,盐城将继续加强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生态系统治理,共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起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世界遗产地提名表决后的发言中,盐城市市长曹路宝向世界发出邀请:来大美盐城,感受奇妙的辐射沙脊群、百万只候鸟的幸福天堂、滩涂湿地“鹤舞鹿鸣”的独特魅力。

2019年7月10日,盐城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用好“世遗”金字招牌,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以“互联网+”“旅游+”,构建全新“旅游生态”,为城市旅游发展再造新优势,注入新活力,打造最顶级的旅游生态品牌。为推进“生态城市”战略,为盐城康养产业,走好“绿色转型、绿色跨越”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年7月12日,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一行来到盐城市东沙岛,实地察看世界遗产保护情况,强调要按照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研究保护机制,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切实做好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坚持保护为本,进一步放大世遗品牌效应。推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全面打造好盐城生态这张“金名片”。

2019年7月16日,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在盐城市正式成立。对于更好地保障美丽盐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保护守护好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作为首要任务,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向纵深发展。

从保护到生态保护,从发展到转型发展,盐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由当初“两难”到走向“双赢”。凝聚保护共识,期待共赢发展。盐城市长期以来,坚持对湿地的严格保护,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沿海停止围垦,进行生态补偿,守护湿地的生态文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保护沿海湿地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然、这份纯净。对湿地的保护,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黄海盐城市候鸟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黄海简介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