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

2021-09-23 08:06项鑫王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平均寿命出生率人口老龄化

项鑫 王乙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1〕。根据我国民政部2010年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在2009年底达到约8.5%,数量高达1.13亿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22%。联合国结合全球人口的年龄比例制定出新的标准,新标准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在一个地区的人口年龄分布比例中,65岁及以上该地区人口比率高于该地区总人口7%;比例高于14%被称为“深度老龄社会”。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3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1%,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社会压力大。本文结合2013~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对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数量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中国老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见表1),我国在2013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未达到老龄社会的标准,2013~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0.51亿人,比例增加了3.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0.44亿人,比例增加了2.9%,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显示,到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①从2001年到2020年,我国将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②从2021年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③从2051年到2100年,我国将处于稳定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的老年人口的规模将要达到峰值4.37亿,其规模将稳定在(3~4)亿。因此,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在未来30年内数量会不断上升,并且达到峰值,我国未来仍将承受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表1 2013~2019年中国老龄人口走势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总结我国人口的历史及结合基本国情对未来的展望,老龄化人口的发展状况具有4个特征:①规模巨大,数量发展迅速:与1990年相比,2019年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接近1.5亿,到2039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高达4亿。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从1953年7月约2 504万增加到2005年11月10 045万,增长约3.01倍〔3〕。世界银行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是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六国之和〔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后以约每年3.2%速度递增。相对于发达国家经历这个过程花费了45年多时间,中国只用了约27年,并将长时期处于很高递增速度,是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一;②中国的老龄化人口中的高龄化的速度过快: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1990年,我国的高龄人口约为801万,至2000年已达到约1 201万,年平均增长率更高达约3.6%。预测,至205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到约33 578万,比2000年增加约2.81倍,高龄老人将达到约1亿人,比2000年增加约7.18倍〔5〕。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远超过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高龄老年人口大量出现,将导致带病生存和卧床不起概率增高,多数高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人均占有医疗资源最多,需要各方面关怀;③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由东向西呈现区域梯次的特征。上海于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宁夏于20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最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从区域的分布看,分为四类:第一类,上海,已属于高度的老龄化地区;第二类,北京、天津、浙江属于中高度的老龄化地区;第三类,辽宁、山东、湖北等,属于中度的老龄化地区;第四类,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正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的人口老龄化初始阶段;④中国的老龄化的状况长时间城乡倒置:从城乡分布看,我国的城市化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速度高于城市,农村同样面临着老龄化等严重问题〔6〕;有统计显示,2008年,城市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0.13%,农村老龄化人口达到约9.79%〔7〕。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预计到2040年,我国城乡倒置的老龄化人口分布状况将会发生改变,城镇水平将高于农村。

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从本质上看包括两个方面,即出生率降低和平均寿命延长。出生率降低致使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致使老龄化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导致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问题。但想要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仍需要深度分析致使出生率降低和平均寿命延长的原因,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我国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全社会的生育水平直线下滑,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1990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为21.06‰,2000年的人口出生率则降低到了14.03‰。到了2010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下降到了11.9‰,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20多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0‰,不难看出,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虽然我国在2016年开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没有停止。2018年我国全年的出生人口1 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创下了1952年以来历史最低。2020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2019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出生率为10.48‰,相比于2018年的出生率持续下降〔8〕。可见,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从而导致并且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科技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得我国的死亡率急剧下降,大大延长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7年的76.7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6/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6.8‰下降到6.1‰,并且我国的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可见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在不断持续进步〔9〕。对比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68.6岁、2000年的71.4岁,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能够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增加社会劳动力,并且这也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表现,但平均寿命的延长也使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大大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3)育儿成本的增加。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其中的十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也标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结束,二孩生育政策全面实施〔10〕。然而,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未有效提高我国的生育率,大部分夫妻仍然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育儿成本的快速增加所致。2018年,有财经媒体对中等收入水平家庭的育儿成本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11〕显示:中等水平家庭富养子女大约需要投入70万,部分投入较高的家庭会超过130万。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12〕显示,我国中等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大约为7.5万元,按照平均抚养一个孩子到22岁计算,这一过程中家庭的总收入大约为165万元。可见,育儿成本几乎占整个家庭收入的一半,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最终导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年加重。

4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4.1精准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出生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能够有效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然而人口出生率却连续三年持续下降,这足以证明仅仅依靠二胎政策还无法有效提高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精准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同样势在必行。一方面,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相应鼓励生育政策,给予每个孩子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积极加大民生、医疗、教育的投入比例,确保房价持续稳定,从而降低育儿成本,减少经济负担对我国人口出生率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积极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在医疗卫生、幼儿教育、生育女性权益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消除各类生育后顾之忧。

4.2实施弹性退休制,延长退休年龄 鉴于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情况,还可以通过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定来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以往的退休年龄是依据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所制定的,随着平均寿命的逐年提高,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来改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增加我国的社会劳动力,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相应地贡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同样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方面采用具有弹性、灵活的退休制度,改变以往“一刀切”退休制度造成的人才和资源浪费,提升我国老龄人口对社会的贡献率。将上述两方面退休政策有效结合实施,对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够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4.3积极发展国民经济 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之所以并未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影响,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并不是“未富先老”。然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却是未变富先变老,因此,要想解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积极发展国民经济,以全面改变目前“未富先老”的现状。为了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我国同样应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大力发展经济,促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国民收入,以实现“未老先富”的社会状态。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物质条件的不足、劳动力的缺乏、社会负担的加重均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认清并努力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精准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改变现有退休制度,积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老年人口生活的满意度,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平均寿命出生率人口老龄化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2050年,富国人均寿命120?
世卫称日本平均寿命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