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易用视角下《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师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1-09-23 08:17袁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

袁华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优质海量微课资源的支撑。教师作为微课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主体,面临着工具选择、技术障碍、开发低效等实际问题。为辅助教师快捷有效地建设微课,结合新形势下微课的拍摄方式、演绎和制作方法,从技术易用的视角开发了基于场景的协作拍摄和工具应用的教师学习课程及其配套资源包,即《微课设计与制作》。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或个性化地指导将制作微课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从而为后续开展各级各类的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场景拍摄;工具应用;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1-024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问题提出

“互联网+”时代,以微课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实施的主流模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空中课堂”首次了覆盖海淀区各学段的各个学科,成为支持在线教和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海淀区99所学校的调研與访谈发现:79 %的学校更愿意采用录播式的资源支持教师在线的“云”学习;44%的学校会使用PPT录屏式的微课来指导学生的“云”学习。可见,建设网络环境下海量的具有优质内容、形式多样的“微课资源”是混合式教和学的迫切需要。从学校接受度来看,教师对录播、录屏类微课制作和使用的意愿较强。

然而随着大量新技术、新媒体、新资源的出现,结合搜索工具,将微课制作作为基本关键词,我们可得到多达近20种的软件工具和微课制作方案的推荐。而且,关于微课制作的学习资料(视频、文本)绝大部分是基于工具本位的,侧重于软件功能的罗列介绍。因此教师选用工具时常常因为这样海量的信息而不知所措。尤其对于部分成熟期教师或非技术学科的教师,由于长期养成的课堂教学习惯或是不愿尝试、排斥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大多存在“技术恐惧症”或者持“技术无用论”的现象。为此,技术依然是制约教师制作微课的最大障碍。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开展的常态,教师不可避免地都要参与微课的开发和制作,作为教师培训者应了解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针对性地按需施训。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中在“教师主体”经验中提出: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激励优秀教师建设慕课,动员广大教师使用慕课[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说明“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2]。据此从技术自身易用的视角出发设计开发了《微课设计与制作》教师学习的系列课程,并结合现有的培训条件,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设备等)帮助教师克服技术层面的障碍,以此落实信息技术在微课开发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

2 技术易用视角下微课的分类及开发原则

结合本校多年建微课、用微课的经验和思考,按照制作形式将微课大体分为基于场景的协作拍摄类微课和基于工具的自制录屏类微课两类。协作拍摄类微课借助校企合作共同制作完成,根据场景的不同又细分为场地实拍和虚拟拍摄,多由课堂实录、专家讲座、教师说课、微格教学、演示操作等活动类型单一或组合来呈现。录屏类微课是由教师自主设计课件、使用不同工具来制作完成课件录屏式、演播式、动画式、互动式等多种风格的微课。

结合教师在两类微课开发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同需求和已有的信息技术素养,技术易用视角下的微课开发就是要厘清两类微课开发过程中与教师相关的关键问题,通过精简教师承担的职责、任务和选取适宜教师使用的工具、技术,遵循流程规范化、技术轻量化原则,设置实用易学的课程方案及培训方案;并能够通过方案实施,在不增加教师额外教学负担的前提下,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微课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满足有微课开发任务教师不同的需要,以达到减负而高效的建设目的。

(1)流程规范化原则

协作拍摄类微课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由主讲教师、内容审核专家和技术人员等多种角色共同参与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流程也不尽相同,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为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与审核三个阶段。各阶段都有很多需要团队成员特别注意的事项和要求,繁而杂、多而细,参与的每位成员对整个流程要有一个了解和适应的过程。主讲教师和指导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如果对某一个环节不是很熟悉,就会影响微课的制作周期。流程规范化就是厘清各阶段不同角色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规范处理三个阶段的各个环节,构建科学高效的全流程链,以便不同角色通晓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跟自己相关的环节及注意事项。比如录制前应优先选择与主讲教师前期准备事项的相关内容,录制后则应重点关注和与内容审核专家交付视频的环节。

(2)技术轻量化原则

自制录屏类微课是教师利用各种工具自主设计、制作完成的,表现形式更为新颖。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工具使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轻量化关注的是工具的普适性和易用性,核心是要充分利用教师已掌握的经验:从教师常用的课件工具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或WPS入手,对比分析不同工具的特点,提炼不同工具的通用策略,重点解决用什么工具,如何设计课件,如何实现录屏,如何剪辑视频等问题,从而设计出“低成本、高功效、易操作”的课程学习方案。

3 课程设计思路

《微课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既要关注新形势下微课的演绎和制作方法,又要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应用的难易角度,其目的是能够帮助教师快速而有效地完成微课的制作。

(1)以学习需求为导向结构化课程体系

对于微课制作和设计,教师学习的动机性和目的性较强。不同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点不同。结构化课程体系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能否很好地接受和应用课程内容。根据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整体分为公共通识、基础应用、核心实训和技术拓展四个模块;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的设置模块必修和选修,按照教师技能实践的水平和工具应用的难易程度进一步细分为到工具的初始应用、进阶应用和优化应用三大级别(图1)。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模式探讨
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培训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