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背景与价值意蕴

2021-09-23 00:50蒋永穆
学术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蒋永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马克思自身的本意。正如马克思所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②程恩富教授等从整体性出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程恩富为代表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独到学术思想,③不仅为新时代再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提供了学理遵循,还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提供了方法启迪。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背景

学术研究并不全是大脑硬思考的产物,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与思维过程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探寻事物的源头不仅不能抛开历史,反而要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从历史背景中寻找研究的起因。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术研究正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认识误区以及学术研究的积极回应基础上形成的。

(一)顺应党和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时代之需

一切具有价值的学术研究都是发端于那个时期的社会建设与实践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④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也正是顺应了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时代需要。进入21世纪之后,中共中央启动实施了规模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通过一系列相关举措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以及成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⑤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本身要求从整体性的视角去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核心是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问题。”⑥这也是历来马克思主义者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由此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程恩富教授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视角进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厘清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且还有利于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也有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思想困惑,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是程恩富教授等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大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核心任务。

(二)矫正理论界和实践中曲解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起点。学术研究则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是对实践错误做法和认识的矫正。实践和历史已经鲜明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还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而思想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们,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思想武器。何为彻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已经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彻底理论。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部分人没能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精髓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针对教条化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就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⑧但理论界和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人士把马克思主义某种理论或经典作家的某些观点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提取出来使之抽象化、绝对化、公式化,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照抄照搬,生搬硬套。⑨程恩富教授等认为,教条主义的出现至少有两个原因——未能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没有掌握辩证法,尤其是忽视了偶然性的作用。⑩教条主义从本质上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程恩富教授等为了进一步澄清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曲解的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从新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三)拓宽学术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视角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设立以后,有不少的专家学者都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进行了拓展性研究。比较典型有:梁树发教授从学科视角和理论关系视角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学科视角即按照通行的学科体系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关系视角即按照构成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各具体理论、观点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这个整体;11顾钰民教授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以及理论的整体性与实践问题的综合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2张雷声教授从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3袁银传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科学的整体体系,其整体性包括研究方法的整体性、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逻辑结构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14钟明华教授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等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15韩庆祥教授等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主题、方法、理论、发展以及形态等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16显然,这些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发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程恩富教授等也认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需要在把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新的研究视角,取得新的突破。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程恩富教授等立足时代需要,以独到的学术眼光寻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新视角,并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领域进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且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主要体现以下几篇文章中:《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统一》等。著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定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统一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等。

(一)马克思主义定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例如,梅荣政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后继者所丰富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深刻而多方面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17赵家祥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8程恩富教授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出发,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19程恩富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坚持了创立与发展、学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等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原则,这是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统一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20这表明,尽管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始终贯穿其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以及基本方法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进行阐述。程恩富教授等通过剖析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理解,提出要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程恩富教授等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它们三者是有机统一的,这也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基石、观点是核心、方法是灵魂,三者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和一致性。越是具有科学性的观点和方法,就越是能准确地体现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的正确立场,反之则非;方法越是正确,观点就越是正确和深刻,也就越是能体现正确的立场;在阶级社会和阶级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科学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21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和指导实践的方法来体现,但这种体现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这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正是程恩富教授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科学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程恩富教授等认为,厘清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哪些,以及我们应该发展哪些,这也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整体性的一个视角。22那么,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我们应该坚持什么?程恩富教授等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基本原理。因为这些原理已经经过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和自然科学发展实践检验了的,并证明了是长期有效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程恩富教授等在澄清学界一些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在创新和发展主体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并由后继者日益完善的理论体系;第二,在学术内涵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学术思想体系;第三,在社会功能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指导思想体系;第四,在人民福祉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改善民生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思想体系;第五,在价值观念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和价值观的文化思想体系;第六,在国际交往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和平发展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思想体系。”23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第三个重要视角。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价值意蕴

程恩富教授等關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入,也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入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24这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程恩富教授等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视角。程恩富教授等从马克思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三个视角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视角。另一方面,为学术界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供了学理遵循。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对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张建云在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定义视角的整体性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整体性研究》一文。她在文中指出:“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坚持了创立与发展、真理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等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原则’,既表明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功能,又强调马克思主义建构价值世界的功能和意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定义。”25此外,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成果还多次被学术期刊论文和高校学位论文引用。

(二)澄清了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误区

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同部分质疑之声斗争中前进的。面对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认识,我们既需要敢于正视这些声音,更需要敢于向这些错误认识“亮剑”。如何向这些错误认识“亮剑”?程恩富教授等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整体性的研究,离不开澄清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26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与澄清实践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换而言之,程恩富教授等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中对实践中的错误认识进行有力的回应。比如针对实践中认为股份制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马克思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原理过时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高效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实行按劳分配等错误认识,程恩富教授等以澄清股份制性质和特点上的错误认识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这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极其严密的逻辑推理为澄清实践中的其他错误认识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三)启发了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视角

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不仅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发展和澄清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认识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启发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后,学术界就对其形成渊源、基本内涵以及价值意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務,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为其提供了启示。一方面,要认识到整体性研究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体系,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些内在要求需要从整体性的视角对其进行深入要求。另一方面,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为深化其整体性研究提供了思路。目前,学术界已有部分学术论文开始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他们从时间、空间、实践等层面进行探析。实践永无止境,学术研究也没有终点。程恩富教授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视角为继续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属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仅有利于廓清实践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而且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我们从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结合时代任务,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进一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还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怎样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

③  程恩富主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程恩富:《在学术生涯中形成十大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程恩富、余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余斌、程恩富:《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程恩富、胡乐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与整体性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⑤  程恩富、胡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⑥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⑨  傅国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背景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1期。

⑩  程恩富、余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

11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12  顾钰民:《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08年第2期。

13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0年第5期。

14  袁银传:《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思想理论教育导论》2011年第8期。

15  钟明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整体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16  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哲学研究》2012年第8期。

17  梅荣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五个马克思主义文本有关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18  赵家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

19  程恩富、胡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20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21  余斌、程恩富:《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22  程恩富、余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

23  王中保、程恩富:《多层面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9期。

24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25  张建云:《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2期。

26  程恩富、余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

(责任编辑:陈燕)

猜你喜欢
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