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管理科学奖: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2021-09-24 11:58
安全 2021年8期
关键词:本体突发事件灾害

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学科本体与分支结构;学科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任务;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教材体系。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灾害对人、财产、环境和发展的损害。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1 应急管理工作、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概述

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围绕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展开,工作内容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其特征是实践性和功效性,如一案三制一保障,由政府构建。它是政府/社会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的全面工作系统。工作体系对学科体系提出理论、战略和方法等的支撑要求。

应急管理学科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基础性,由学界构建。是对应急管理的学理性解读和其整体结构的理论性构建,主要包括学科本体、基本问题、整体架构和组成分支。它服务于应急管理的工作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在学科体系之上,结合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工作体系培养和提供称职的工作者。其产生于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

2 学科本体

借鉴范维澄院士的公共安全体系的“三角形”模型,如图1,引申出应急管理的学科本体。

图1 范维澄院士提出的安全体系“三角形”模型Fig.1 The "triangle" model of security & safety system proposed by Academician Fan Weicheng

该模型中,三角形第一条边的突发事件,工作内容是研究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的风险作用;第二条边是承灾载体,指各种人、物和经济社会运行系统,工作内容是研究突发事件的成灾机理,即在突发事件的作用下对承灾载体产生的破坏;第三条边是应急管理,指由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所构成的灾害体系中,如何施加人为干预作用。

鉴于第一条边研究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机理,是纯粹的自然现象,是应急管理学科的科学基础,其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故不属于应急管理的学科范畴。第二条边研究的是突发事件致灾机理,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交集、交集的后果及后果形成的机理,为应急管理学科树立了靶子,其研究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范畴,故此可以列入应急管理的学科范畴。第三条边研究的是防灾、救灾的体系和方法,探讨人类以什么样的组织、途径和手段来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后果,主要属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管理学的问题。因而得出:应急管理学科的本体是致灾机理和防灾救灾的体系与方法,如图2。

图2 应急管理科学体系与方法Fig.2 The scientific system and metho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1)应急管理学科本体之一:致灾机理。突发事件成灾的基本原理是致灾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的耦合作用,如图3。对致灾因子和脆弱性的管理归结为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第一阶段任务,目的是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发生的概率、后果。

图3 致灾因子与承载体脆弱性的耦合作用Fig.3 The coupling effect of disaster factors and vulnerability of carrier

(2)应急管理学科本体之二:救灾的组织与方法。防灾救灾是从社会的角度,以政府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为主要形式,从组织体系、能力建设、方案准备、应对措施准备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人、财产、环境和发展造成的损失,这是应急管理的第二阶段任务。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动员、组织全社会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

3 学科的总体框架与分支结构

学科的总体框架是对应急管理学科的系统性描述。它既包含了学科的基本构造(蓝图),又包含了学科的各个分支和主要内容。

(1)致灾机理。它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和内容有:①灾害与危险(危险源)。主要内容包括灾害与危险源的历史统计、现状普查(排查)、分类、分布等。②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概率、后果、影响和严重性。③承灾体的评估。主要内容包括它们的脆弱性、抗逆力研究。④减灾防灾方案规划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主导的区域灾害减除规划及实施;对公民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机能的教育。

(2)救灾的系统与方法。救灾的系统与方法实质上就是应急管理的主体部分。它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和内容有:①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应急演习演练设计与实施等。②突发事件指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指挥部的构成,现场指挥部设立,信息报送、研判与发布,应急响应的启动、升级、降级与终止等。③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导则。包括搜寻与救援、医疗救援、事态控制、现场秩序维护等。④危机沟通与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沟通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对自媒体的管理,舆情管理,信息发布等。⑤应急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应急资源的确认、储备、调动、征用和恢复。⑥恢复重建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制定,心理恢复、家庭恢复、基础设施恢复和经济恢复。⑦应急管理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从监测预警、搜寻救援、危机沟通、心理危机干预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应急管理的所有相关法律以及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

(3)应急管理学科的主要特征。依据应急管理学科的本体和主要任务,总结出应急管理学科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方能将其置于稳固的科学基础上:①应急管理是有计划的政府和组织行为。②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危险或灾难(四大类突发事件),包括战争和恐怖主义。③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损失。④管理的过程是从灾难发生之前的准备、预防,到灾难发生时的应对,以及灾难过后的恢复。⑤管理的理论、方法、系统、工具具有多样性。

4 人才培养方案

(1)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科的建设非常重要,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是需要与人才规格的对应性,如图4。

图4 需求发展与人才规格的对应Fig.4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demand development and talent specification

应急管理作为年轻的朝阳学科,应急管理人才的能力规格:关键是如何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对应起来而且胜任培养任务。可以从理论与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考虑,具体的,见表1。

表1 应急管理人才的能力规格Tab.1 Capacity specifi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alent

(2)专业特色。应急管理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①跨学科: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安全科学与工程;GIS 等学科。②强能力:管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沟通与交流能力。③重应用:胜任政府和社区应急管理,胜任企事业单位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够解决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反映的学科系统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需体现学科的特点,反应学科的系统性。从应急事件的发展四阶段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及学科人才需求技能、知识、理论方面考虑,见表2。

表2 人才培养与学科系统性的关系Tab.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system of the science

建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须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须从对学科的清晰认识开始。正确的学科认识提供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方向和路线图。第二,学科的社会定位是决定学科社会地位和建设规格的基准线。应急管理必须为国家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服务,它是应急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 第三,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按照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满足实践的路径制定和实施。我们建立了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这一模式的路线图。

5 基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教材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体系,团队编写了一套应急管理教材,见表3。

表3 团队编写的应急管理教材信息Tab.3 The information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team

猜你喜欢
本体突发事件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眼睛是“本体”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