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1-09-24 09:54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戴 玮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脊柱病专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由于老年群体机体功能退化、抵抗力低下、骨质状况不佳,因此成为骨折的主要发病群体。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类型的5%左右[1]。且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由于脊椎是人体重要的承重支柱和中轴,结构十分复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常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伴随着十分严重的关节疼痛和脊椎部位肿胀,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行走和活动,因此在发生骨折之后,需要及时做好诊断和对症治疗工作。由于受力部位、外力的作用等的强度不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治疗难度较大,选择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和后遗症的预防中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方法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抽取116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的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35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1.16±3.16)岁;实验组女性24例,男性34例,年龄66~77岁,平均年龄(71.24±3.18)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5岁;所有患者接受X线、CT或者MRI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的方法、内容清楚,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施行保守方法治疗,静卧一周后,给予活性维生素D、抗骨吸收药、钙剂、骨矿化药物、骨形成促进剂等药物治疗,待患者疼痛有所缓解后,2~3个月开始下床活动,并同步开展腰背肌康复训练。

实验组患者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患者行右侧位卧躺接受手术,对骨折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后采用浸润的方式进行麻醉,根据患者的脊柱骨折病症部位选择微创切口,其位于对应的椎间盘水平旁正中12 cm的位置,使用椎间孔镜配合穿刺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及纤维环坏死组织进行完全切除,之后应用双极射频对破裂的纤维环消融皱缩成型,清理侧隐窝及椎间孔内疏松骨质及韧带,松解神经根,利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复位满意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并注意预防感染,结束手术,术后积极开展疼痛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整体恢复情况:结合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丢失率、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VAS评分: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2],分值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3)脊柱功能:包括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三个指标[3]。(4)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压疮、血栓、骨不连、感染、残疾等并发症,做好详细统计后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情况均比较严重,实验组骨折患者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疼痛情况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8 6.12±0.12 2.13±0.13对照组 58 6.11±0.11 3.75±0.14 t 0.468 64.578 P 0.641 0.000

2.3 两组脊柱功能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脊柱恢复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的脊柱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椎体前缘高度/mm椎体后缘高度/mm Cobbs角/°实验组58 6.42±2.59 4.61±3.01 5.11±4.12对照组58 39.14±2.55 28.44±3.14 24.66±4.16 t 68.559 41.724 25.430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发生压疮、血栓、骨不连、感染、残疾共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5%,对照组患者发生1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08)。

3.讨论

老年人的机体骨量降低,会进一步破坏骨质正常结构、提高骨脆性、降低骨密度,这就大大增加了各种类型骨折的发生风险。由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容易摔倒,因此骨折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患病群体。一旦发生骨折,除了严重的创伤性疼痛和肢体肿胀外,骨折还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患者的精神和经济造成一定的负担[4]。做好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保守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式,包括了药物治疗、支架辅助支持治疗等[5],该治疗手段虽然直接避免了创伤性手术的侵入伤害,但长时间的卧床静养反而有较高的并发症危险,如压疮、血栓等,进一步加快了患者的骨流失[6],致残率相当高。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方法能够在影像的引导下准确寻找病变椎体的位置,注入骨水泥,相对于保守治疗而言,能够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强度,且创伤小、恢复时间并不长,预后效果佳[7],有效避免了保守治疗的高并发症发生。本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患者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更低,且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等指标明显改善,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自身机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脊柱功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