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9-24 09:54梁春鑫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双镜胆总管胆道

梁春鑫

(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普外科 重庆 400000)

肝外胆管结石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一般发病于胆管系统或者从胆囊排出至胆管部位,导致胆管内结石难以顺利排出到肠道内,进而引发胆管阻塞及胆管感染情况。胆管内感染的病菌上行至肝窦对肝静脉造成影响,会引发全身中毒感染症状。对于肝外胆管引发的疾病症状,可造成患者胆绞痛周期性发作,明显的肝区或胸部疼痛症状,引发贫血、肝大、高热黄疸等不适症状,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诊疗。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外科手术是较好的干预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效果差[1]。而伴随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及胆道镜作为微创辅助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发挥了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外关于肝外胆管结石采用双镜治疗的相关研究,尚未完全确定其疗效,因此,本次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比较对疾病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我 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 收 治 的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5.2±3.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5.7±4.3)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纳入标准:患者均因腹痛、发热、黄疸等不同症状就医,且经CT检查确诊肝外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1~2 cm;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凝血障碍或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对手术或麻醉不耐受者;既往相关手术史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右肋缘下取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胆囊,将周围组织游离后切除胆囊。将胆总管打开,使用取石钳将松动结石取出。并以纤维胆道镜检查肝内外弹道,直视下,使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对于巨大的嵌顿结石,可采用液电碎石。手术完成后常规放置T管及引流管。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双镜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脐部上方取切口,将气腹针置入,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压力保持在13 cmH2O。将置入10 mm套管针(trocar)并妥善固定,将腹腔镜置入,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采用4孔法操作,将胆囊切除,并充分显露胆总管。采用无创伤抓钳将胆总管前壁表面浆膜抓起,使用剪刀将胆总管前壁切开,将弯分离钳自胆总管前壁切口伸入,腹腔镜监视下,将部分松动结石取出。在肋缘下副操作孔内置入纤维胆道镜,使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采用液电碎石技术碎石。操作完成后,对是否存在遗留结石及胆管乳头开口水肿情况进行探查,手术满意后,选择合适的T型管置入胆管内并缝合胆总管。自T管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确定胆管缝合效果,并在温氏孔处留置引流管,妥善固定。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2)评估两组手术安全性,包括切口感染、胆漏、肺部感染[3]。(3)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评估时间点为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32 120.2±15.2 33.0±9.6 2.8±1.0 6.5±2.0对照组32 145.6±18.1 50.2±12.3 4.3±1.3 11.2±4.0 t 6.079 6.236 5.174 5.94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观察组32 8.5±1.5 5.0±1.2 2.6±1.0对照组32 8.4±1.3 7.0±0.9 4.6±1.2 t 0.285 7.542 7.243 P 0.777 0.000 0.000

3.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为外科常见病,对其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胆管狭窄、胆道结石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5]。在临床治疗中,肝胆管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治疗难度相对普通结石更大,且取石效果差,容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目前,手术治疗为肝外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治疗方法[6]。

近些年来,腔镜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通过腹腔镜及胆道镜进行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在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具有美观、创面小等特点,且对患者的机体伤害比较小,在腔镜的监视下,可对腹腔情况进行彻底探查,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切除后,切除胆总管取石,可有效减少取石时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保证患者治疗安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双镜手术治疗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看,取小切口,对患者机体损伤小,且操作孔直径小,患者术后易恢复。患者机体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可有效避免长期住院导致的院内感染增加的概率。经胆总管取石,也避免了对其他腹腔脏器的干扰,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双镜手术治疗时间短的原因在于,开腹手术需要取大切口,实施层层皮下组织游离,并且手术中缝合等因素,影响了手术效率,导致时间延长。而双镜手术需要打四个操作孔,开腹手术则需要且较大切口,且手术操作时间长,因而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且双镜操作下,采取精细操作,对大血管及机体损伤比较小,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也较好。双镜治疗患者,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因而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提升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的18.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患者来说,双镜操作对机体损伤较小,且可在精细化操作下,利用腔镜的优势,可保证患者术后尽快恢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小切口及皮下组织损伤小的特点,也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肝外胆总管结石采用双镜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有创伤小,操作更加精细,对机体影响小,及术后易恢复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可显著发挥微创优势,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镜胆总管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探讨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价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