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类短视频内容的通俗简化处理

2021-09-24 12:01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哔哩娱乐科普

邓 石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北京100024)

一、绪论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到:“若一个民族在琐事上分心,若生活是周而复始的娱乐化,若庄重的公民交谈成为幼稚的嬉戏打闹,那么该民族危在旦夕,且难逃文化灭亡的厄运”[1]。当下伴随着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总体文化氛围上则朝着泛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泛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文化特点积极的一面来促进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成为了这种文化氛围背景之下新的命题,故我们亟待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而科普短视频就是泛娱乐时代下将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普及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适合社会发展的叙事手段同时满足受众对娱乐和学习的需求,在科普事业发展史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

这与传统的科普内容本身的特点也有较大的关系,传统科普内容,诸如专业型纪录片、专题片等,都具有制作成本高、成片周期长、内容冷门和视频时间较长等特点,而这些内容在与基于人工智能偏好推荐机制下的碎片化短视频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知识类短视频就应运而生了。而为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下短视频媒体的优势,无论是平台方还是知识类视频制作者,都需要结合现阶段具体的情况,对于视频内容进行调整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平台方的传播要求。

本文在具体的材料整理与分析中,该研究主要采取融入式的组织形式,强调质化研究中“研究者身份”的参与、直觉与反省。研究者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官方活动经验丰富,专注短视频中的知识类短视频领域,长期观看、制作并讨论知识类短视频,本身对知识类短视频的意义、影响及矛盾困境都有较高感知。并曾开展社会活动参与、研究UGC内容制作者并对其进入与深访等,保证其“进入”该研究的合理性与专业性,从而以“直觉式”的输出,进行诠释。

二、现阶段的知识类视频现状

经济史学家哈罗德·英尼斯曾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指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3]移动互联网对于我们现在的文化与社会是有着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文化信息获取的终端也主要转移到了小屏,拜摆脱了过去很多的传播场景,如以往传统媒体所依托的客厅场景。互联网是和广播电视虽然是同步向前发展的,但是论其变革深度与广度,广播电视其实无法与互联网与新媒体带来的影响相抗衡。

而知识类短视频随着当代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一同发展,因此拥有新媒体的各种特征,如快节奏、内容垂直和高更新频率等。所以推广也较快,“借助短视频的内容和技术生态,原本严肃刻板的科普教育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其深入浅出地讲解、紧跟时事热点的选题策略以及轻松活泼的语言形式深受网民欢迎。”[4]

且现阶段,知识类短视频作为知识或观点输出的视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短视频,无论是在信息密度还是在理解难度上都相对来说更高,这也有更多全新的要求,如何“使日常生活知识化,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拓展了「知识的边界」”[5],需要我们去思考,而知识内容的通俗与简化处理正是渠道之一。

这些内容在经过通俗与简化处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之为“泛知识类视频”。我们以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为例,回顾过往,其实B站很早之前就有泛知识板块,比如2012年就设立的科技区。

在视频形式不断发展后,现阶段的泛知识类视频本身更跨圈层,对新用户来说,融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知识类短视频和新的媒体形式融合所带来的,也将部分知识类话语权从原本的“权威”手中转移到了自媒体博主上来,这就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即知识类视频制作者的身份具有不确定性,其中既有本身就具有专业背景的自媒体,如我们所熟悉的刑法学领域专家罗翔老师。

但知识类自媒体作者的身份同时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不需要非常强的平台背书,更多的决定权交还给了观众,由观众来对这些泛知识类视频内容进行选择,如影视类知识博主“星月兮”就只是一名大四在读学生。

此外另一个现状即观众对于通俗化知识类内容具有强烈需求,部分垂直领域细分分区尚处空白阶段,如“巫师财经”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B站投稿,带动了B站整个财经区的兴起。而除了专业知识外,垂直领域的知识内容又必须追求简单易懂,才能较好的获得流量数据,如知识类原公众号自媒体作者“硬核的半佛仙人”的知识类观点输出视频往往都需要辅以较多的搞笑段子来配合,在浅阅读大环境的影响之下,知识类短视频更多则需要朝液态媒体形式靠拢。且知识类短视频是新兴的媒体内容,目前文献较少,本文补充了此方面的空白。

三、平台对创作的影响

知识类短视频一般是专业垂直化发展,涉及专有概念与知识,而这都需要系统学习才能够理解透彻这些内容。

第一个最为显著的矛盾,即视频时长与内容完整的矛盾。因为新媒体平台对于短视频的时长有客观限制,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短视频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而知识类短视频若要将一些概念完全清晰地解释清楚,时长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过长的知识类视频,在平台方系统算法下,对于推流也极其不利。过长的概念解释会降低视频节奏,从而使观众兴趣降低,用户关闭页面举动就会增多,且视频本身时长在增加,故完播率就会进一步下降。从而导致视频网站对于此知识类短视频的系统评级下调,并且降低其在用户客户端面前的曝光力度。

在现在UGC与PGC内容发展较好的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中,也可以看出此趋势,在整体规划上也是将知识类短视频逐渐朝泛生活类视频进行划分。在2021年1月30日,哔哩哔哩在线直播了BILIBILI POWER UP 2020百大UP主颁奖,知识区的UP主“罗翔说刑法”获得“年度最高人气奖”奖项,而“硬核的半佛仙人”也获得“年度黑马UP主”奖项,此外知识区一同入选“百大”UP奖项的视频制作者还有“回形针PaperClip”、“蜡笔和小勋”、“历史调研室”、“沈逸老师”和“毕导THU”。

在过去一年里,B站上资讯类、科普类、生活类的实用性视频,如理财、家居、萌宠、时尚、健身、美食等均获得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B站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64%,装修类视频同比增长272%,求职面试类视频同比增长233%,社科人文类视频同比增长211%,健身类视频同比增长182%,Vlog类视频同比增长177%。[6]

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见得知识类视频发展之迅速,且在2020年年中的时候,哔哩哔哩将“科技区”更名为“知识区”,原科技区的汽车移入了生活区,机械和军事取消二级分区,这些改动也意味着知识类内容的聚合。过去各种知识内容在B站是分散的,或者是隐匿在合集中的,B站对知识内容的整合也是为了将平台类目清晰化,帮助UP定位,以更好地推动泛知识类内容的增长。

在哔哩哔哩通知下方的评论中,哔哩哔哩用户也反映热烈,也出现了不少热门评论:“见证历史”、“早就是学习应用了”、“B站大学实锤了”等,都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其实早在之前,哔哩哔哩就曾发布了知识类视频的“好奇心计划”,鼓励行业科普、科学知识、人文历史等方向在内的原创视频投稿,但当时是2019年,这个活动也只是B站在此方面的小范围测试。

但纵使如此,在同期环比下,知识与科普内容在与主流娱乐内容,诸如游戏与生活主题的视频相比较时,仍有较大的数据上的差距,这也意味着知识与科普内容暂时并非观众日常内容观看的首选,但同时也意味着知识类短视频仍为蓝海市场,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无独有偶,就在2021年1月,百度也宣布加码泛知识直播。事实上,盯上泛知识视频内容的平台还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字节跳动的抖音“DOU知”计划和快手联合知乎发布的“快知计划”,在这种泛娱乐大环境下,知识类短视频作为蓝海市场,上述各个平台之间又激烈竞争,我们不难看出知识类短视频必须进行简化与优化处理,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与流量数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且此现象与视频类型为时代风口,现在的视频平台的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这一现象也是十分重要的,亦可能是过度娱乐化的反哺。

表1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声量同期数据

四、受众对创作的影响

且不仅仅是短视频平台对此有所限制,对于知识类短视频最终的受众来说,过长的科普视频也不符合当下观众对于短视频的观看习惯以及偏好。互联网的潮流之下,视频内容行业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与知识类短视频相关的首先就是在现在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受众的学历背景会极大地影响传统科普视频的教育效果,根据CNNIC最近几年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查》显示,中国网民学历结构普遍偏低,全国网民有近一半左右的人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7],部分观众无法理解其专业内容讲解,这样就导致了知识类短视频中的有些概念必须进行简化。

其次是当下的观众更偏好娱乐内容,严肃内容的受众有限,在主流的新媒体视频创作环境下,创作者的创作导向也主要是需要以“年轻人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建立信任”。根据新站发布的《2020年B站UP主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各年龄群体更偏好认识新朋友的途径(TGI)更多的是集中于兴趣导向型平台,如B站、豆瓣和LOFTER等兴趣社区,兴趣取代传统社交要素,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建立认同感和信任感的纽带,而与此同时,视频则是年轻人最偏爱的兴趣内容载体比例高达71%[8]

这就提示我们知识类短视频的创作简化过程中更需要更加注重年轻用户,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移动视频是90后、00后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位居第一—第二的应用类型,且同比增长率明显高于社交和游戏。[9]此时则需要结合“Z世代”年轻人的偏好来进行知识类短视频的创作,融入新兴的“梗”元素在其中,以促进其通俗化传播。

尤其可见,知识类视频创作者需要仔细斟酌内容的取舍与处理,“把复杂的科学内容放入老少皆宜的短视频媒介,让复杂内容通俗化,进一步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迅速成为科普的新渠道。”[10]

五、结论

通过对知识类短视频创作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内容的通俗简化处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知识类视频的短视倘若要取得优秀的传播效果,则需要顺应新媒体环境视频特点和短视频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规律,以及配合平台推流机制与算法需求。除此之外更为核心的则是需要创作能被观众接受与认可的内容作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通俗简化处理,将其中的原本本复杂内容碎片化、大众化。

而设置足够吸引人的案例、讲述好故事、频道人格化与内容泛娱乐化等,则有助于知识类短视频作者进一步优化自身的产出的内容。

发挥每个知识类专业垂直领域频道独一无二的自身优势,适配其所在的相应平台特征与属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新时代知识类短视频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哔哩娱乐科普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科普达人养成记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