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角下墩头蓝文旅产品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1-09-24 12:01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手工技艺纺织

杨 桦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一、引言

国务院派发了《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习主席也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文化复兴,学习工匠精神。本课题以广东和平彭寨墩头蓝技艺为源头活水,将其与文旅产品结合,进行创新应用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二、广东省墩头蓝的历史、现状与工艺

(一)墩头蓝的历史背景

广东省华表革命老区和平县,地处东江流域,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自然染织原料来源广泛,自古就是大型织染专业村。华表墩头村先人们以素、敦、古为立村之要义,以纺织、耕读、书院教育立家业。墩头之蓝,因产地而名。原色取汁于“大蓝”等野生植物,以素色为主,也有部分“墩头红”、“墩头乌”等客家素染精品。古老织机经纬交叉、纵横交错编织出极简纹饰,生产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梭织面料。将客家特色,寄托在饰图设计、纺织、踹染过程中。

(二)广东和平墩头蓝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大地引起积极反响。传统手工染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成了各方的研究命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纺织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墩头蓝纺织技艺市场需求日渐萎缩,传统工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效益不对等,墩头村很多老传统手工艺人慢慢放弃传统纺织手工业的生产,新生代年轻人更不愿意从事这种慢节奏的传统手工艺,墩头蓝纺织技艺濒临失传,亟需抢救保护。

(三)传统工艺流程

墩头蓝纺织技艺有十几道工序,主要包括煮浆、浆纱、晒纱、撑纱(搓纱)、打纱筒、打纱碌、耕纱、过厚、梳布、上机、过纵、调机、调掉宾绳、织布、下布、蒸布、晒布染布、再晒布、踹布等。其制作工艺颇费人力,如织布时需腰勒大皮带,双脚协调踩下踏板,两手抛接布梭,经纱、纬纱交织;兼推挽撞椎,全神贯注,以减少撞纱、跌梭。墩头蓝纺织技艺的制成品用途广泛,包括:“墩头蓝”头帕布艺、“墩头蓝”客家绣花帽、绣花鞋;“墩头蓝”布艺在书画装裱、书籍装帧上的运用及成品等;“墩头蓝”纺织技艺染踹布工艺完成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衣服、裤子、蚊帐、被子、被面、披风、鞋、袜子、背带、手帕、手巾、桌布、茶袋、豆腐袋等。

三、墩头蓝文旅产品的研究意义

非遗文旅创意产业以其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巨大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国家经济、推动民族文化影响力的新宠。墩头蓝织染之乡的历史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很全面,系列感很强,特色明显;整个村落规划也严谨科学,文化艺术氛围浓郁,文化基础深厚,形式美感表达透彻。墩头村至今保存完好的织染技艺场景,古建筑、古书院、古塔等都传递出客家家训文化、儒林文化、儒学文化、德行文化、师德文化等历史底蕴厚重的人文历史,很符合国家建设小而精的乡土旅游项目。标品市场格局已定,非标品的休闲旅游、文创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文旅产品首先是一个产品,一个有创新价值的产品,也是消费者旅游体验的核心部分,其细分品类和组合方式多样,这也契合了传统手工扎染工艺的传承需求,因此,有独特的地方特色的墩头蓝产品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四、墩头蓝文旅产品的创新应用研究

以非遗文旅产品创新应用构建过程为主线,遵循多层次、多方位应用案例分析相结合,具体实证分析,进而提出策略建议的研究思路。以“重塑墩头蓝产品商业价值”为研究方向,解决其产品局限与市场局限。

(一)解决产品局限性

墩头蓝的一个蓝字就决定了其色彩的框架体系,粗纱纺织也强调了其面貌,传统产品路线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充产品线,增加室内家用纺织小产品(如椅套、茶垫、收纳挂袋等);增加旅游纪念品种类(如香囊、耳机套、书签、公仔、手机壳等等),使传统产品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与时代接轨,形成日常化、大众化,转化墩头蓝的精髓与底蕴,以饱满的生命力诠释时代新貌。

(二)降低产品的价格

跳脱传统单一的工艺的束缚,可以跨界与其他传统手工艺或是现代纺织工艺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造型语言,如在抽纱织布环节采用现代半机械化改良工艺,降低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在产品制作环节进行作坊式流水生产,缩短上市时间。

(三)解决消费市场局限性

传统墩头蓝染色的产品无论是从形态结构还是色彩上,受众局限于中老年消费人群,扩大消费群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故而借助现代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小红书等,靶向面对90后,00后这些具有新思想、新行为、新习惯、新偏好的网络消费新群体推广,线上线下产品同步推送,带动消费,提升受众群体与产品覆盖范围。

五、主要的创新点

手工染色在纺织行业的发展应用,相对成熟且稳步上升,沉淀出一批运用植物染色为特色的原创品牌。相对于纺织行业,墩头蓝在文旅产品设计种研究非常少。目前,基于对蓝染工艺的研究已形成系统理论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内是近些年开始的,我们通过对墩头蓝传统工艺的几种不同技法,以手工文化为背景进行研究,旨在立足“非遗手工特色”、“文旅特色”、“创新特色”,推动乡村建设。

1.传统手工染一般用在服装饰品当中比较多,地域界限也较为明显,要打破这个瓶颈,首先从材料入手,突破材料领域,加入了绡、麻等织物,结合藤编、电镀金属材料等,扩大墩头蓝染作品的应用领域,实现性别无差异、年龄无差异,把古老的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生活;

2.现代模板工具的介入,使得墩头手工染突破了传统工艺上的不可复制性,可以染出极为规则的纹样,也可扎染出复杂的对称图形;

3.传统手工染作品的配饰多以布扣、明线迹进行装饰,实现工艺跨界,结合不同的缝制设备,可以进行快捷、批量的钉珠绣花辅助装饰;

六、结语

华表墩头村“墩头蓝”纺织技艺于2015年被颁布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不仅仅是客家布衣的本色和标志,更是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之光。作为非遗,作为民间艺术,而且跟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国家的惠民工程。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全社会及农民老乡们做好身边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手工技艺纺织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