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数量、序列与角度

2021-09-24 18:18杜晶晶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5期

[摘 要] 我国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直观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大陆与台湾地区基础教育6套语文教材的656个单元为计量单位,建设二级标注的人文主题语料库,从数量、年级序列等方面对比两岸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量化分布,进而穷尽性描写两岸人文主题的角度差异。大陆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数量多,重人文关系的全面性、强年级梯度性,而台湾地区数量少,重核心性、弱年级梯度性强化典型;大陆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设计视角的体系性突出,而台湾地区则感悟性突出,呈现出“同类异视角”的特点;大陆基础教育语文教材重点突出“个人成长与集体协作、国家意识、民族理解、历史传统、革命情怀、国际视野”等人文要素,而台湾地区语文教材重点突出“个体素质与基本能力、海岛、台湾地区特点、台湾地区风俗、台湾地区多民族”等人文要素。

[关键词]大陆和台湾地区;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单元;量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5-0142-09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5.023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对社会民众的文化取向、政治定位、社会理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集中体现着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文化期待和培养诉求。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宗旨接近、修读时间相近、教材组织原则类似、教学内容相仿,语文教材如何设计、组织、安排人文主题、是两岸语文教材对比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两岸“一文两体、一语两话”是现实,语文课中所教授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内容来源与本质一致,因时空阻隔及其他一些因素所导致的语文教育人文差异浮现于教材的基本组织架构——单元的人文主题上。从我国的语文课程目标出发,聚焦两岸语文教材“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利用教材单元描写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数量、分布及类型,研究其异同与特点,为客观地回答两岸语文教育“人文性”差异程度提供参考。

新课标出台后,何文胜[1]、徐向阳[2]、李祖祥[3]、窦桂梅[4]、俞翔[5]、王清涛[6]等研究者针对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的教学方法、内容、编排、评价等进行了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苏新春[7]、蔡清田[8]、张耘博[9]等研究者通过对苏教版与康轩版语文教材以及台湾地区九年一贯制语文新课程、十二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等进行研究,认为两岸教材在课程理念、能力指标、主题设计、选文编排上各具特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现有研究中,借助教材单元的序列性进行人文主题穷尽性、量化、分布性的研究还不突出;语文教材中人文关系、人文主题的存在状态还亟待一次全面的调查与研究,以便掌握当前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中“人文性”要素的存量、表现和差异,为更优质地实现教材的“人文素质”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对比

语文课程标准或纲要是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材设计编写的基本纲领。大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①和台湾地区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国语文)》(2016—2017年)②分别为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两份文件均包括的理念與目标是指导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准则,也是教材人文主题设计的参考依据。

大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包含4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台湾地区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16—2017年)中亦包含4个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应用“国语文”,从事思考、理解、推理、协调、讨论、欣赏、创作,以扩充生活经验,拓展多元视野,面对国际思潮;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工具书,结合咨询网路,借以增进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两岸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明显地体现出“本质相同、视角各异”的特点。本质相同,是指两岸语文课程内容都锁定了“语言文字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式” “文化素养”4项内容。两岸在“文化素养”的知识、能力与人文性培养3个方面均予以关注,在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与内容设计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视角各异,是指大陆课程理念中的教师视角较为显著,从“怎么教”的角度提供指导、建议,引领语文课程及教材编写的方向与内容;台湾地区的课程理念则学生视角更为突出,从“怎么学”的角度提供指导、建议,引领课程和教材的方向与内容。

在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的内容、类别、对象、层次、阶段相仿的前提下,两岸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差异就体现在如何设计与处理、执行与落实阶段目标的实践层面。

二、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料情况

(一)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单元语料库

目前,两岸均采用单元组元方式来结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由1个核心人文主题、若干选文、一系列语文知识及练习共同组成。单元人文主题设计主旨往往是显性的、明确的,在每个单元的导读中引出。教材单元的序列、分布、层级是教材的基本架构,也是教学的基本线索。两岸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人文理念与培养目标可以精确定位成单元主题的数量设计与序列安排。本文以大陆和台湾地区6套语文教材中1-9年级共计108册656个单元为基础语料,建立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单元语料库。两岸具体教材数据如表1所示。

大陆语文教材的单元数量约是台湾地区的2—3倍,各年级单元数明显高于台湾地区。大陆语文教材单元的绝对数量高,说明其容纳内容较多。在两岸课程理念与目标同质的前提下,大陆语文教材已体现出容量较多、信息较多的特点。

两岸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料库以教材单元为记录,包含两岸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编号、名称、人文主题、主题两级分类标注、册、年级、出版社等主要信息(见图1)。比如,台湾地区康轩版小学语文教材,1年级第1册有2个单元,分别为“快乐的我”“甜蜜的家”。“快乐的我”单元包含4篇课文(做早操、吹泡泡、秋千、做房子)和1个单元练习(统整活动一);“甜蜜的家”包含4篇课文(门开了、我们的家、爬山、新年)和1个单元练习(统整活动二)。

(二)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标注体系

教材的人文性教学内容往往是隐性的,附着于语言文字或文学知识,很难单独进行实践性训练。语文教材利用单元主题设计筛选作品,以类聚和呈现人文内容。如何设计主题、怎么组织序列、从哪些角度搭配内容就是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所应起的作用。两岸语文教材人文主题以课程标准、教材单元主题表述和教师用书说明为基础,其两级分类标注体系如下。

第一级体系:A.人与自我、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3大人文性关系。古今中外的人文研究历程中,人类与自然、人类群体与群体、人类个体与群体(社会)、人类个体与个体(自我与他人)等人文性关系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文学术研究总会突出其中某些关系,而弱化甚至回避另外某些关系,语文教材如何设计、铺设这些关系是体现语文教育理念、执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

第二级体系:围绕上述3大基本人文性关系,按照从认识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本文从两岸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取人文素养具体的培养任务、要求和领域,以其为对象,归纳形成一级体系下的15个二级分类,涵盖了两岸6套语文教材所有单元主题涉及的人文性内容(如表2)。

大陆语文教材单元数多、单元的人文主题数多;台湾地区语文教材单元数少,相应单元的人文主题数少。两岸都有不涉及主题的单元,大陆小学阶段中,1-2年级的识字或拼音单列为1个单元;台湾地区初中阶段中,7-9年级的语文常识部分单列为1个单元。大陆3套54册教材中,小学平均每册9个单元,即每册平均有9个人文主题;初中每册平均6个单元,即每册平均有6个人文主题。台湾地区3套54册教材中,小学平均每册3.8个单元,即每册平均有3.8个人文主题;初中平均每册4.4个单元,即每册平均有4.4个人文主题。

三、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量化对比

(一)人文主题的年级分布对比

1.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年级分布对比。大陆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年级人文主题总量高于台湾地区,设立的人文主题数量的最低值在6年级,而台湾地区设立的人文主题数量的最低值在1年级,两岸设立的人文主题数量的最高值均在2年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3大主题在大陆6个年级都有分布,台湾地区6年级无“人与自然”主题。大陆小学1、6年级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数量较少,2、4年级数量较多,3、5年级持中,6个年级有梯度数量差距;台湾地区小学1年级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数量较少,2、5年级较多,3、4、6年级持中,6个年级之间数量差距不大。

人文三大关系中,“人与社会”在两岸主题数中占比最高,大陆和台湾地区教材单元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主题稳步增加的趋势;“人与自我”在两岸主题数中占比持中,大陆教材单元基本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主题稳步降低的趋势。其中,2年级增强了“人与自我”的占比,3年级又大大降低了该主题占比。台湾地区教材单元也基本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主题降低的趋势,3-4年级则持续增强了该主题占比。两岸在处理“人与自我”主题的年级分布上,大陆集中在低年级学段,台湾地区集中在中年级学段。“人与自然”在两岸单元主题数中占比最低,大陆6个年级基本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主题稳步下降的趋势,3年级数量有增加;台湾地区教材中,该主题没有呈现出随年级变化的梯度趨势。

2.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年级分布对比。大陆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年级人文主题总量高于台湾地区,7、9年级主题数量持平,8年级最低;台湾地区7年级教材人文主题数量最低、8年级最高。两岸初中阶段教材的主题数量均呈现出不规则分布(如图2、图3)。“人与社会”也是两岸初中阶段占比最高的主题,7-9年级都保持了较高的分布,台湾地区7年级甚至只有该类主题。

(二)人文主题的类型数量对比

将大陆小学、初中主题二级类数量与台湾地区相减,其差值可观察到两岸教材主题的安排与分布倾向,可分为差值大于20、差值为10-20、差值为10以下3个段落(如图4)。两岸语文教材主题差值为20以上的有3个二级类,即完善自我(小学)、情感熏陶(初中)、情感熏陶(小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这两大关系中两岸差距较大。差值为10-20段的有4个二级类,都出现在小学阶段,历史文化(小学)、其他(小学)、欣赏自然(小学)、体验自然(小学)。差值在10以下段的有23个二级类,5个二级类差值为0, 4个二级类差值为负数。这说明台湾地区教材中出现的主题数量大于大陆,两岸小学阶段主题数量差距较大、初中较小。1.差值大于20段的主题类型数量对比。完善自我(小学)类别下,大陆有69个单元设置了该类型的主题,占小学阶段教材单元总量(324)的21%;台湾地区有18个单元设置了该类型的主题,占小学阶段教材单元总量(138)的17%。该类单元在两岸教材中的出现比例差异不大。完善自我类型中,两岸小学教材主题情况分为3类:一是人文主题共现相同的关键词,像 “成长、思考、探索、发现”等。比如 “成长”,大陆教材分别在1年级(上)、2年级(下)和4年级(上)出现,在低年级出现的“成长”主题以“入学、升级”为切入点,围绕“新知识、新能力”的接收面来谈论成长,4年级聚焦“帮助与合作”的给予面切入,“成长”单元设计有从接收到给予、从个人到他人的完整过程;台湾地区在南一版教材2年级(上)出现,围绕“快乐的成长”主题,强调“自己起床、整理房间、学习新事物”的个人能力。二是主题关键词不同,但主题内容接近。这部分在两岸小学完善自我类的主题数量中占比较高,像“生活哲理/生活智慧、岁月/时间、爱科学/我喜欢、品质/成功之路”等。比如,同为“学习好品质、成就自己”的主题内容,大陆1—6年级分别通过具体的优秀品质名目来组织单元,包括“好习惯、讲信用、高尚、好奇、诚实、认真、智谋、立志、考验、自强不息、做人的道理、动脑筋想办法”等,单元设计围绕“完善自我”呈现出习惯、品质、方法的完整体系;台湾地区在翰林版教材4年级(上)出现,围绕“成功之路”的主题组织了4篇课文,分别聚焦“梦想、努力、实践、坚持”4个品质。三是主题关键词及主题内容均不同。比如,大陆教材在5年级(上)设计了“面对错误、危机时刻”单元主题,从错误、困难、灾难中汲取让自己变得更强的力量;台湾地区翰林版教材4年级(下)设计了“课后时光”,专题探讨如何安排自己的休闲时光。

情感熏陶类别下,两岸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主题差值都较大,大陆初中占比较高,台湾地区小学占比较高(如表3)。两岸情感熏陶类主题情况分为3类:一是人文主题共现相同的关键词,像“朋友、亲情、友情、美”等。比如“亲情”,大陆出现在1年级(下)、3年级(下)、7年级(上),小学阶段的“亲情”主题从小学生视角切入,调用生活经验呈现出亲情的温暖,初中阶段的“亲情”主题从文学家视角切入,使用名家作品呈现出亲情的隽永;台湾地区在翰林版教材5年级(下)出现,其视角与大陆教材7年级(上)的设计思路相仿。二是主题关键词不同,但主题内容接近,像“情暖人间/温情处处、真情/生活情味”等。比如,同为“人间处处有温情”主题内容,大陆6年级(下)教材从亲人、朋友、邻里3种视角出发,呈现出人们顽强互助、战胜厄运的精神;台湾地区在翰林版6年级(上)教材从父亲、修女、器官受赠者3种身份出发,呈现出人们守望相助的精神。三是主题关键词及主题内容均不同。这部分在两岸小学、初中情感熏陶类主题数量中占比较高。比如,大陆小学阶段教材设计了 “爱人”“爱家乡”“爱祖国”“革命传统”“英雄”等主题,台湾地区设计了“生活艺术”“感恩祝福”“快樂时光”等主题;大陆初中阶段教材设计了“红色经典”“伟岸人格”“修身正己”“慷慨正气”“家国情怀”等主题,台湾地区设计了“涵养心性”“舍得智慧”“以智取胜”“乡国情怀”等主题。

2.差值为10-20段的主题类型数量对比(如表4)。历史文化(小学)类别下,大陆教材的主题数量高于台湾地区,两岸在各自教材单元总量中占比比较接近。该类型中,主题共现的关键词为“文化”,大陆以“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为主题;台湾地区以“本地文化”为主题。在节日、风俗等相似内容的组织中,大陆教材呈现的主题有“传统节日”“过年”“纪念日”“元宵节”“各地风俗”“革命历史”“历史人物”等,台湾地区教材呈现的主题有“欢乐的节庆”“民俗风情”“台湾风情”“台湾印象”等。比如,大陆3年级(下)教材的“传统节日”单元,通过古诗引入了春节、重阳节、清明节的介绍,单元练习中对其他传统节日也进行了拓展认识;台湾地区康轩版2年级(上)教材中的“欢乐的节庆”主题介绍了小镇柿饼节、汤圆的做法和卑南族年祭。

两岸小学教材单元中“其他”类主题的占比均不高,大陆主要以“故事”为载体,介绍不同的童年、校园生活景象;台湾地区呈现的是与小学生活有关的“告别童年”“生活新鲜事”“介绍家乡”等主题。

欣赏自然(小学)、体验自然(小学)类别下,大陆教材主题数量多,所涉及的自然欣赏和体验单元按照四季时序、从本地到世界的总体设计思路设置;台湾地区教材主题数量少,所涉及的视角有限。两岸在欣赏自然与体验自然上的主题内容同质差异较大。

3.差值在10以下段的主题类型数量对比。差值在10以下的人文主题中,小学阶段有9个、初中阶段有14个,初中阶段两岸人文主题的数量差异情况不如小学阶段明显。

差值在0-10以内段的人文主题中,小学阶段有“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尊重合作”“知识拓展”和“科学技术”;初中阶段有“完善自我”“善待自我”“体验自然”“欣赏自然”“尊重合作”“国际视野”“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这14种主题类型在大陆教材中的单元数量略多。

差值为0的人文主题有“国际视野”(小学)、“认识自我”(初中)、“认识自然”(初中)、“保护自然”(初中)、“聆听分享”(初中)。这5种主题类型在两岸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单元数量持平。

差值为负数的人文主题有“善待自我”(小学)、“聆听分享”(小学)、“知识拓展”(初中)和“其他”(初中)。这4种主题类型在台湾地区教材中的单元数量略多。比如,南一版教材中的“前人智慧”“惜福知足”主题,翰林版教材中的“生活情味”“人物性格”主题。

(三)三大基本人文关系的两岸对比结果

人文主题的年级分布与数量类型直观地体现了大陆和台湾地区语文教材对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3大基本关系的处理。小学阶段,两岸语文教材中对于3大基本关系单元的人文主题均有体现,但侧重不同。其中,大陆教材人文主题数量的年级梯度分布趋势较为明显,“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主题逐步下降的趋势,“人与社会”关系则逐步升高;台湾地区教材人文主题数量的年级梯度分布趋势不明显,6年级没有“人与自然”主题。两岸教材主题数量的最高值都集中于2年级,人文主题的核心和重点都体现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大陆教材中的“人与自我”主题集中在低年级,而台湾地区则集中在中高年级。初中阶段,大陆教材中对于3大基本关系均有体现,而台湾地区7年级没有“人与自然”关系主题。两岸初中阶段教材主题均未呈现出年级梯度分布趋势。与小学阶段相比,两岸初中阶段教材中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主题数量大幅下降,“人与社会”主题数量大幅提升。

四、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差异分析

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在单元立意上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依据两岸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共现中华民族古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前信息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精神,且人文主题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由单元主题铺设,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序列与角度3个方面。

(一)数量差异:大陆“重全面”与台湾地区“重核心”

大陆教材单元多、主题多、内容多;台湾地区教材单元少、主题少、内容少。大陆3套教材中有单元438个;台湾地区3套教材中有单元218个。大陆教材主题整体数量约是台湾地区的2倍,平均每册的单元数量也约是台湾地区的2倍。单元数量差异是两岸人文主题差异性的显性因素,大陆教材单元的大数量为人文关系在教材中的呈现序列与角度提供了全面化空间,台湾地区教材则因小数量而更重视核心要素。

(二)序列差异:大陆“强梯度”与台湾地区“强典型”

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序列差异体现为年级分布情况。大陆主题显著体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变化的梯度趋势,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4个学段有着明显的质变、阶段化特点,前后接续关系明显,或持续增量或持续减量的特点突出,各个学段内部则保持着较为接近的分布数值。台湾地区教材主题随年级升高而变化的梯度趋势不显著,9个年级之间在特定的主题类别上呈现出持续增量或减量的特点,具有前后相承的关系,小学与初中阶段没有较为明显的接续特点。序列差异是两岸人文主题差异性的直接显现,两岸教材在铺设人文关系时,序列分布及年级安排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大陆教材3大人文关系年级分布上明显体现为强梯度的性质;台湾地区教材则只在典型关系、核心要点上体现出序列性。

(三) 角度差异:大陆“体系性”与台湾地区“感悟性”

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人文主题的角度差异体现为明显的 “同类异视角”。大陆教材的单元数量多,人文主题呈现的内容幅度、体系完整度都较为充分,体现出大视角、细分类设计思路,像“人与社会”关系中的情感熏陶、歷史文化等,人文主题的选材与切入角度上有着明显的从大到小、从古至今、从系统到个人、从民族到世界的体系性设计,以正面、积极、教导、宏观、系统为特点;台湾地区教材的单元数量较少,人文主题呈现的内容聚焦点、特色点较为突出。像“人与自我”中的完善自我、“人与自然”中的欣赏、体验自然等,体现出个体视角、重体悟的设计思路,从学生的理解与体验角度出发选取典型样例,人文精神的展现多以正面、积极、引导、微观、典型为特点。人文主题设计角度差异是两岸单元差异性的隐性因素,人文主题的数量与序列差异都与设计角度、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大陆教材单元设计从宏观性、体系性、历史性与国际性角度入手;台湾地区教材单元设计从微观性、典型性、个性化与地方性角度入手。

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本质相同,都围绕着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3大基本人文关系展开,差异根源在于设计角度。大陆语文教材单元主题具有大容量、成体系、强序列性等特点,台湾地区则体现出小容量、核心化、弱序列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在呈现和执行人文理念时,大陆教材结构紧凑、风格统一,台湾地区教材结构松散、风格各异。围绕3大关系形成“人文性”内容呈现时,大陆教材体系性突出,重点突出“个人成长与集体协作、国家意识、民族理解、历史传统、革命情怀、国际视野”等人文要素;台湾地区感悟性突出,重点突出“个体素质与基本能力、海岛、台湾地区特点、台湾地区风俗、台湾地区多民族”等人文要素。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该标准的小学部分在2019年有微调和修订,本文使用的是修订版)。

②台湾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国民中小学课程与教育资源整合平台” 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mid=5721。

③统编本教材截至本文语料库制作时,4—6年级下册还在送审中,因此本语料库统编本教材收录的是4—6年级下册的送审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录入当时通行的2014年版本1—9年级全册;康轩文教集团、南一书局出版社、翰林出版社录入当时通行的2016年版本1—9年级全册。

④无主题单元,是指语文教材中有“单元”板块组织,但未设立人文主题,如统编本1年级教材中的“识字”单元、康轩版9年级教材中的“语文常识”单元。

⑤出现该项单元数量占比,是指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该分类主题单元数占该地区该阶段所有单元总量的比例。

参考文献:

[1]何文胜.大陆两套教科书编选体系的评议[J].全球教育展望,2005(2):51-56.

[2]徐向阳.人教版与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上的比较[J].现代语文,2011(11):151-153.

[3]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9):52-56.

[4]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8):44-50.

[5]俞翔.主题、方法、序列:专题单元编排体系下的教材作文教学[J].辽宁教育,2016(11):44-50.

[6]王清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主题设计要义:分段还是连续[J].现代教育科学,2020(4):118-122.

[7]苏新春,邱燕林.大陆与台湾地区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比较[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1):5-13.

[8]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9.

[9]张耘博.我国台湾地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目标与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6(9):150-155.

(责任编辑:申寅子)

Quantity, Sequence and Perspective of the theme measurement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basic education between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Taking Six Set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Unit Theme of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as the Object

Du Jingjing

(1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Xiamen,Fujian 361005, China;

2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 The “unit theme”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directly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humanism” in Chinese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656 units of six sets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in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are taken as measuring units, and a second-labeled corpus of humanistic themes is constructed to compare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humanistic themes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grade sequence and so on, so as to exhaustively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of humanistic themes on both sides. In mainland ,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humanistic subject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Chinese textbooks, which emphasiz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humanistic rela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gradation, while in Taiwan, there are fewer humanistic subjects, which emphasize the core and strengthen the gradation. The cultural theme desig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sic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is systematic, while that in Taiwan is perceptional,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ar but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hinese textbooks in Taiwan focus on such humanistic elements as “individual quality and basic ability, isl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customs of Taiwan, and multi-ethnic Taiwan”, while textbooks in mainland China focus on such humanistic elements as “individual growth and collective cooperatio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national understanding, historical tradition, revolutionary feeling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

Key words: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Chinese textbooks for basic education; humanistic theme; unit;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收稿日期]2021-02-17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两岸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主题对比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7YJA740009);国家语委2019年度委托项目“中小学语文教材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WT135-54);国家语委2019年度重点项目“汉字文化圈主要国家(地区)中小学母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状况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ZD135-84)。

[作者简介] 杜晶晶(1979-),女,内蒙古人,博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应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教材语言、语言规划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