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 努力向铜加工工业强国迈进

2021-09-25 05:38范顺科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17期
关键词:铜价高端加工

范顺科|文

“铜价高企”在上半年给铜加工平稳运行造成了不少压力,成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热议话题之一。如今随着国家放储、铜价回落,话题热议度明显降温。但由此反问,“铜价高企”是铜加工业面临的唯一发展桎梏吗?经过多年艰辛努力,我国铜加工由跟跑并跑,到如今的部分领跑,再往前看,该如何发展?本文能提供一些思考。

2021年6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在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三门峡)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题为《奋楫笃行 努力向铜加工工业强国迈进》的主题报告,就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面临问题做深入分析,并对铜加工行业、企业长远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本文为报告整理。

铜加工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2020年上半年,受二、三月份疫情影响,铜加工企业整体复工复产较晚,因担心下游市场需求不好,行业竞争又加剧,企业为保生产主动降产。而在下半年,铜加工业进入了近几年经营少有的好时期,制造业下游需求恢复(尤其是国外订单)并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延续到了2021年。

铜加工材产量连年增长,2020年超过了前3年增长速度。截至2020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已连续17年全球第一,2020年已达全球60%左右。由细分品种来看,铜管和铜合金线材产量微降,铜杆线(含漆包线)、铜板带、铜箔、铜棒、铜排等产量均为增加。

产业集群化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如今,在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绍兴,安徽铜陵、芜湖,广东佛山、清远,江苏宜兴、无锡,产业集群已成规模。在江西抚州、上饶,山东东营、聊城,河南洛阳、新乡,湖北黄石,重庆等地,铜加工正在加速集群化发展。

从产品来看,目前铜管、部分线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部分板带、棒、线材、粉也达到了先进,也有一部分品种,如压延铜箔、部分板带、棒、粉,正处于追赶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疫情后,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化本土化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压力催生新动力,铜加工材高端产品突破速度加快,铜铁、铜钛、全蚀刻引线框架铜带材都有很大的进步。

此外,近两年也迎来了铜加工明显的政策利好。一是今年5月31日,铜铝加工终于脱掉了“两高”的帽子,这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与广大加工企业共同呼吁的结果。二是废杂铜原料标准将更全面和规范,有色金属标委会正修订《再生黄铜标准》为《再生铜合金标准》,纳入黄铜、青铜、高铜、白铜等铜合金,有助于纾解困扰企业的回收青铜、高铜、白铜等问题。三是研发费用双倍扣除,这将有助于企业进行自主科技创新。

铜加工下一步的增长空间和突破口在哪里,要看到各国铜消费结构的差异性,以此进行产品布局。美国铜最大消费在建筑业,日本在电子电气,而我国则在电力,电力行业年均耗铜量占50%左右,是中国最大的铜消费行业,电子通信和日用消费品分居二、三位。电子通信方面,近期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需求增长迅猛,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1 2006—2020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单位:万吨)

铜价高企并非唯一问题

尽管铜加工发展面临良好势头,产量连年增长,但依旧面临不少经营风险,有几个“老大难”问题和新生问题,提出来与企业共同探讨。

一是铜价高企。上半年铜价的大幅波动,对铜加工企业造成了较大压力,铜价上涨有多方面原因,后半年铜价走势的焦点仍是疫情的发展和货币宽松环境的变化。但我们不得不问,如果下半年或明年市场不如预期,企业应该如何调整?铜价高企引发铜替代品的增多,对某些方面的市场消费需求是否会形成抑制效应?

二是高端产品仍然受制于人,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性能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高端压延铜箔、高频高速电解铜箔依旧需要攻关,板带箔精轧设备、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我们的新产品研发仍然停留在跟踪模仿阶段,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铜加工发展一直以模仿追赶模式为主,追求规模和速度,目前我们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就,但创新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创新意识缺乏、产学研未充分融合、上下游协同能力差等问题都在制约中国铜加工的发展。

比如,中国下游铜消费就与国外有差距,下游高端用户对进口原料惯性依赖,且对本国上游铜加工材产品提不出建设性的要求,由此上下游无法成链。近一年来,下游高端用户对供应链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与本土铜加工企业联合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仍需努力。

同时,一些铜加工材产品在我国缺乏高端应用场景,限制了其研发应用。如我国领先的铜铁合金目前主要用于国外的OLED和屏蔽领域,在我国下游制造业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在诸多高端制造业,我国却弱于国外,如OLED领域基本被韩国垄断,芯片行业、数控机床更是全面落后,这些高端制造业所需要用到的铜加工材我国也弱于国外,这种类型的铜材,需要我国整体高端制造业全面提升,才能带动铜加工材的进步。

三是产能相对过剩,“内卷化”严重。为什么说是“相对”过剩,加工行业夹在产业链中间,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就产品来看,铜管、铜杆竞争最为激烈,但是却做不到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全在打“价格战”,利润率低下,严重损耗了企业资金和积累,这就是“内卷”。

如何打破种种限制,化解产能过剩和“内卷化”,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向。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引领,突破中高端技术,补短板强链条。二是铜材产品要向更精细、更高性能、更均匀一致性方向发展。三是工艺路线向短流程、高效率、精细化、低成本、智能化、节材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四是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只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与明确市场定位的生产企业,在今后规模化与差异化交织的行业竞争环境中才可以脱颖而出。

创新与合作才是发展核心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内涵。既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又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尤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想解决“卡脖子”问题,创新是关键突破点。

创新有两大方面,一是打破高端产品受制于人的自主创新。聚焦国家战略(5G、大飞机、军工产品等),进行针对性创新(课题,研发,产学研),在高端电子通信材料、高精尖国防军工材料上实现自给自足。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有效利用加计扣除政策;实现进口替代;与下游客户共同研发,满足需求,实现优质优价,高质量发展。二是进行市场、销售、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比如进行市场细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研究消费市场以创造适应不同场景的产品、扩大应用等。

二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开创铜加工行业“双循环”的新局面。

首先着眼“内循环”,铜加工企业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继续扩大铜应用。其次,就“外循环”方面,除了要稳住出口基本盘,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外,还要实施“走出去”和加强国际合作。

表1 2015-2020年中国铜加工材规模以上企业资产、利润情况

图2 2018年中国铜消费结构图

图3 2018年美国铜消费结构图

图4 2018年日本铜消费结构图

尤其是与国际优势产能和国际高端铜加工产业链生态圈合作,提高铜加工“外循环”质量。要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与国际高端制造业企业联合创新新产品。积极实践“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主动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三是打造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做好企业传承,打造百年老店。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者,无论是培养后代还是职业经理人,要解决企业接班问题。

四是防范风险。上半年铜价高企带来的经营风险只是企业面临风险的一部分,铜加工企业长远发展,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如企业家道德风险、企业传承风险、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风险、金融风险等。还需高标准严要求地处理好铜加工产业发展与双碳、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走“专精特新”之路。行业内要避免恶性竞争,尤其是低于成本的恶性价格竞争,要多交流多合作,形成高端铜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打造产业链命运共同体。坚持差异化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情,走“专精特新”之路。

猜你喜欢
铜价高端加工
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高端基材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归心中国制造 情系精密高端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跟踪导练(四)
微趣图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